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王村:新农村建设领头羊

  嘉宾:上海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总支书记 孙跃明
  时间:2009年4月9日10:00
  简介:90年代杨王村经济状况列全区倒数第二,但在村党总支书记孙跃明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杨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拥有了400多家企业,并形成新能源、汽配、环保等多个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上海近些年来新崛起的名村之一,也是上海奉贤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之一。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杨王村:十年打造新农村建设领头羊

活动描述

  • 嘉宾:上海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总支书记 孙跃明
            时间:2009年4月9日10:00
            简介:地处上海奉贤区南桥镇东南面的杨王村, 90年代经济状况列全区倒数第二,经济处于瘫痪的边缘。在党总支书记孙跃明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杨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拥有了400多家企业,并形成新能源、汽配、环保等多个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上海近些年来新崛起的名村之一,也是上海奉贤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之一。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孙书记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给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吧。

    2009-04-09 10:02:16

  • 孙跃明:

    各位朋友大家好!

    2009-04-09 10:02:35

  • 中国网:

    杨王村是上海近些年来新崛起的名村之一,也是上海奉贤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之一。您能不能简要的介绍一下过去杨王村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2009-04-09 10:02:48

  • 孙跃明:

    我们杨王村应该说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也是奉贤区比较好的一个村。当时因为我们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村里有好几家乡镇企业。到了90年代初,当时的产品都是为国有企业做配套服务的,所以当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纷纷倒闭。到96年,我们杨王村已经成为全区最穷的村子之一,欠债将近1300多万,1000多个老百姓基本上每个人都负债累累。

    在当时的情景下,镇里的领导考虑把我从厂长调到杨王村当主任。

    2009-04-09 10:03:07

  • 中国网:

    您当时接到这个重任的时候压力大吗?

    2009-04-09 10:18:27

  • 孙跃明:

    压力很大。因为当时我们的地理条件也好,各方面的环境也好,欠债又多,包括要债的很多,在这种很大的压力下,但当时还是比较年轻,我接任的时候才32岁。在当时的情况下,当时就想穷则思变,怎么“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出路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这一块,应该说在转型过程中,村一级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基础资源,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发展,放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课题,这个课题怎么做。

    2009-04-09 10:18:48

  • 孙跃明:

    当时从96年开始到2000年,我们在怎么来把杨王村建设好上做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考虑到随着上海整体的发展,郊区也要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好过来一条道路,原来叫莘奉高速公路,我们依托于这条高速公路,政府要求搞一个工业园区,就是把我们整个的发展进行调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9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集中,我们就按照三个集中,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调整了五块,就是搞工业园区的开发。

    2009-04-09 10:19:12

  • 孙跃明:

    这几年应该说经历的历程也是比较艰辛的,一个农村要转型,实际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这个过程是比较难的。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三个集中,我们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开始做得时候,老百姓还不理解,因为原来我们是祖祖辈辈种地的,你搞经济园区、工业园区,老百姓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们规划好以后,带着老百姓出去,给部分老百姓或者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怎样来发展杨王,就是我们怎么样搭建好一个平台。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杨王人的思想观念,包括领导人的思想观念都经过了转变。随着这几年,到2000年,第一个阶段基本上是在寻寻觅觅怎么做,我们寻到了以后,就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逐步推进,让老百姓和我们一起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要建好一个杨王,就是让老百姓参与。

    2009-04-09 10:19:53

  • 孙跃明:

    第二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了招商引资,逐步发展。到2004年,我们基本上已经到了4个亿的产值,村里每年可支配收入在五、六百万。这几年杨王的发展进入了飞跃的阶段。到目前为止,杨王到08年底一、二、三产业已经完成将近48亿,税收将近1.1亿,等于我们村的可支配收入也近上千万。所以随着我们的发展,回过头来看,我们还是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有效发展,因地制宜,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去推进。

    总结下来,我们的发展历程虽然比较艰辛,但是一是靠上级组织正确的扶持,得到上级组织的关心,也靠老百姓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包括社会事业方面,在全区各个方面都在一流的状态。所以我们的老百姓到现在为止也感觉到,经济发展了,他们也得益了。到目前为止,杨王的老百姓都住进了别墅,800户400栋别墅,改善了他们生产、生活的方式,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应该说老百姓是很满意的。

    2009-04-09 10:20:23

  • 中国网:

    我们参观了杨王村的工业园区,有400多家企业。杨王是以什么样的魅力吸引这么多的企业投资?

