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为经济困难生圆梦

   嘉宾:马文华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时间:2007年9月18日10:00
   简介: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18日10时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就资助贫困学生问题与网友交流。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马文华主任谈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成果

活动描述

  • 嘉宾:马文华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时间:2007年9月18日10:00
            简介: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18日10时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就资助贫困学生问题与网友交流。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

    “教育”这两个字在任何国家都被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上,因为它关系到的是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于贫困学生,我国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力求让所有的寒门学子都能够享有均等受教育的机会。今天我们来关注教育,关注国家的资助体系。

    为您介绍今天坐在我右手边的嘉宾,她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女士。

    马主任,欢迎您作客中国访谈。这个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体系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它现在通过这样一个发展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呢?

    2007-09-18 09:52:08

  • 马文华:

    大家都知道,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不断的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初步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职业教育阶段,也设立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助学金等等。

    这些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加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增多,现行资助政策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得到有效资助,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为了使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圆上大学的梦,所以我们在今年经过研究和国家批准,建立了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主要是加大了资助的力度。

    2007-09-18 10:01:40

  • 马文华:

    每年各种资助将达到500亿,这样一个庞大数字,要资助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500亿主要是形成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形式来体现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将形成国家助学金、学生的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体现资助体系。

    刚才说了,500亿的助学投入,体现了党和政府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同时这500亿也和两个因素有密切的相关。一是体现我们的政府财政能力。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在这里我也举个例子,2003年国税是2万亿,2006是4万亿,国力的增强使政府有能力拿出钱来,用于资助家里经济困难的学生。所以没有国力的增强我们拿出这些多的钱来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教育有需求。从国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的是22%,全日制的在校生是1700万多人。这个数字是98年的5倍。应该说已经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了世界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按照高校中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大约占20%的贫困生来算,有400多万的学生需要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90%是来自农村,有1600万名学生需要资助。所以党和政府来资助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使得加强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没有顾虑的,顺利的进入中等职业和大学教育。

    2007-09-18 10:05:16

  • 马文华:

    这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关心,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的宗旨,有利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持续的发展。

    2007-09-18 10:14:56

  • 中国网:

    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也是这个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现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怎样的规模和什么样的经验?

    2007-09-18 10:16:15

  • 马文华:

    大家都能够看到,今年新的资助政策的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仍然是主要的内容。说起国家助学贷款,这个历史应该说有近10年的历程了,我们亲历了从它的开始,到开展,到不断的完善,发展到今天。

    这些大家都知道,我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是不断的加大,依靠以往的措施很难涵盖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06年我们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酝酿和思考,当时怎么利用金融手段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

    当时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上报国务院批准实行。从99年的6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了3个部门起草的文件,决定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先期进行试点。2000年在全国推开,当时我们提出的是需要有担保人,那么经过实践以后,学生很难找到担保人。所以找不到担保人,银行也没有办法放贷。从2000年到2003年,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改进,就是信用担保,不用再找担保人了。2000年到2003年,扩大了四个国有银行来开展这个工作。

    2007-09-18 10:16:29

  • 马文华:

    到2003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放贷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一些省,基本出现了停贷的状况,根据这种状况,几个部门在一起又研究,在政策上又进行大的改动。比如原来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那么他在学校期间,包括他的还贷期间之前所产生的利息,由国家财政和个人各分担一半。04年我们就改革了,在学校期间的利息,全部由国家来承担,毕业以后的利息由学生来承担。

    同时,04年6月份又改革了,原来是毕业以后四年还清,后来改成了六年,就放宽了还贷期,这样缓解了学生的一些就业以后没有理想的工作或者收入比较低的还贷压力。

    后来我们又加大了国家承担的风险补偿金,直接给银行。同时,我们还搞了一些奖励措施,比如风险补偿金由国家财政给了银行,那么银行如果和学校顺利的使学生还贷了,这个风险补偿金还可以返还到学校来,奖励学校。通过这个措施,使得我们出现了很大的转机。

    2007-09-18 10:19:07

  • 马文华:

