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占林大使:炮火中的传奇人生

   嘉宾:潘占林 
   时间:07年5月11日            
   简介:作为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现在已经时隔8年了,回首当年、想起故人有将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潘占林大使:炮火中的传奇人生

活动描述

  •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2007-05-11 14:12:11

  • 潘占林:

    你好。

    2007-05-11 14:24:28

  • 中国网:

    欢迎走进我们的演播室,非常感谢您的到来。您作为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现在已经时隔8年了,请您首先给大家回忆一下当年的情景。

    2007-05-11 14:24:59

  • 潘占林:

    8年过去了,但没有尘封人们的记忆,人们没有忘记八年前发生的事情,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对于我们身临其事的这些人,可以讲是才上眉头又上心头,仍然是记忆犹新的。1999年3月24号,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空袭和轰炸,那个时候他们的口实是南联盟对科索沃进行了种族清洗,要制止这种种族清洗,制止难民逃向世界各国。

    2007-05-11 14:25:36

  • 潘占林:

    3月23号,呼尔布鲁克同米洛舍维奇总统进行会谈,会谈以后连夜赶到北约总部,向北约汇报,说谈判失败,米洛舍维奇没有接受北约的条件。

    这个条件是北约军队要进驻科索沃,南斯拉夫的军队全部撤出科索沃,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没有接受这个条件,所以谈判失败。于是24日北约做出决定,对南联盟进行空袭,这个空袭一直持续下去,到5月7号已经持续了45天,整个空袭持续了48天。

    2007-05-11 14:27:16

  • 潘占林:

    一开始轰炸南斯拉夫的军事设施,雷达、军营、军事设备,接着就是和军事项目有联系的一些单位,向国防部、总参谋部、内务部,接下去轰炸一些民用设施,比如桥梁,公路,机场,包括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官邸,包括供电、供水设备,那个时候南斯拉夫经常停水、停电。

    2007-05-11 14:28:14

  • 潘占林:

    这时候南斯拉夫仍然不屈服,北约难以取胜,这时候骑虎难下,到5月7日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事件,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关于炸馆的前前后后的事件我写了一本书,叫《战火中的外交官》,经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这本书里我做了详细的描述,真是一言难尽,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个引子,大家想知道具体细节请看这本书。这本书是去年出版的,是当时的李肇星外长做的序,出来以后有比较好的反响。

    2007-05-11 14:28:35

  • 中国网:

    说到这本书,有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

    2007-05-11 14:29:35

  • 网友光明::

    当时美国的解释是误炸,但好多专家分析误炸的可能性非常小。美国和北约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您作为当时的见证人,能告诉我们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听说您写了这本书解析了“千古之谜”?

    2007-05-11 14:30:37

  • 潘占林:

    我估计这些说法是否是有意散布的,不得而知,有的说美国出版的地图标错了位置,这个说法北约发言人也研究了这个说法,接着美国地图出版社出来辟谣,今日美国地图出版社出来辟谣说不对,所以把这个说法推翻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米洛舍维奇躲在中国大使馆,他们轰炸中国大使馆是为了炸米洛舍维奇,这种说法也不成立。南斯拉夫那么大的国家,米洛舍维奇有很多住处,他不可能躲在一个国家的使馆里,所以这个事本身也是不攻自破。

    2007-05-11 14:31:25

  • 潘占林:

    还有一种说法和这种说法比较相似,说中国大使馆举行一个招待会,米洛舍维奇要出席,他们在这时候准备炸使馆的时候炸米洛舍维奇,这种说法和第一种说法很相近,因为在轰炸期间,所有驻南斯拉夫的使馆都不举行大型招待会,而且米洛舍维奇从来不出席外国使馆举行的招待会。所以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也是不攻自破的。

    2007-05-11 14:32:32

  • 潘占林:

    实际上这些说法我认为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为北约轰炸驻南联盟大使馆辩解。我在书里用两个章节解析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破解这个千古之谜,也用了大量美国和外国专家的说法,得出了结论,这个东西不是误炸。大家要想知道详情,可以到书里仔细看,这方面写得也比较详细。

    2007-05-11 14:32:59

  • 中国网:

    我们看到在当地时间5月7号上午,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的废墟前为1999年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3位中国烈士举行悼念活动,他们也是新闻工作者,是我们的同行,请您评价一下。

    2007-05-11 14:33:17

  • 潘占林:

    这三位同志是我们的好战友、好同志,是新闻界杰出的工作者,首先他们无限热爱新闻事业,他们为新闻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曾经在悼念他们的悼词里说:他们为之生、为之死、为之歌、为之哭的新闻事业,比如许杏虎,每当北约轰炸以后,马上驱车赶到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取得第一手现场材料,然后迅速报回国内。

    2007-05-11 14:34:02

  • 潘占林:

    有时候有重复轰炸,确实很危险,有时候他们的车队行进在途中遇到轰炸,险些把他们的车掀翻,他们这样不顾生命危险去采访,及时报回准确的消息,这确实是一种奉献精神,为新闻事业不顾个人安危,这一点每个同志都铭记在心。我记得在轰炸使馆前一天,许杏虎说了他工作的苦衷,作为一个刚到贝尔格莱德的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2007-05-11 14:34:30

  • 潘占林:

    比如要采访南斯拉夫的高官,有的高官不接受采访,有的甚至不予理睬。我跟他讲,这个事情不要着急,一是你刚来,人还不熟悉,人们还不了解你,要慢慢积累人际关系,熟了、对你了解了、对你的报纸了解了,这样他们才能接受你的采访。

    2007-05-11 14:35:22

  • 潘占林:

    应当讲,那次谈话是最后一次谈话。过了几个小时,他就在轰炸中遇难了。朱颖的特点我在书里也讲到,她的特点就是聪明、伶俐,她画画得很好,在去贝尔格莱德工作以前她曾是光明日报的美术编辑,为报纸画插图,画得非常好。有一本书叫《亲历战火》,有些篇章就出自她的手。因为在轰炸的时候,在夜晚我看见她在休息室里,别人在游戏或者在休息,而她在那儿写东西,很多篇章可能出自她的手。

    2007-05-11 14:35:47

  • 潘占林:

    邵云环是一个很成熟的、很有经验、很沉稳、机智的新闻工作者,他无限热爱新闻事业,我跟他接触是他到使馆采访华侨,当时我就想,这种事情也不一定报道,这都是使馆的职责。他觉得这些事情全国都关心,使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这视为使馆的一个重要工作,应该予以报道,他说服了我,后来他找了一些使馆的同志谈,我也跟他谈了一些情况。

    2007-05-11 14:37:00

  • 潘占林:

    写成稿子以后还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最后这篇稿子发了,就是中国大使馆对于撤侨工作十分关心,做了大量工作。我觉得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007-05-11 14:37:37

  • 潘占林:

    同时他还精通塞尔维亚语、精通英文,在工作中还是得心应手的。他到贝尔格莱德工作是主动请缨,在这之前他在新华社,他是在轰炸前不久才到的贝尔格莱德,然后碰到了这场战争,并认真工作。

    在遇难前的那个夜晚他坐在电脑前工作,这时候北约轰炸开始了,他不幸遇难。我对三位战友的不幸遇难表示哀痛,我在这本书里写了同志情、战友心,主要是写跟他们的亲密接触,对他们的了解,以及我对他们的感悟。这个情节大家看了以后觉得写得很真实。

    2007-05-11 14:38:17

  • 中国网:

    听了潘大使的介绍,我们觉得这三位烈士真的非常可敬,我们在这里也表示深切悼念和敬意。您1998年到前南斯拉夫受任的,当时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局势非常紧张,波黑战争刚刚结束,科索沃危机又马上爆发,可以说当时您是临危受命,局势那么紧张,您为什么会毅然选择前往呢?

    2007-05-11 14:39:01

  • 潘占林:

    周恩来总理曾经讲过一句话:“外交官是文装的解放军”,就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服从命令听指挥,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基本上是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叫你到哪里去是无话讲的。

    过去我们也经常讲一句话,外交官在外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引用古人的一句话:处处青山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所以即使战火有生命危险,也要一无反顾的奔赴岗位,到那儿去没什么价钱可讲,要毫无怨言的去那里,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2007-05-11 14:40:50

  • 中国网:

    在战火事件爆发以后,您第一个报名主动留任战场,是什么使您做了这样的决定?