    2009-04-09 10:20:54

  • 孙跃明:

    当时我们的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一直坚持我们怎么贴近企业、服务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壮大。从硬件上说,我们比人家要差一点,但是从软件上来说,我们贴近服务这一块是很成功的。一开始我们就注重了几个方面,一个是注重在经济园区里一定要想办法打造三个环境,从卫生环境、安全环境、企业寻求上,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我们都设置了岗亭,还配上了将近40个左右的联防队员,把他们的安全做好,还有50个左右的保洁人员,我们给他们配备班车。应该说企业觉得我们都是为他们着想的,我们对企业家都很亲热,都很亲商的。通过以上方式,把杨王的工业越做越大。

    2009-04-09 10:21:18

  • 孙跃明:

    实际上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去年,一个工业园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过程中,老板都慷慨解囊,将近有200万左右。有的是我们自己交给工业园区的,就有将近143万左右,还有直接到希望小学的,直接支持的,有将近200万左右,有很多企业都是慷慨解囊。因为我们这里的氛围,包括每年的老年节,他们都要有40、50万资助给村里面解决老人、特困家庭。所以我们有三块,一块是企业、一块是党员,还有一块是村里,所以杨王村在社会保障中也是做得比较好的,对企业和特困家庭都给予了关照。

    这次有几个企业家特殊党费都交了将近一万块钱,有三个企业家的特殊党费都交了,一边是企业交,一边是自己个人交的。我觉得只要带着一种真诚、真心、真意,这里的企业家就能感觉到有一种家的感觉,一种温暖的感觉。我们就是从做人方面着手贴近他们,关键还是靠这样一种无形的感召力把他们感召过来的。

    2009-04-09 10:21:37

  • 中国网:

    杨王村工业园区所提出的“腾笼换鸟”是怎么样一回事,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2009-04-09 10:21:58

  • 孙跃明:

    我们原来的工业园区的发展都是粗的或者比较初步的感觉,我们的档次比较低,企业引进的质量还是比较低。实际上“腾笼换鸟”就是两次招商,重新把这个产业或者项目在发展或者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他们的技术等各方面提升不了,或者企业经营失误,对整个经济发展对应不上,这些企业我们把它重新调换,第二次招商。实际上“腾笼换鸟”就是腾出一个笼子,让好的鸟进来,这也是比喻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两次招商的意思。

    2009-04-09 10:22:17

  • 中国网:

    让企业进行优胜劣汰。

    2009-04-09 10:22:37

  • 孙跃明:

    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

    2009-04-09 10:22:56

  • 中国网:

    杨王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杨王村是如何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

    2009-04-09 10:23:11

  • 孙跃明:

    我们觉得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子孙后代的生存是更重要的。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考虑到经济发展不能把子孙后代的环境破坏掉,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很重视生态环保这一块。一个工业园区,当时的资金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投资8000多万把整个杨王的污水系统进行了纳管,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不能因为我们的发展损害了下一代。包括我们村里的班子,包括老百姓,大家都是有共识,所以这一块抓的比较紧。

    2009-04-09 10:24:45

  • 中国网:

    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杨王村是大村、名村,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有没有相关的制度?

    2009-04-09 10:25:00

  • 孙跃明:

    有。首先,我们对干部自身有十项制度,包括怎么规范自己。我总觉得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制度一定要有,我们的发展都是纪律严明的,一定要有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我们也在不断的摸索和发展。我们从04年就评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上海也是没有几家。在评的过程当中都很满意,因为我们还是注重于按照村民自治组织法的要求,让人民参与、知晓,让群众监督,整个决策过程让老百姓知晓,我们始终坚持这一点,还有监督的全过程。

    所以我们发展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老百姓上访,没有一个老百姓闹访。一般的事情都在村里解决,虽然也有一点矛盾,一点想法,但是我们最后定的制度等,老百姓还是心平气和的接受。