    我有几个数字可以给你介绍一下。我们从99年到07年6月份,全国已经累计审批贷款的学生是317万多人,将近318万人,累计审批合同金额是278亿。其中2004年6月份新政策以来,全国审批贷款学生231万人,新增审批合同是208亿。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一是从开展助学贷款到06年是278亿,其实从2004年6月份以后,就占了208亿。那么就知道在2004年之前其实才几十个亿。所以2004年6月以后,我们这些政策比较得力、措施也比较好,所以使得助学贷款工作比较理想。

    应该说,04年6月至07年6月期间审批贷款学生的人数是99年到04年6月份5年总和的2.7倍,它的审批金额是前五年总和的将近3倍。其中,全国高校的在校生中,获得学生贷款的总数占学生总数的平均是达到10.82%。当然我们的政策目标是20%,加上其他的资助措施,应该说目前在我们教育部所属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在地方一些高校可能还差一些,但是它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助学贷款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内容,这个有很多层意思在里面。一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完善和总结,它不断地顺利地走过来了,应该说是一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完成学业的主渠道,所以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把这个做好,然后扶植其他方面,能够保证在校生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都能得到资助。

    2007-09-18 10:30:15

  • 中国网:

    听到您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是在一路的摸索、一路的总结经验,也在一路的改革和不断的完善。我注意到,这次的国家资助体系里面涵盖了民办高校,民办高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是不是和普通高校是一样的?

    2007-09-18 10:31:48

  • 马文华:

    我们新的资助政策体系这次把民办学校明确地涵盖进来了,这对于广大的民办学校和民办学生是一个大好的消息。但是由于我们的民办学校也是在逐渐的完善和建立中,所以我们在民办学校涵盖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条件。这个条件不是苛刻的,也不是额外加的,它是更进一步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而设立的。

    因为民办学校收费比较高,所以我们要求民办高校要拿出一定比例来,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些不光对民办高校有要求,其实我们对公办学校早就有要求了。因为过去民办高校没有纳入资助体系,所以我们没有明确提出来,这次如果作为一个条件,它其实是跟公办学校同等条件,只不过是明确了。

    另外,还有它的教学质量、它的师资配备等等各方面。我们教育部有一个高等教育评估规则、条件,它要符合那些条件,国家才能给他拿钱资助。

    民办普通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的管理办法由各省制定,各地在制定具体办法时,要考虑学校是否规范办学、教育教学质量、录取分数、学费标准、就业情况等因素。

    2007-09-18 10:32:14

  • 中国网:

    国家资助体系当中,大家很关心的是资助金额,这个金额是怎样考虑的?还有一些民间资助力量,它在这个体系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007-09-18 10:33:29

  • 马文华:

    这次资助力度,总体上各种奖项加起来是500亿。具体是怎么考虑的呢?其中,国家的奖学金应该是国家级别最高奖项,它是奖励高校当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这里它就不分家庭经济困难与否,只要你品学兼优,特别突出的,就可以享受,这个面要占到我们在校生0.3%的比例。它的概念就是大概有5万名学生可以享受到这个奖项。

    其中还有一个就是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就是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品学兼优的,只要你符合又是家庭经济困难,又是品学兼优,就可以获得这个奖项。这个奖项占到资助面的3%,大概是50多万名学生能够享受到。

    2007-09-18 10:34:07

  • 马文华:

    另外就是国家助学金,按在校生20%的比例,每个学生的平均2000块钱来设计的。这个设计费了很大的功夫,别看这个数字摆在这儿看起来很简单,因为我们前前后后财政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历时将近1年的时间,反复地测算,反复地调研,多次的沟通,最后才确定出来。

    另外这些奖助学金的设立,还根据中、东、西部地区,不同的发展状况来制定不同的比例。比如西部地区,考虑到它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它欠发达,那么国家就拿大头,按8:2的比例来配备。国家拿8,它的地区拿2。中部地区是6:4,东部地区我们分省来确定,根据它的经济发展的状况。

    所以整个来说,资助力度体现了国家拿大头,比重是非常大的,另外这样也体现了对西部地区的倾斜。

    2007-09-18 10:35:01

  • 中国网:

    其实国家在把这部分钱希望用在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那怎么样选择这些贫困学生的家庭,怎么样来考核呢?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考核的标准会不会有变化?