    2007-05-11 14:44:32

  • 潘占林:

    应当讲北约轰炸使馆以后,南斯拉夫包括南联盟贝尔格莱德再也没有安全的地方了,这时候全体馆员都想早日回到祖国,但是有一点,国家还需要有人在那里坚守岗位。尤其在艰难的时候,更需要中国外交官在那里坚守岗位,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这里就有一条,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既然需要,就要留下来,我作为馆长,作为经过党多年培养和教育的外交官,应当毫无保留的接受这个任务,所以我第一个报名留下来。

    2007-05-11 14:44:56

  • 潘占林:

    应当讲去与留这本身也是一场生死考验,因为当时轰炸很厉害,轰炸强度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南斯拉夫没有安全的地方,总统官邸炸了,使馆也炸了,我们住的旅馆叫凯越旅馆,离旅馆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贝尔格莱德公司,这个也是北约轰炸的目标,那就是在南斯拉夫没有安全的地方,回到祖国意味着安全、修整,而在那儿却是生死难卜,对我们来讲这些没有选择,只有选择战斗和坚守岗位,所以我当时第一个报名留下来,向组织保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2007-05-11 14:45:39

  • 中国网:

    您曾经说过,中国的外交官是打不垮、压不倒的,其实在北约轰炸中国使馆之前,对前南斯拉夫已经进行了45天的轰炸,您也是亲身经历了整个北约对前南斯拉夫的轰炸,回首那段岁月您能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2007-05-11 14:46:30

  • 潘占林:

    应当讲感受是各方面的,一个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可能不知道和平的可贵,在战争的岁月里你会知道,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另外,有各种各样的不便,比如断水、断电,生活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时炸弹会落到自己头上,还不像古代的两军对垒对方会来到自己这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过得是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种情况下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又要工作,我们很多人在那时候感到身心不适,我们说得了轰炸综合症。这时候我们特别想念祖国,回到祖国就感到安稳、平静的生活十分可贵,这是一。

    2007-05-11 14:46:56

  • 潘占林:

    第二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应当奉行一个好的民族政策,照顾到各个民族的特点和利益,各民族应当紧密团结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当今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民族?很少有,都是多民族的国家。

    每一个民族都是大地之子,大家应当是平等的,应当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在平等和睦的大家庭里,大家过着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能使国家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提高,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2007-05-11 14:47:52

  • 中国网:

    您的这些感受让我们知道了潘大使真的是经历了炮火的岁月,深有感触。您自己也说了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向往,很多人都觉得战争的岁月、战争的年代,自己亲历那么多恐怖的事情,这种记忆应该是一种恶梦,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您觉得那些岁月有没有什么值得您纪念的事情呢?

    2007-05-11 14:48:31

  • 潘占林:

    应当讲,我在这本书里写到同我们战友的友谊,还有和外国友人的友谊,最值得回忆的是战争的情意。在轰炸的艰难岁月里,我们使馆的同志特别团结,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体贴,经过战斗岁月的考验,我们的友谊加强了,回来以后很多同志都缅怀那个岁月里大家真挚的友情,经过战火考验的友情。那儿的华人我们帮助他们撤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他们对我们也有深厚的感情。当时临别的时候我去看望他们,他们也一一惜别。

    2007-05-11 14:48:56

  • 中国网: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炮火当中建立起来的感情也确实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纪念和珍惜的。

    2007-05-11 14:49:21

  • 潘占林:

    同外国友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这里有专门有一个章节写了和外国友人的情意。在轰炸那天夜晚,他们当时跟我讲,我家里人可以住七、八个人,你们七八个人到我们家里去住,因为我们使馆被炸了没有地方可住,我当时非常感谢他,真是给我一种亲人的感觉。能在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是战友的友谊,也是国际主义的友谊。

    2007-05-11 14:49:36

  • 中国网:

    其实您的大使经历非常丰富,不仅是驻前南斯拉夫的大使,还担任过很多其他国家的大使,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您曾经说过仗打到哪儿我就走到哪儿,大家非常好奇,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2007-05-11 14:50:27

  • 潘占林:

    我从事外交生涯40多年了,人们跟我开玩笑,说你到哪儿哪儿打仗,我说不对,是哪儿打仗我去哪儿。我的外交生涯是在苏联开始的,从第一级外交官做起,当时中苏关系正是尖锐对抗的时期,那时候是70年代。经历了两国关系的缓和,最后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在苏联也经历过苏联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到最后苏联解体,一个国家分疆裂土成为15个国家,这之后我们需要向新的国家派大使,我就当了驻吉尔吉斯的中国第一任大使。

    2007-05-11 14:50:46

  • 潘占林:

    吉尔吉斯跟我们国家接壤一千多公里的边界,是睦邻友好国家,我在那儿工作了三年多,我对这个国家有很好的感情,那里也有很多朋友,在那儿和当权的、在野的官员以及同老百姓都有很好的关系。十年之后我曾经重返吉尔吉斯,那些老朋友还没有忘记我,纷纷去找我,请我吃饭,我就觉得战斗的友谊还依然保留着,依然存在。

    2007-05-11 14:51:28

  • 潘占林:

    1995年我到了乌克兰当大使,在乌克兰工作了三年,1998年离开。乌克兰是一个很美丽的国家,幅员辽阔,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这个国家曾经发生过核电站爆炸,人们说有污染,尽管这样我们也在那里日日夜夜的工作,在那里也有很多好朋友。离开乌克兰以后,1998年我来到了南斯拉夫,经过了这次炸馆事件,这是突如其来的震惊世界的事件。

    2007-05-11 14:52:51

  • 潘占林:

    2000年底,我到以色列工作,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世界上的热点国家。以色列是另外一个地区、另外一种文明,有很多地方值得重新学习,在那儿呆三年也很有意思,和很多犹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7-05-11 14:53:33

  • 潘占林:

    我觉得这些事情都很值得缅怀,也值得回忆。在四个国家当大使,在五个国家做外交工作,丰富了我的人生、知识、阅历,而且对我来说都是很难忘的。

    2007-05-11 14:54:12

  • 中国网:

    在网友听来,潘大使的这些外交经历太神奇了。

    2007-05-11 14:54:27

  • 网友 龙山树::

    在和平年代,您却在战火纷飞的国家担任大使,同样作为外交官您会不会觉得过于艰难了?

    2007-05-11 14:54:49

  • 潘占林:

    应当讲,到什么地方都有困难,因为是异国他乡,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刚才讲在乌克兰遇到核电站的事情,因为有辐射。在南斯拉夫遇到世界上没曾见过的爆炸,在以色列也经常发生自杀式爆炸,这个爆炸不知来自何时,不知何地,不知以什么方式出现,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2007-05-11 14:55:05

  • 潘占林:

    但我觉得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有祖国和人民作为我们强大的后盾,我想这些困难也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你不怕困难,我们过去讲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有我们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在工作中都是可以取得成绩的,都是可以把工作更好的展开。

    2007-05-11 14:55:36

  • 中国网:

    在2000—2003年,您担任了驻以色列的大使,我们也看到您一直致力于通过巴以问题,您也说这个问题是盘根错节,斡旋工作如“精卫填海”,您如何看待现阶段中东的局势?

    2007-05-11 14:56:28

  • 潘占林:

    中东局势,尤其是巴以问题真的是矛盾的焦点,包括领土的纷争、宗教的纷争,也包括种族的分歧,这些问题交集在一起,这两个民族斗了很久,旧恨新仇,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

    2007-05-11 14:56:54

  • 潘占林:

    我认为,巴勒斯坦人也是要和平的,他们也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冲突,因为现在巴勒斯坦生活很困难,6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不到一个美元的生活费,所以生活很困难,我在以色列,以色列人也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随时随地都要小心翼翼,坐公共汽车担心公共汽车发生爆炸,到公共场合怕公共场合发生事情。

    2007-05-11 14:57:35

  • 潘占林:

    我参加过以色列人的婚礼,他们的婚礼不敢在饭店里举行,找一块空地搭上账篷,在帐篷里举行,怕有人混进去搞爆炸。我想人民都需要安定、需要和平、需要幸福的生活,我想这是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就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动因。

    2007-05-11 14:58:02

  • 潘占林:

    这个问题也不是不可解决的,这就需要两国的领导人、政治家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要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真正作出政治决断,抛弃过去的恩怨,来真正解决问题。我想用鲁迅说的一句话: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要有这样的胸怀,要有这样的政治高度,我想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2007-05-11 15:05:08

  • 中国网:

    潘大使的外交经历非常丰富,我们很多网友也很好奇,潘大使在几十年的外交工作中肯定和大家比较熟悉的国际知名的政治家打过交道,比如米洛舍维奇,沙龙、佩雷斯等等,您能不能给大家谈谈您印象当中比较深刻的几位政治人物?

