
中文名:斑驴
拉丁学名:Equus quagga
英文名:Quagga、Steppe zebra、Spotdonkey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Faun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目:奇蹄目Perissodaxtyla
科:马科Equidae
属:马属Equus
亚属:斑马亚属
种:普通斑马
亚种:E.q.quagga
分布范围
斑驴生活在非洲广阔的草原地带,在南非从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
详细介绍
斑驴斑驴的四蹄健硕,奔走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70千米,有“草原骑士”之称。斑驴最初是由南非的霍屯督人发现的。他们对这个类似于斑马的奇异动物充满好感,觉得斑驴生性机敏,对一切入侵者—一无论是人是兽都怀有强烈的敌意,比狗还警觉,因而便把斑驴驯做家马的夜间守护者。他们还模仿斑驴的嘶鸣之声而称其为“夸嘎”(Quagga)。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在经过驯服后还能替主人拉车。
在1830年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斑驴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他们采用套索、火器等装备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当时欧洲人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倍感兴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使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作为一种野生动物,斑驴的个性十分倔强,早年人们不得不用“桀骜不驯”和“宁死不屈”形容它的性格。1860年,一头饲养在伦敦动物园的斑驴,因不能忍受长期的禁锢,奋然撞墙而死,举世震惊。世界上最后一头斑驴是饲养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一头雌驴,她孤苦伶仃地活到1883年,便无可挽回的走向了灭绝。从此,地球上再也没有斑驴的踪迹了。而留存人类耳际的只有斑驴那尖利的、带有警示意味的哭诉嘶鸣:夸嘎(Quagga)……夸嘎(Quagga)……
体形特征
斑驴(Spot donkey),马与斑马的南非亲戚——斑驴(马属的另一种动物),一半象斑马,一半象马(自1883年后灭绝)。作为非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斑驴实际上是草原斑马的亚种,曾经大规模地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区,它与其它斑马的区别就在于,明显地只在身体前半部分有条纹,而到身体中间部分时条纹就逐渐变淡消失,条纹间黑色的区域逐渐变大,直至后腿和臀部全都是一片棕色。
生活习性
在自然界中。斑驴常和牛羚、鸵鸟混群吃草,并一同作战,共同抵御共同的敌人——狮子。在宽阔的草原上对付捕食者的偷袭何谈容易,几种动物组合之后,凭借鸵鸟的视力、牛羚的嗅觉、斑驴的听力,取长补短,所以能够有效的御敌。正因为如此,斑驴才很少被天敌捕食。
名称来源
斑驴的英文名字是“quagga”,来源于Khoikhoi语言对斑马的称呼,是个象声词,得自斑驴的叫声。
灭绝物种
斑驴这种动物已在100多年前灭绝。
最初在1788年时,斑驴被视作一个独立物种——马属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会完全一样),分类学家发现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不利于人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种,哪些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就在人类还未理清分类的混乱之时,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1878年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于1883年8月12日,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动物园。
由于对斑马的分类极度混乱,尤其是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斑驴灭绝时人们还将它视作一个独立物种。斑驴是首类进行了DNA测试的灭绝动物,在史密森学会近斯关于遗传的调查中,发现斑驴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单独物种,而是草原斑马的众多变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