    2007-09-18 10:35:57

  • 马文华:

    界定什么样的学生属于家庭经济困难也是费了一番脑筋。因为各个学校,特别是教育部所属的一些学校,在这方面摸索了多年,总结了一整套的方法,应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从我们这次资助政策体系,从国家层面上出了一个指导建议。首先我们都注意了,就是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同时会收到一份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你要如实填写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来源,每个学生都会有。然后你填完以后,拿到当地的民政部门去盖章,它就是反映你的家庭的状况,它作为一个佐证拿到学校来。学校根据你的调查表,同时我们还吸收了一部分学校来评议,那就是老师、辅导员、院系、包括学生代表,根据你这个学生衣、食、住、行都能看出来,这个家庭状况怎么样,来有一个初步的评议,确定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两种可能,一种是你弄虚作假,除了你要退回以外还要在其他方面受到惩罚。反过来还有一个方面,如果本人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不说,我们的学校也会经过观察了解到,如果你确实家庭经济困难,尽管你没有提出申请,我们也会帮助你。

    2007-09-18 10:38:04

  • 中国网:

    这个难度很大,由谁去发现呢?

    2007-09-18 10:42:44

  • 马文华:

    其实这个想象起来很难,做起来不难。老师和指导员天天跟学生在一起,而且学校的领导经常去食堂看,他就能注意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经济好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不一样的,他就能注意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买两个馒头,甚至买一个素菜。如果天天如此,你说他不困难吗,他没必要装啊。但是反过来如果这个学生拿到经济补助然后去大吃大喝,同学们也看的清楚。因为上学以后大家基本上24小时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

    另外我们还要搞一些随访,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利用暑假的时候组织一些学生志愿者到他的家乡去调研,看看当地的经济状况怎么样。所以学校应该说有更多更细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目前的执行的情况看,应该说比较好。没有接到这种反映,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得到资助,也没有家庭不困难冒领的。

    2007-09-18 10:42:56

  • 中国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个界定的标准,审核的标准有没有变化?

    2007-09-18 10:44:57

  • 马文华:

    那是肯定有的。这个标准是给了地方和学校很大的自主权。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消费状况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初步确定经济困难的标准。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包括中部地区的学生到西部地区上学,根据当地的物价指标来确定你需不需要资助。

    2007-09-18 10:45:44

  • 中国网:

    2007您的教育部就是对直属的6所示范院校实行了免住宿费、免学费,这样的政策是不是吸引这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来投身教育事业。

    2007-09-18 10:46:52

  • 马文华:

    应该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所属的6所高效实行免费教育,这样一个重大政策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的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我们觉得培养大批的优秀教师,其实就是提倡教育加办学,把我们的教育更好,也是鼓励更多的优秀的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2007-09-18 10:47:11

  • 中国网:

    还有一个就是国家奖励的助学金,他不是一个平均分配的,有一个特点就是倾向农、林、水、利,是不是引导这些学生到方面发展,有怎样的考虑?

    2007-09-18 10:49:29

  • 马文华:

    一是让学生学这些国家急需的,容易不被重视的专业。我们鼓励这些学生为了国家的发展,去学习这些专业。同时我们还有一些政策,除了向他们倾斜以外,还有以奖代偿的政策。你毕业以后到国家需要的西部地区和艰苦边缘地区工作三年以上,我们就把你在学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全部免除。所以这样一个政策应该说很有吸引力的。

    2007-09-18 10:50:09

  • 中国网:

    这种力度以后会不是越来越大?

    2007-09-18 10:51:09

  • 马文华:

    目前来看应该是比较大的。大到什么程度要看将来的结构怎么调整,以及国家的需要情况来看。

    2007-09-18 10:51:25

  • 中国网:

    贫困生这方面,我们在一直在给他们各式各样的政策,我们给他输血。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他们造血的功能。在这一方面国家的资助体系有哪些方面的体现呢?