    2007-05-11 15:06:09

  • 潘占林:

    我和他们都打过交道,有的还是有比较多的接触,像米洛舍维奇,他在南斯拉夫起家,成为政治上的第一把手,掌握南斯拉夫命运十几年,应该讲他是一个很特殊的政治家,关于他的功过,关于他历史上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在《战火中的外交官》书里专门有一个章节讲米洛舍维奇,讲他如何走上政治舞台,如何宦海浮沉,讲他的政治局势,如何和西方谈判,也讲他如何走上了海牙的不归路,最后在海牙去世。

    2007-05-11 15:06:39

  • 潘占林:

    人们讲盖棺定论,现在米洛舍维奇已经去世了,虽然已经盖棺了,但是恐怕定论还难下,我想这要由南斯拉夫人民、南斯拉夫历史学家去给他做结论。这个人物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也是一个政治家,他做了一些好事,但是他也有错。

    2007-05-11 15:07:36

  • 潘占林:

    另外,西蒙佩雷斯,佩雷斯2003年是80岁,到现在是84岁,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政治家,在以色列是非常杰出的人物,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他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这个人虽然80岁了,但身体很好,讲话很清楚,讲话从来不用稿子。他过生日的时候我请他到使馆作客,给他过生日,他为人很谦和,人际关系也很好。

    2007-05-11 15:07:50

  • 潘占林:

    他有一个理念,20世纪到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世界各国都在争夺科技的制高点,争夺世界上科技的一席之地,科技竞争的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要出人才怎么办?就必须办好教育。所以他讲,现在领土的大小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主要的是要把资金、精力用在培养人才上。一个很好的芯片就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他一向称为温和派,主张和巴勒斯坦和谈,奥斯罗协议是他亲自参加制定的,所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2007-05-11 15:08:19

  • 潘占林:

    我离开以色列的时候他为我举行告别宴会,在会上做了很深情的讲话。他还送给了我一本书,叫《新的创世记》,这本书已经翻译成中文出版了。我在这里希望西蒙佩雷斯身体健康,对巴以和平、对以色列的和平和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2007-05-11 15:08:58

  • 潘占林:

    沙龙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阿拉伯事件巴勒斯坦人对他有自己的评价,以色列人对他也有自己的评价。我离开以色列的时候他接见我,他平时在耶路撒冷办公,我们使馆在特拉维夫,从耶路撒冷到特拉维夫有60公里距离,他有一天到特拉维夫办公,特地在那一天约我到他那儿去,这样我就省了旅途的奔波,我们谈了中华文明和犹太文明,犹太的文明也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文明也有五千年历史,犹太的文明中断过,但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中国的文明和犹太的文明应该讲有相似、相通之处。

    2007-05-11 15:09:43

  • 潘占林:

    比如说我们过去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也有这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我。他说这是你们借鉴了我们还是你们有新的发明?所以人类的文明是相通的,这就是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他曾经两度访问中国,作为总理他很想访问中国,后来因为忙,杂事也比较多,没有来成。他当时是部长,他到中国的风景和古老的文明非常迷恋,也很倾倒。

    2007-05-11 15:10:45

  • 潘占林:

    他看见我们的农民用木犁耕地,他说非常想把木犁拿到庄园里,这说明人类的发展史是把它作为装饰品,但因为最终那个东西不好拿所以没拿,我还想办法把木犁送给他,后来我回来了,他一病不起,现在沙龙身体不好,卧病在床,我衷心希望他能够康复。

    2007-05-11 15:11:40

  • 中国网:

    说到南斯拉夫,我们真的不是很了解,南斯拉夫给我们的印象第一就是战火不断,发生了很多战争。第二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时候,南斯拉夫人民手拉手组成人盾来保护家乡的情景,非常让人感动,这都是让我们对南斯拉夫很片面的了解。潘大使您在南斯拉夫担任了这么多年的大使,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斯拉夫的方方面面?您眼中的南斯拉夫是什么样的国家?

