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赴海地的维和勇士们

  嘉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马小军  
   时间:2010年1月22日15:00  
   简介: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受灾情况严重。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中国政府也迅速做出反应,派出国际救援队赶赴海地参加救援。在赴海地的维和勇士中,已经有8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期嘉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教授将带您了解地震前后的真实海地和英勇的中国维和部队官兵。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聚焦中国赴海地的维和勇士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时间:2010年1月22日15:00 简介: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受灾情况严重。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中国政府也迅速做出反应,派出国际救援队赶赴海地参加救援。在赴海地的维和勇士中,已经有8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期嘉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教授将带您了解地震前后的真实海地和英勇的中国维和部队官兵。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

    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这也是近百年以来海地遭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害发生以后,国际社会迅速派出了救援队,中国政府也迅速作出反应,派出了救援队到海地参加救援。现在已经有8名英勇的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了相关的嘉宾,带您了解一个真实的海地和英勇的中国维和战士们。为您介绍今天的嘉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教授。马教授好!

    2010-01-22 14:52:59

  • 马小军:

    主持人好,各位朋友下午好。

    2010-01-22 15:06:16

  • 中国网:

    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其实在海地发生地震之前,我们对它的了解真的不是太多,这个国家不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海地更多的情况,让我们对它多一些了解。

    2010-01-22 15:07:06

  • 马小军:

    海地是一个加勒比海的岛国,面积大概是2万8千多平方公里,人口有800多万。海地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它的东边和多米尼加陆路交界,西边隔着海峡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这个国家独立的时间非常早,在1804年就独立了,大概在南美大陆上,它是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是以黑人为主,在800多万人口里面大概有90%以上的黑人。因为这个地方曾经在殖民地时期,是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贩卖黑奴的中转站。

    这个国家先后做过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为什么独立于1804年,我想可能是与法国大革命有关系。因为大家知道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发生的,在1790年到1803年的时间里,当时的法属圣多明戈岛,也就是今天的海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黑人起义。所以在1804年1月1日,这个国家就独立了。

    独立这么早的国家,至今已经有200多年海地共和国的历史,可是这个200多年的国家多灾多难,几乎没有过和平繁荣的日子,也没有这样的历史时期。

    2010-01-22 15:07:57

  • 中国网:

    贯穿了两百多年。

    2010-01-22 15:10:57

  • 马小军:

    对。不断的政权更迭,不断的军人政变,社会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好象有过记录,曾经有过在100年间换50个总统的历史记录。所以这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非常迟缓。到今天,海地被联合国评价为“最贫穷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非常的低下。

    2010-01-22 15:11:15

  • 中国网:

    您刚才说,海地200多年的历史并不是特别的太平,甚至在100多年的历史中换过50多位总统。我们究其更深的原因的时候,究竟是什么让海地这个国家的政局如此不稳定,这么动荡,这么多灾多难?

    2010-01-22 15:12:03

  • 马小军:

    要是从200年的历史上做一个总结,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说最近几十年,它政局动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军人统治,虽然有过文官统治,但是文官又和政治家族,还有财阀、大地主这些政治力量的博弈联系起来。我们用一句鲁迅先生的诗,“城头变换大王旗。”今天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是有军事政变,然后是民不聊生,各种政治的反对力量又想办法把军人的政权夺回来。文官上去就是贪污、腐败,也是民怨很深。在加上它离美国很近,在中美洲特殊的地位,是前法国殖民地,讲法语,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当地语言,他们背后也有大国博弈的背景。

    其实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很好,我看到一些媒体,新华社的记者或者是凤凰卫视的记者到前方传回的消息,他们说那里非常的美好,但是到处是残垣断壁,因为地震了。但是一到农村去看,也是生产发展很低的场景,但是自然条件很好,它的土地、气侯很好,而且有矿产资源。过去长时间种甘蔗、大米等农产品并出口。

    2010-01-22 15:13:06

  • 中国网:

    它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2010-01-22 15:16:00

  • 马小军:

    是旅游。它现在是山清水秀,只要这个国家的政局稍微平定几年,周边的国家,像美国、墨西哥、或者是南美洲国家的游客就要到海地来。这次很有意思,太子港基本被夷为平地了,但是太子港的国际机场可以起降大型747飞机,那么小的岛国,800多万人口,但是机场的跑道还是够国际水准的,这就说明它的旅游业比较发达。

    2010-01-22 15:16:22

  • 中国网:

    您刚才说它的历史,一直是政局非常的动荡,虽然这个国家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但是这次受到地震的影响,也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您怎么看待这次地震给海地带来的影响?

