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关于我们>合作伙伴>业界动态>

【脱贫故事17+】土家族肖永先:空心的李子,实心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0-07-16 14:41:24  |  来源:多彩贵州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沈雪

【土家族名片】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

  土家族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或裙;男装为对襟短衫。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贵州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去年收成还可以,毛收入10万元!”

  7月9日,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金龙村,村民肖明华一见到记者就说,他家的空心李去年又有好收成。以前家里土地都是种玉米,一年才卖几千元,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把7亩土地流转到“鑫兴李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空心李,收入剧增。

  “我家经济发生这么大改变得益于‘老肖’!”肖明华口中的“老肖”,就是“鑫兴李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永先。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金龙村全景

  肖永先是土生土长的“沙子人”,皮肤略显黝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淳朴的外表下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心气。

  沙子空心李被誉为“李中茅台”,沙子街道的金龙村又是沿河空心李种植的重镇。2006年,肖永先夫妻俩看中了这其中的“商机”,跟银行贷款、跟亲戚朋友借钱。通过流转村民土地,肖永先种植了348亩空心李,2011年大规模挂果后,开始盈利。

  2012年,肖永先成立“鑫兴李王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9年,合作社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1030亩空心李,卖出200多吨,产值达到2000万元。

  这些年,因为肯学、好学、爱钻研,肖永先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空心李专家。

肖永先说,空心李让土家人荷包越来越鼓

  空心李名声在外,销路并不愁。每到采摘季节,肖永先都会聘请当地上百名村民帮工,一天60元工钱。到上市季节,商贩们都会开着车、排着长队来村里收购空心李。

  肖永先发现商贩的购买量,自家远远达不到,这让他产生了扩大经营的想法。

  为让村民加入合作社,他挨家挨户去“招商”:村民把自家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空心李销售出去之后70%的利润分给村民,剩余的30%归合作社。如果当年销售不好,肖永先用保底价收购。

  “这样子做就是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肖永先解释说。当时,许多人对发展空心李并不看好。

  就连肖明华,也是肖永先“三顾茅庐”后才答应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我当时就是担心李子卖不出去,老肖来我家3次,给我算了一笔账,种玉米就几千块,如果种空心李挂果之后,一亩地至少能赚上万元。老肖是种植空心李的专家,管理比我们懂得多。”肖明华说。

  “脚磨出了茧、嘴磨出了泡”,最终112户村民愿意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40余户。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7月底,正值空心李大面积上市的时候,肖永先发现果园里有几棵李树叶子卷曲。

  果树病情的蔓延速度远远超出肖永先的应对速度。就在他发现这一症状之后的四五天时间里,果园即有1000多株李树正在枯死,而且有不断扩大趋势。

  “那年我的果树死了3000多株,经济损失且不说,那些果树都是我精心养了六七年才长大的,想起就心痛。”肖永先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为找出空心李树的死因,减少损失,肖永先连夜跑县、市农业技术部门,请教专家探寻解救办法。

  在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肖永先总结了一套空心李疾病防御经验。后来,还被其他空心李种植村推广。

  “村民既然愿意跟我干,我就要负责任。”肖永先花费两百多万改进空心李灌溉系统,修建山塘水窖,用科学方法保证空心李树在生长期和挂果期,特别是旱涝自然灾害下,随时都有充足的水分与营养。

满山的空心李,是“沙子人”幸福生活的支点

  “现在,连雇用村民的工钱,也比以前涨了1倍,一天120元。”肖永先说:“每年压力都很大,要保证村民每年的收入,不能让他们跟着我白干。”

  “金龙村现在人均空心李1.5亩,每亩收入至少有1万元。”谈到村里的变化,沙子街道党工委书记谯乔乐上眉梢。

  采访结束,回望身后的那一片果树绿、李子黄,记者心头略过的不仅仅是山冈的微风,还有“空心李”的香甜和“沙子人”的喜悦。


 
分享到:
0
 

新闻评论

网友热评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