    2007-05-11 15:12:10

  • 潘占林: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是一个很美丽、富饶的国家,土地都是黑土地,基本上气候是地中海气候,风调雨顺,领土上有两条大河、一个是多瑙河、一个是莎瓦河,还有底格里斯河和其他的河流,这两条河流横穿南斯拉夫境内,农业基本上年年丰收,一年的收获够三年的使用,有很多农产品出口欧洲国家,有山有水、土地肥沃,他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2007-05-11 15:12:46

  • 潘占林:

    过去奋勇抗击法西斯的日子,他们奋勇抗战,在北约轰炸的日子里,我们看到南斯拉夫人民的一些宝贵品质,刚强、坚毅、坚韧不拔的品格。在那样轰炸的日子里,南斯拉夫人民相当的平静,在周末还有很多人在草地上踢足球,傍晚还有很多人坐在咖啡馆喝咖啡,有的妇女还带着孩子在河边散布,在轰炸的日子里社会秩序井然,犯罪率比平常下降。比如停电停水商店照开,商店里没有照明如何开店?大家在门口排队,一批一批进去,都靠着微弱的蜡烛的光,售货员来打点顾客,没有抢劫、没有盗窃,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

    2007-05-11 15:13:17

  • 潘占林:

    南斯拉夫人民是勇敢刚毅的人民,在那场战争当中,人们都知道,南斯拉夫没有取胜的可能,为什么?北约太强大了,美国太强大了,南斯拉夫是一个小小的国家,被包围着,没有可能战胜这么多的庞然大物,但是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是默默的白天躲避轰炸,晚上回家。我想南斯拉夫人民还是可敬的人民。

    2007-05-11 15:14:12

  • 潘占林:

    我们成天讲南斯拉夫人跟我们中国的关系,南斯拉夫人看到我们也很亲切,我出去买东西他们看到我都非常高兴,有时候在小摊上买东西他们都说不要钱了,当然不可能不给。我们在那里和南斯拉夫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他们说你们是真正的中国人,和南斯拉夫人是紧密相连的,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的血和南斯拉夫的血流在一起,所以他们对我们有深厚的感情。

    2007-05-11 15:14:36

  • 中国网:

    我们了解到铁托是南斯拉夫的一个著名历史人物,不知道今天他对南斯拉夫还有没有影响?

    2007-05-11 15:15:40

  • 潘占林:

    影响还在,铁托是历史上十分杰出的人物,是南斯拉夫杰出的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由铁托来领导,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同法西斯周旋,消灭了大量德国军队,战争打得非常出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南斯拉夫人铁托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侵蚀了很大一部分德国军队。另外是战后,南斯拉夫铁托把不同的民族,五个地区、五个共和国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南斯拉夫联邦,他靠自己的威信、靠自己的凝聚力把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

    2007-05-11 15:15:55

  • 潘占林:

    当时也有民族矛盾,但是并不尖锐,国家基本发展不错,在80年代南斯拉夫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三千多美元,小日子过得不错。东欧和南欧这些国家南斯拉夫还是发展富裕的,另外铁托经受了国际共运极大的压力,当时第三国际情报局说铁托是叛徒,出卖国际共运的利益,将他开除出第三国际新闻局,当时他面临的压力相当大,但是这种情况下铁托没有屈服,坚持走自己的路,后来我们认为他选择的路是对的。

    2007-05-11 15:16:45

  • 潘占林:

    毛主席曾经说过,说铁托这个人了不起,说铁托是块铁,是打不倒压不垮的人。铁托也很向往同毛泽东见面,但是他到中国来访问是1980年,那时候主席已经去世了,两个伟人没有见面,这也是很大的遗憾。

    铁托虽然去世了,但对铁托有一些不同的评价,也有一些批评。应该讲铁托当时对民族关系估计得有些乐观了,他当时讲,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已经解决,这是对形势估计得过高了。但是,南斯拉夫人还是怀念当初的日子,怀念铁托在的日子。