    2009-04-09 10:25:18

  • 中国网:

    我们看到杨王村有几位很年轻的村官,其中有几位是80后,杨王村在引进人才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

    2009-04-09 10:25:36

  • 孙跃明: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原来文化层次都不是很高,虽然大家都很努力,有的通过行政管理学院读到大专,还有的读到中央党校的本科。大家都知道,现在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年代,光靠满腔热血,或者光有决心是不够的。应该说参与经济发展,如果自己知识面不是很强,在管理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去年开始我们考虑到杨王村要怎么样通过经济发展建立人才高地,或者发展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有各方面的知识人才。

    2009-04-09 10:25:55

  • 孙跃明:

    去年我们招了7位,原来已经招了3位大学生,加起来村里就有10位大学生。7位大学生这次我们也没有想到,我们从政府网站一登出来,报名的就162名,最后没办法只能通过区组织部、镇组织部,162名报名的最后选拔出7名,本村有3名,这是整个区域范围之内。现在已经从1号他们上班到现在,这些大学生自己愿意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7名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都是很积极认真的,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为杨王的经济发展做贡献。每个人都想把杨王村发展好,在杨王村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他们主力军的作用。

    2009-04-09 10:26:18

  • 中国网:

    杨王村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城郊村庄发展到现在的名村、大村,背后应该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我也听到有关您的故事,您曾经五下深圳,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中的故事?

    2009-04-09 10:26:43

  • 孙跃明:

    应该说经济发展这一块说起来还是有这样一种心情,一个是能够得到世界冠军也好,全国冠军也好,凡是成功的,发展比较好的团队,或者是主要的领导,实际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是压力很大的。当时刚开发的时候,我是政府派到深圳搞招商的,当时搞招商工作绝对是困难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到了深圳去招商,到了几家企业。因为上海郊区的交通等各方面不是很好,我们去招商本来约好了老总见面,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约好了他几点都要等几个小时,但是我们坚定信心,最后都是以感动的心情。有的时候没办法,考虑到这个企业要引进过来,我们要对它做大量的工作,上海市金融中心、经济中心、人才等方面有多少所大学,多少科研机构,我们有多少医院,我们甚至还说如果没有到上海看病,作为一个成功的老总,你没到上海看病就好像死不瞑目。我们拼命的用各种方式、各种想法把这些企业引进过来,最后都是感动了他们。起初我们引进的企业都是感动过来的。

    2009-04-09 10:29:14

  • 中国网:

    用您的真心诚意打动他。

    2009-04-09 10:29:26

  • 孙跃明:

    现在在我们的园区,在整个镇的开发区里都搞的很好。

    2009-04-09 10:29:39

  • 中国网:

    是什么让您有这么执着的信念?

    2009-04-09 10:29:57

  • 孙跃明:

    当时从我到深圳以后,本来我们是比较落后的,我们一定要求发展,发展的欲望很强。但是后来我到了深圳以后,更加把我的信心增强了。深圳的一些村基本可支配收入都是上亿,我觉得他们这里的发展模式都是适合我们借鉴的。所以我们这几年在发展过程中,我到深圳招商招了四年,因为它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虽然他们也经历过失败,但是在失败过程中有很多是我们可取的。深圳的一些农村发展到现在的的确确是相当好的,而且不断的经济发展,他们各方面也发展的很好,社会保障、人的文明程度各方面发展的都很好。他们的红利都是根据参与劳动力的多少,你犯罪了或者有什么都扣掉,所以那里人的精气神和面貌都很好。

    2009-04-09 10:30:14

  • 孙跃明:

    我到深圳搞招商工作以后,也不断充实自己,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寻找新的突破点。所以应该说我们当时的招商工作还提倡“四千精神”,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的去把招商做好。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工业园区已经有了200多家搞实业的企业,再加上还有一些服务型企业,所以有将近400多企业。在现在的服务过程中,我们怎么样把服务做得更好,管理做得更好。

    2009-04-09 10:31:50

  • 中国网:

    杨王村的经济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在未来还有没有一些新的规划?