    2007-09-18 11:00:15

  • 马文华:

    在这方面我们觉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他们一些资助,同时更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你看我们资助体系当中,首先国家助学贷款,它就体现了其实你是用明年的钱来办今天的事,而且给了你一定的责任和压力,就是你借了钱将来是要还的,这就要学生一定要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你才能够有能力来偿还这个贷款。

    其实在这里面,就既给他输血,也给他提供一个机会,然后培养他的这种意识和观念。包括我们的勤工助学活动,我们学校里勤工助学的岗位,实际上就是让你感觉到,你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一定的报酬。我们所有的学生,新生入学以后第一课都是在进行诚信教育,包括一些感恩教育。

    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这方面的意识,家长都愿意把最好的资源,家中最好的条件都给孩子,独资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他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可能更偏重自我。我们进入大学以后,这方面学校考虑到了,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教育,包括心理咨询,学校为了搞这个资助工作还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小组,来给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心理咨询。

    有的学生很自卑,有的学生认为我贫困学校就得管我,什么样的想法都有。我们进行这些人进行这种教育,一个要自立自强,你不能躺在国家身上,更不能依赖。再一个,就是要奋发图强,在学校国家帮了你、社会帮了你,你应该好好的学习。更好的报效国家,更好地帮助别人。事实上也是,我们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曾经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只要他有了能力,就更好的回报社会。我们这样的事情也很多,各个学校都有,所以我们就感觉到,我们的资助体系应该是更多的体现了这一点。

    2007-09-18 11:15:36

  • 中国网:

    然后培养学生造血的功能。在今年实行了新的政策,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2007-09-18 11:17:25

  • 马文华:

    那是今年8月1号我们财政部、教育部正式启动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其实是我们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有利补充。结合实际情况,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的到了学校以后开始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不是进校就能申请到,它有一个过程。从他接到录取通知书,到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那么他怎么办。这样也涉及到一大批的学生,所以根据有的省在尝试搞生源地贷款,经过他们的尝试,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有利的补充。

    所以今年我们下发了一个文件,首先在五个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截止到9月10日,这五个试点省,已经有3万人享受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一共达到5个亿。所以情况非常可观,也非常可喜。实际也为我们的助学贷款,它是一个有利的补充和探索的途径。

    如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将来不久的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的推广,更有效的补充我们国家的资助贷款,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收取录取通知书以后就不为学费发愁。他就能够在你的家中解决费用问题。

    另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有一个好处,家长都是连带的责任人。一个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如果还贷有困难,家里还可以帮你,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很有利的补充。而且我们对它的前景也比较看好。

    2007-09-18 11:30:42

  • 中国网:

    现在看来情况怎么样?

    2007-09-18 11:32:47

  • 马文华:

    现在看来很好。这五个试点省已经放贷了3万人约5个亿贷款。所以这些学生不用筹措路费、学费。原来没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时候,有的学校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因为一些原因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就出现欠费,欠费怎么办?我们学校开通了绿色通道,如果家里经济特别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来,就先拿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学校一看合适,首先办入学手续,进来再说。所以充分体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关爱。有的学校甚至于,你拿了录取通知书,有的学校都把绿色通道开到家门了,这不是普遍的问题。因为一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拿路费还是有办法的。所以只要拿路费到学校来就能解决。生源地贷款就把你的学费问题都有效的解决了。

    2007-09-18 11:32:56

  • 中国网:

    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后顾之忧。以前有的学生就是,知道助学贷款政策,必须得报到之后享受。那我怎么进入这个门槛呢,现在就能有效的解决了。

    2007-09-18 11:34:31

  • 马文华:

    对。

    2007-09-18 11:35:02

  • 中国网:

    我们看一下网友的问题:在9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受捐助的学生可以自愿地选择是否与捐助人取得联系,提出这一点,教育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2007-09-18 11:35:12

  • 马文华:

    这个问题多数都是涉及到了民间的捐助。有些是民间团体,有些是个人对学生捐助的。在这方面,我们是非常欢迎民间对大学生进行捐助。首先我们觉得,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政府的责任,这次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没有一个民间团体或者一个人有如此这么重的投入。这个是任何人比不了的,所以只有政府能做。

    首先帮助他们是政府的责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社会力量的义举。所以在这里我们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也热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圆上大学的梦。所以这一点,社会资助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它很重要,因为它体现了社会的爱心,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营造良好的氛围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这种赞助越来越多。

    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生有一种感恩之心,所谓知恩图报,人家救助你了,你当然要有一份感恩的心。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都应该有这样的准则。大家常常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种感人的故事也特别多。所以我们希望受助的学生能够本着这样的宗旨,或是一个指导,来回报社会,回报热心帮助我们的人。当然回报的形式很多,有的可以直接一对一的对帮助你的人回报,也可以用你的学到的学识和成果来报效社会、报效祖国,这都是一种回报。所以教育部的态度也很明确,一是欢迎各界,欢迎大家来捐助,同时我们希望学生知道知恩图报。