    2007-05-11 15:17:21

  • 潘占林: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还有不少人陆陆续续从全国各地、从哥罗地亚等其他的共和国到贝尔格莱德来瞻仰铁托,应该说他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那是不结盟运动创始人,当时不结盟运动的总部在贝尔格莱德,应当讲他的这个政策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拥护,不结盟运动团结了一大批国家。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游刃有余,处在他这个地位他选择了正确的政策。铁托在世的时候南斯拉夫是盛世,铁托去世以后南斯拉夫走向回落。

    2007-05-11 15:18:05

  • 中国网:

    您谈了您眼中的南斯拉夫人民,而且也谈到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也是比较深刻。普通民众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您有没有了解过?

    2007-05-11 15:18:28

  • 潘占林:

    我有一些南斯拉夫朋友他们经常谈起中国,虽然两个国家相距比较遥远,从文明来讲属于不同文明,他们属于西方文明,南斯拉夫文明,而我们是中华文明。但是不少南斯拉夫人对中国的文化、对中国人民也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2007-05-11 15:18:43

  • 潘占林:

    讲到南中友谊,他们的主席70多岁了,到中国来对中国古老的文明相当倾倒和热爱,他对孔子非常崇拜,他说我崇拜的几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邓小平。在贝尔格莱德建立一个最高的孔子纪念碑,他做了相应的准备,并做了孔子像和模型,因为当时南斯拉夫刚经历过战争经济比较困难,所以这个计划暂时搁置。

    2007-05-11 15:19:03

  • 潘占林:

    他组织了南斯拉夫和中国的企业家,还有文化界人士进行交流,一方面学习中国的文化,另一方面两国交流成功发展经济的经验,他叫“彩虹两边的交流”,他要搭起一个彩虹桥,南斯拉夫和中国通过这个桥梁进一步沟通、了解,进一步密切、发展两国关系。这个老人对中国十分的热爱,特别的热情。

    我还了解很多的南斯拉夫人,他们有的人学中文很好,我想南斯拉夫人可能会学外语的天才,他们讲外语没有洋腔洋调。他们讲起中国话津津乐道。我们过去和南斯拉夫人交流比较多,应该讲他们对中国还是有比较深厚的感情的。

    2007-05-11 15:19:25

  • 中国网:

    潘大使也是几十年都从事外交工作,也一直致力于宣传中国,为中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中国网也是国家级的重点对外传播网站,以“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为已任。在这里想请教一下潘大使,您认为网络媒体对对外宣传工作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2007-05-11 15:20:01

  • 潘占林:

    应当讲现在网络的作用是越来越大,网络不得了。现在叫信息高速公路,这边一点击世界各地都可以收到,过去说顺风耳、千里眼,而现在比顺风耳、千里眼厉害。中国网络应当讲前景无限,对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的网民都能够看到你们发出的信息,世界各国也可以看到你们的信息。因为报纸在这儿印刷,然后拿到国外,一个礼拜可能是早的,有的要晚半个月,而网络上的信息一发那边就收到了,所以快很多。

    2007-05-11 15:20:26

  • 潘占林:

    应当讲网站既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又有人物介绍、风土人情、中国的文明,对传播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对中国走向世界,你们前景无限、前途无量,希望你们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7-05-11 15:21:34

  • 中国网:

    谢谢潘大使对我们的肯定。我们也会努力做好我们自己的外宣工作。非常感谢潘大使,谢谢您今天能够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同所有网民分享您精彩传奇的人生,也感谢您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走进您的人生。谢谢。

    2007-05-11 15:21:46

  • 潘占林:

    谢谢你,也谢谢大家。

    2007-05-11 15:22:0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2005VIP.CHAT/vip20070511.rm

图片大图:

  • 《战火中的外交官》潘占林著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潘占林大使做客中国访谈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中国访谈主持人汪洋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访谈现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8年过去了,但没有尘封人们的记忆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关于炸馆的前前后后的事件我写了一本书,叫《战火中的外交官》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我在书里用两个章节解析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破解这个千古之谜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周恩来总理曾经讲过一句话:“外交官是文装的解放军”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

  • 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可能不知道和平的可贵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亲历过北约炸馆事件与南联盟战火的潘占林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