    2009-04-09 10:32:12

  • 孙跃明:

    应该说杨王村走到现在只是个基础,也是刚刚起步。应该说现在是历史赋予我们一个好的机遇,因为我们正好靠近南桥新城,地理优势比较好,所以下一步要继续把握。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方向,我们用12345来解决杨王村的下一步工作。

    第一,我们还是坚持经济发展的主线、中心。第二,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就是把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共享,把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作为两个把握的主要点。第三,还是按照杨王三个集中的要求,我们已经有一个雏形的三个集中,农业、工业、居住,把它们进一步发展。农业上我们在考虑在长江三角洲这一块,想办法把剩下的将近2000亩农业用地搞成一个果林园,我们的运作方式就是今后变成提升果品种。长江三角洲的果品种要将近40、50种,桃、梨、葡萄,我们有很多水果,我们从果品种方面开始提升,把长江三角洲的果品种积聚,研发,培育出好的苗木,让农业的经济作物提升种植水果品质。这是第一个目标。

    2009-04-09 10:32:24

  • 孙跃明:

    第二个目标,我们要成为旅游基地、教育基地、研发基地,包括休闲基地。在农业上这是我们准备集聚自己,搞一个以果林为主线的,包括国外的果品种展示,哪些果林营养好,里面含有哪些元素,我们从果林来做。

    工业方面,我们把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完善,成为一个花园式的工业园区。而且我们把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有大学生创业园,包括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因为南桥新城作为上海的中小企业总部,我们在中小企业的总部过程中怎么提升它的内涵,怎么把现成的优势互补,把原来的优势怎么样来结合。

    2009-04-09 10:32:49

  • 孙跃明:

    居住方面,我们进一步打造,里面的功能性还是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绿化、敬老院、幼儿园、体育场所,包括老百姓的会所,进一步提升它的档次,进一步让他们享受到由变化来改变他们的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居住质量。

    第五个目标,我们让老百姓完成四个“有”,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保障、人人有股权、人人有发展。这个目标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提高。

    2009-04-09 10:33:06

  • 中国网:

    杨王村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城郊村庄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名村,作为杨王村的领头人,您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可以与网友,特别是村官网友共同分享的?

    2009-04-09 10:33:20

  • 孙跃明:

    这个事情说起来我觉得每个名村就好像一个体育运动员一样,他拿到金牌的时候,实际上也是遍体鳞伤的。应该说我们的经历也是坎坷的,在发展的道路上也是压力重重的,各种困难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地区,或者成为一个名村,关键还是主要领导的责任心。一个人带着责任心去做,你带着一种激情,带着一种奉献,实际上我们感觉到人生观也好、世界观也好,很多人比较现实的,但是还有很多人兢兢业业,不断的在打造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项目。我一直在想,我们虽然是一颗很小的星星,但是要让它发光发亮,有的时候我说像蜡烛一样,只能燃烧自己才能点亮别人。到了一个位置,一个人的境界,好像到了这个位置上,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人,你上去了看到有发展的潜力,你也停不下来。所以我觉得关键还是要对党忠心,对社会的奉献。

    2009-04-09 10:33:35

  • 孙跃明:

    我那里最多的是老百姓的笑脸激励着我,到我们的村,从发展到现在,村里的老百姓看到我都是面带笑容,总是很亲切的、亲和的感觉,让你感觉到很多的动力,你只能往前走,不能后退的感觉。我觉得我们的老百姓真的很纯朴,而且他们的要求都很低,关键是我们的领导怎么按照他们的心意做。所以我经常想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必然装着你,你必然相信他们,那么你就会有发展的舞台。就是这个体会。

    2009-04-09 10:34:23

  •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孙书记为我们介绍了杨王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也分享了杨王村发展背后的酸甜苦辣的感受,非常感谢孙书记。

    2009-04-09 10:34:36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9/534_090409.wmv

图片大图:

  • 到目前为止,杨王的老百姓都住进了别墅,800户400栋别墅。

  • 只要带着一种真诚、真心、真意,这里的企业家就能感觉到有一种家的感觉,一种温暖的感觉。

  • 这几年我们一直考虑到经济发展不能把子孙后代的环境破坏掉,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很重视生态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