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要闻 >

“组团式”教育援藏: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闫景臻 | 时间: 2017-09-13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9月13日讯(记者 闫景臻)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

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4月,组团式教育援藏正式启动。来自北京、上海、湖南、黑龙江、吉林、山东等17个对口援藏省份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的首批88名管理人员,以及712名专任教师于当年秋季开学全部到岗并开展工作。800名教师集中援助西藏20所中小学校,他们的目的就是帮助西藏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示范性高中和标准化中小学校。

“组团式”教育援藏: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内地中小学日常教学任务普遍繁重的情况下,能勒紧裤腰带抽调骨干教师援藏实属不易。

今年8月初,在山东对口教育援藏的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下称“日喀则一高”),来自山东各地市的四十多名教师刚刚来到这里,满怀着对青藏高原的憧憬,忍受着高反带来的头痛、恶心,肩负着助力西藏教育事业,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的神圣使命,作为山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伍的成员,开启了他们新的征程。

日喀则一高校长韩东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2016年8月8日,我第一次踏上了日喀则的土地,受到当地教育局领导的热烈欢迎,披上洁白的哈达,顿时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心想再苦也要干下去。

在山东“组团式”教育援藏的一年中,韩东领导的日喀则一高,提出了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培养了一批“名管理人才、名班主任、名教师”;在专任教师选派上,“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也不是将各个学科的教师简单相加,而是以选派数理化等紧缺学科教师为主,兼顾其他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他们除了承担了教学任务外,将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开展教研、培训和教学改革等工作,从教、学、研等各个环节上补齐“短板”。

韩东说,“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精髓在“团”。“团”既指团队、又指团结,面对一项工作、一份挑战,只要大家能“团”在一起,就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中国网记者在日喀则一高了解到一个小故事,一名援藏老师上课效果非常好,也很受学生的喜爱,但唯独他做班主任的班级成绩平均分提高了20分,这让校长韩东非常恼火。韩东说,援藏的目的在于提升当地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而不是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学生的进步。韩东找这个老师谈话,明确了“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真正目的是带出一批高水平的师资,而不是成绩的一枝独秀。

发挥团队力量 资源配置最优化

在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采访时,中国网记者了解到上海对口“组团式”教育援藏一年来成果非常喜人。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沪藏教师携手合作,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三大考试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的文理科上线率都达到100%,重点本科率和普通本科率在自治区名列前茅;中考部分学科平均分逼近90分,市前三名全在该校;小学学业水平名次从原先全市三十五名跨越式提升到第五名。

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傅欣介绍说,一年里,两地教师分工合作,如同一个整体在作战。除了初三化学缺少师资由援藏教师教学,所有毕业班教学都由当地教师承担。

傅欣告诉记者,当地教师集中精力打冲锋,援藏教师做好基础教学当后防,发挥团队的力量,把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关键是激发了当地教师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数理化是当地学生最为薄弱的课程,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学生次仁扎西说,上学期数理化三科都是援藏老师在教,让他的综合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他表示,这些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对他们有很大帮助,而且在生活也很照顾他,他的汉语听力不是很好,但老师非常有耐心,不厌其烦的重复。次仁扎西说,他的目标就是考到昆明理工大学,因为他对理工科比较感兴趣。

汉藏教师“传帮带” 结下深厚情谊

在“藏源”山南,湖南路、三湘大道、湘雅广场……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这一连串地名,这便是湖南对口支援山南的见证。

在山南市扎囊县,湖南对口“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山南第三高级中学(下称“山南三高”),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操场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办公楼旁一片生机勃勃的小树林,是汉族和藏族教师共植的“民族林”,援藏教师传帮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来自岳阳市一中的援藏干部、山南三高校长邹四雄说,学校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湖南援藏教师“一对一”“一对多”指导藏族青年教师。同时,通过藏汉教师联谊结对、开展文体活动等形式,增进不同民族教师之间的情感交融。

作为一所新建校,山南三高最开始并不能完全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2016年首届计划招生500人,却只来了430人,但在2017年,在计划招生500人的情况下,报名学生却达到了4300人,当年录取分超出当地高中平均录取分数线15分。全山南市初三毕业生只有5100,报考山高三高的竟有4300人。2017年,专科及以上上线率达到了79.3%,比去年的53%上升了26.3个百分点。这些数字也从侧面反应了山南三高一年多的发展成就。

邹四雄表示,学校将定位合适教育,探索高效教育,实行全封闭、高强度、半军事化的科学管理,力争到2019年,把学校建成质量优、品位高、特色新的现代化高中。

“青蓝工程” 留下带不走的老师

除了以上这些学校外,记者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市实验小学、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青蓝工程”。

在拉萨实验小学校长冯兴娟说,“青蓝工程”取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就是要帮助本地青年教师迅速、稳步的发展,把青年教师培养成学校骨干,同时发挥援藏教师示范作用,以老带新,互教互学,共同促进,通过援藏教师的传帮带,给西藏留下一批带不走的教师。

冯兴娟介绍说,像魏小东、祖凤国等援藏老师,经常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到偏远的区县给当地的老师上示范课,通过听课,研课,磨课,让其它学校的老师授课水平稳步提高。

拉萨市教育局局长中楚成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采取管理人员与专任教师“两翼齐飞”的办法,尊重了教学与管理“不分家”的办学规律,有利于提升受援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除此之外,还以这些学校为中心,到拉萨之外的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集中培训、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等,辐射带动县级以下中小学的管理、教学能力,扩大“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影响面和覆盖面,最终实现由教育“输血”变“造血”的飞跃。

记者手记:“组团式”教育援藏这一模式的重要创新,架起了了西藏青少年走出高原、走向希望的新“天路”。一年间,800名教师坚守在高原的每个学校,从“输血”到“造血”,用他们的“星星之火”点燃西藏教育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为西藏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