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关于我们>合作伙伴>业界动态>

李岩峰:用匠人之心精研“雕牙小技”

发布时间:2019-11-14 13:43:28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沈雪

  李岩峰:用匠人之心精研“雕牙小技”


李岩峰主任和他的学生们在研究病历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傅大利摄影

  “是不是和没受伤之前一个样?放心吧,不但不影响做个优秀的兵,更不影响将来找女朋友……”病房里,牙科医生和患者一番对话下来,年轻战士沮丧的神情立马变得轻松。这位态度和蔼的医生,是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岩峰。

  作为口腔全科医学专家,虽然已是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李岩峰一直保持着最早到医院、很晚才离开的习惯。在李岩峰的内心,对“医者”是有着高标准和严要求的。“刚到解放军总医院上班时,我就发现,很多老专家都是这样。”他至今记得,一些前辈早上六点多就赶到病房,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常常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李岩峰说:“正是他们心无杂念,对专业有着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才有了技术的精益求精和医疗效果的尽善尽美。”

  对学术保持专注,不断自我学习,努力自我提升,敬业勤勉的李岩峰,虽然只有41岁,却早已是国内牙科领域的佼佼者。由他主持的疑难牙齿缺失的综合治疗处于业内先进水平。2013年,他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口腔种植病例大奖赛,获得了三甲医院和部队系统参赛的最高奖银奖,2015年又把金奖揽入怀中。

  李岩峰在业务上努力做一个精兵强将,却常常自谦自己研究的领域是“雕牙小技”。作为医者,他更注重对病患的服务质量。“很多口腔和牙齿生病的人,都自认是健康的,得的是可治可不治的小毛病。我们在治病救牙的同时,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大家有正确的认知和观念,建立良好的习惯。”这是李岩峰多年的工作心得,也是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对患者热情服务、真诚沟通,李岩峰从来不管病患有什么社会背景,只是基于对疾病本身的关注,对患者本身的关爱,竭尽全力为大家解决问题。从2007年到现在,经李岩峰亲手治愈的,从士兵到将军及地方的疑难病患者己超过6万余人。

  几年前,曾经有位重度烧伤的病人,其牙齿治疗因面部瘢痕张不开口被多家医院婉拒后,不得已辗转找到李岩峰。当时病人的状况可谓非常糟糕,严重烧伤造成病人的嘴只能张开一小点儿,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只存有下牙床的两颗牙,无法完成咀嚼,进食困难,痛苦不堪。治疗需要上牙连冠治疗,下牙则要种牙。可难题是正常人的嘴巴能塞进四根手指,该病患却只能张到两根手指那么大,不但视线受阻,器械更是难以施展。“不治疗的话,病人连饭都吃不了,我们必须想办法。”李岩峰先给患者的嘴里放了个弹簧器,让其习惯并努力撑开。一个月后,扩大了6毫米。虽然效果不甚理想,但毕竟有所改变,李岩峰和医疗团队结合现有技术和工具,成功为其做了治疗。“仅取牙模,就做了三段。不但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匹配。但患者有需要,我们下再多功夫都是值得的。”李岩峰和伙伴们的辛苦付出,最终获得了回报。病患治疗后,各项功能和指标趋于正常,连体重都增加了不少。

  靠着一种专业的精神和职业的态度,李岩峰多年来努力为民服务、为军服务。他常对自己科室的医护工作者们说:“我们最短的板,代表的才是全科的水平。”

  带领大家一起保持不断进取的求知欲,真切地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口腔科有一条规矩,那就是要把每个患者当成家人。

  每周都要进行的业务学习、讨论疑难例会上,科室建设反思,如何更好服务患者,是其中最重要的选题。

  “我们学的和做的是‘雕牙小技’,但牙齿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反映,‘小技’做好了,也能有大贡献。”能从高质量的治疗比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李岩峰以一颗“匠人”之心,精研“小技”,而且乐此不疲。他说,“不只是老专家早来晚走的影像深刻脑海,现如今图书馆里也常见白发苍苍的前辈依然在不断学习,这是身为医者为人民服务的一种传承,我也要通过自己的所学所研,把健康和温暖传递给前来就医的广大患者。”(傅大利)


 
分享到:
0
 

新闻评论

网友热评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