    2007-09-18 11:35:35

  • 中国网:

    希望学生不要有心理压力,但是希望他们知恩图报。

    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他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全面免除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制生活的补贴,也是我们所说的“两免一补”。现在这个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果?哪些地区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请马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两免一补”。

    2007-09-18 11:36:46

  • 马文华:

    “两免一补”看来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原来有个朋友就问我,他说什么叫“两免一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小孩在上学啊,老师问他什么是两免一补,所以他要问。我觉得这个宣传比较好。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落到了实处,所以大家都关注。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以及对寄宿生给生活补助,就是刚才说得“两免一补”,这个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我们到农村去的时候,就听到农民在这方面讲,我的小孩上学不用交钱了,这是他们最直观的一种表白,就能够感受到两免一补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2007-09-18 11:37:12

  • 马文华:

    应该说,从2001年开始,我们进行两免一补的试点。2006年,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这些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将近5200多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07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到全国范围,将惠及1.48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免除学杂费一项来看,农村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块,初中生180元,咱们看140块好象不太多,但是对于一个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来说,它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学生平均一年就减负210块,初中减负230块;如果你既享受教科书,又享受到了生活补助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小学生平均年负减到510块,初中生达到了620块。所以有的农民就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我们觉得非常形象、非常贴切的,反映广大农民对我们的政策的赞扬。

    2007-09-18 11:38:15

  • 中国网:

    切实让他们感受到了好处,让他们减轻了负担。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请问马主任,在助学方面其他国家有什么好的经验是我们可以值得借鉴的,他们怎么样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2007-09-18 11:50:03

  • 马文华:

    现在在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的国家都有这种资助措施。据我们了解,像美国、加拿大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都有学生上学可以申请贷款,他们的贷款是直接从银行申请,跟学校好象没有关系。就像我们申请房贷、车贷一样。日本是从十年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五年之久,毕业以后放宽年限,当然根据各方面发展来看,像美国也是多达十几年。我们这次的贷款试点还有一个放宽放贷期待,最长是14年,从申请贷款到还完,这是最长的贷款期限。

    当然,像印度一些人口大国来说,经济应该说跟我们属于水平不相上下。他们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也有助学贷款,当然他们贷款的比例因为没有我们这么多的学生,所以可能贷款的比例也达不到这么高。

    但是总而言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它都不同层次地,或是不同水平的有这些。所以我们也从网上,包括从一些出访,与国外的一些交流,我们也在互相借鉴。包括从96年开始酝酿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其实也是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来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利用金融手段开展国家助学贷款。

    今后,我们还会在这方面密切地关注和加强交流,取它之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

    2007-09-18 11:50:24

  • 中国网:

    我们来看最后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说,马主任您好,您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任副主任,我想知道在您工作过程当中,有哪些人和事让您非常难忘?

    2007-09-18 11:51:59

  • 马文华:

    我到协调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时间不长,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我过的非常充实,应该说让我难忘的事情和人也非常多。怎么说呢?首先,我做这项工作就深切地体会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各位领导对我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和关心,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我们的温家宝总理、我们的陈至立国务委员以及其他的领导,都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极度的关注。包括这项资助政策的出台,我们的财政部、教育部的领导更不用说了,部长们亲自召开办公会,拿到国务院讨论。我们的陈至立国务委员亲自测算,一笔一笔地算,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同时也非常感慨,觉得现在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们真是幸福。虽然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但是有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他们真的不用发愁了,我们还特别羡慕他们,难得有这样的好时候。

    2007-09-18 11:52:15

  • 马文华:

    我们也觉得这一代国务院的领导们,我们特别感动。国家这么大的事都要操心,甚至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包括我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像今年6月份,我们又到甘肃省会宁县,大家可能都了解一些,这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而他们又是一个状元县,每年高考升学率非常高,总理亲自批示、至立委员亲自批示,一定要给他们关注和关心。所以我们和财政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各级领导,几次到会宁调查了解,亲自跟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到他们家里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温暖,亲自送到他们身上。

    所以这一点我非常难忘。我们的贫困学生在那样家境困难情况下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他们考到580、590、600多分的都不是一两个人, 我们也非常感动。他们生活艰苦到就是大饼子熬土豆,我到现在是历历在目,终身难忘。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城里的孩子们,我觉得有机会都应该到那里看一看,同样在蓝天下,这些孩子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那样刻苦努力的学习,而且充满了乐观,而且他们家长的朴实、实在,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我也得把孩子供出来,只要他肯学习、能学习,我非常感动、非常受教育。

    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就觉得受一次教育,感受到我们做这个工作,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一项积德行善的工作,用我们的工作来讲是承上启下,我们上把中央、国务院的温暖传达到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身上,其实我们做这项工作也是很幸运的,成为一分子。我跟我的同行讲,教育系统这么多人,只有我们极少部分人做这项工作,你说是不是很幸运。

    2007-09-18 11:53:26

  • 中国网:

    您也很感恩。

    2007-09-18 11:55:02

  • 马文华:

    真的很感恩。将来我们回顾人生历程,这一段是最精彩的、最充实的。包括到学校,我们所有做资助工作的同事,没有节假日、寒暑假,他们都在做非常具体的、非常复杂的、非常烦琐的手续。给一个学生申请贷款,从开始申请表,到复核,到登记他的整个简历,然后再和银行沟通、输入,然后银行审批下来再发放下来到每个学生的身上,然后到最后的跟踪追贷,还不要说其他,奖学金的评审,贫困家庭学生界定,包括勤俭助学岗位的分配、劳务分配等一系列工作,这些老师、同事们真的很辛苦。所以我每次见他们,第一句话就是非常谢谢你们,我们把中央政策、国家关怀送到你们那儿,但具体的工作要你们落实,所以非常不容易,非常不简单。

    2007-09-18 11:55:13

  • 马文华:

    很多同志一人兼好几份工作,因为我们人少,不可能有大批人做工作,有好多是勤工俭学学生来做。真正专职做得没有几个人,但是他们要把整个资助政策体系,所有的工作一项一项布置下去,一项一项落实,你说要多大的精力。八小时根本做不完,所以他们没有八小时的概念。如果专门针对这个话题,我有很多要说。

    但是要真正做好也不容易,需要有一份爱心。你光机械地把好政策传达下去,这里面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也做不好。所以我跟我的同事说,我们团结在一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颗爱心,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当我们不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感觉到问心无愧。看到这些孩子得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到了本事,他们到祖国各个岗位上报效国家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不亚于老师桃李满天下的感觉,所以我也特别喜欢这项工作,也愿意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和大家共同努力,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

    2007-09-18 11:56:04

  • 中国网:

    刚才您讲到您到管理中心的时间不是很长,您的感动来自于党中央、来自于同事,来自贫困学生给您的感动,给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谢谢马主任今天作客中国访谈,在这里我们希望国家的资助体系能够不断完善,不断壮大,让所有学生的求学道路变得更加平坦、更加顺畅,谢谢马主任,再会!

    2007-09-18 11:56:5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download/docs/flash/fangtan/2007/038_vip070918a.wmv

网友发言:

  • 绿叶:

    请问马主任,在助学方面,其它国家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们是怎么来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2007-09-18 08:40:16
  • SOS99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免一补”。现在这个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地区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2007-09-18 08:54:05
  • 镜花水月:

    在9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受捐助的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与捐助人取得联系。提出这一点教育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2007-09-18 09:00:37
  • 随便看看:

    对于贫困的失学儿童,共青团有 “希望工程”、妇联有 “春蕾计划”、青基会有 “芙蓉学子”等扶贫助学项目,这些活动取得了哪些成绩?这些活动在总的国家资助体系中占到了怎样的比重?

    2007-09-18 09:02:02
  • 二愣子:

    新的资助政策政策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比以往增大了许多。每年两千万受助学生中有一千六百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覆盖面积也超过90%,请问这一点是基于什么样考虑?

    2007-09-18 09:02:48
  • 紫禁娃娃:

    教育部1987年设立了“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现更名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现在这个计划发展的这么样了?下一步会在哪些方面完善?

    2007-09-18 09:13:18 //end for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开始

    中国网 王锐

  •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

    中国网 王锐

  • 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中国网 王锐

  • 马文华主任谈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成果

    中国网 王锐

  • 国家建立了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主要是加大了资助的力度

    中国网 王锐

  •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进行中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全景

    中国网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