    2010-01-22 15:17:57

  • 马小军:

    由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前提条件是联合国有大量的维和部队和维和警察驻扎在那里,再加上各种国际援助很多,应该说海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中。可是这次地震突如其来,一个是地震规模很大,破坏力很大,大家从画面上、视频上都看到了太子港基本被夷为平地。海地全国有200多万人住在太子港周边地区,所以太子港最大的破坏首先是人的生命、财产的破坏,到今天的数字已经是20多万,能够确认死亡的人数是20万人以上。我看到随着救灾和重建工作的深入,可能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扩大,人生命的损失是巨大的。

    第二个就是物质损失,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联合国办公的大楼在当地应该是比较好的办公设施,已经从7层垮到了1层。总统府在当地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被当地人作为地标的,以此为荣的地标性建筑,我们在画面上也看到,地震以前总统府的风采,很漂亮,白色的建设,两个塔楼,这次完全平面化了,被拍到地面上了。当然,总统本人幸好不在里面,才侥幸得以逃生。所以物质财富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再有,我个人觉得,到目前为止,地震已经发生了一周多,社会秩序在趋向于恶化。本来在前几年经济社会比较平稳了,这么一震,政府都震没了,总统不见了,政府的官员也不见了,也有很多人员牺牲,政府没有了,不起作用了。一周的时间过去以后,太子港本身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两天越来越多视频传过来,就是烧杀抢劫。本来它在民间就有几万条枪,八百多万人口的一个国家,为什么那么多维和警察进去维持社会治安,就是去缴枪。有4万多条枪,几百个民间的武装团伙,这是地震之前就已经有的情况。发生地震之后,大家惊魂未卜,没有水,没有食品,就去抢商店,抢食品。

    2010-01-22 15:18:57

  • 中国网:

    这也是很多人非常担忧的问题,海地未来社会治安会怎么样,大家都划了大大的问号。

    2010-01-22 15:25:34

  • 马小军:

    对。

    2010-01-22 15:25:55

  • 中国网:

    自从地震发生以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您怎么样看从地震发生以后一直到现在国际社会救援的情况?

    2010-01-22 15:26:08

  • 马小军:

    这次国际救援反应很快。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来看,比较抢眼的是两个国家,一个是距离它非常近的大国—美国,美国直接出动军队,而且把文森特号航空母舰开到海面上,变成了太子港之外的第二机场。第一波部队下来就是3000海军陆战队,大量的军用装备、救灾物资和车辆都到达了舰港。实事求是的讲,对太子港市社会秩序的平定和整个国际救援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一个我个人觉得比较抢眼的就是中国的反映。中国的反映有两点:第一,我们和海地在目前是没有外交关系的,是非邦交国,只有贸易处是1997年设立,我们和它真正比较实在的关系就是因为我们在2004年参加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我们在海地有100多名维和警察驻扎。

    第二,海地离我们的国家很远,中美洲的岛,加勒比海的岛国。如果往常从北京、上海去中美洲国家是很辛苦的事情,要么先飞到巴黎,要么先飞到马德里再转机,再飞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古巴、墨西哥、海地太子港。但是这次我们的反映很快,第一批的援助物资、南方航空公司的货机用小时计算,一二十个小时之内我们就到达了,中国第一支国际抢险队的几十名队员也到达了。而且到达以后,迅速在当地开展救援活动。

    2010-01-22 15:26:51

  • 中国网:

    所以有人说,这是组建以来飞机行程最远的一次救援行动。

    2010-01-22 15:30:27

  • 马小军:

    对。我看到新华社有采访南方航空的机长,他也说要不间断飞行,绕了地球四分之三,基本绕了一圈,很辛苦,飞行几十个小时,加油落地,又继续往前飞。另外,到目前为止,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当地开展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应该说是受到国际媒体的普遍赞誉。

    2010-01-22 15:30:53

  • 中国网:

    很多网友可能在海地没发生地震之前不知道,其实我们在2004年以后陆陆续续开始往海地派了很多的维和部队。请马教授您为我们解读一下,为什么中国会向海外很多地方派出维和部队,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2010-01-22 15:31:49

  • 马小军:

    我想应该给大家一些背景知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怎么回事。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最早尝试和实施这方面的维和行动是1948年,到今天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在联合国宪章里面没有赋予联合国这个职责,但是最早从1948年的时候,《联合国宪章》规定的是联合国基本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概念应该是很宽泛。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战争、冲突,也有大规模的种族灭绝、种族之间的仇杀,大规模的内战,这些情况几乎每天在全世界某一个地方都在发生着。从《联合国宪章》赋予你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哲学意义上,你当然可以生发动维持和平的行动。但是如果你把它变成一种政治行动,或者一种维和机制,而且最后形成了一种国际制度,那么从1948年到现在60多年的时间,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逐渐就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一种有国际制度特征的维和机制。

    中国最早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1992年,中国第一次向柬埔寨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工兵大队去修路、架桥,当时柬埔寨还在战乱末期,这是中国第一次介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10-01-22 15:43:06

  • 马小军:

    我觉得在这里也有必要给公众做一些概念上的区分。这次在海地我们牺牲了8名维和警察,有的时候媒体将维和部队、维和警察混着用,其实是不对的。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主要是两大类人员,一类是武装人员,我们叫军事人员,另外一类是文职人员。

    就军事人员而言又分成三种人,可以佩戴武器的,也都戴蓝盔和蓝色贝雷帽,但是他的身份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军人,我们叫做维和部队,或者是维和军人。我们刚才说柬埔寨1992年的维和工兵大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派出的一个团建制的工兵大队。第二种可以佩戴武器的人员叫做维和防暴警察。这次我们在海地牺牲的8名维和人员,就是派出在海地的维和防暴警察。防暴警察是携带武器的,他主要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同时对政府的重要地点、机构、人员负责保卫、警卫工作。还有一种就是民事警察,他的身份也是警察。还有一种军人身份的,我们说现役军人身份的叫军事观察员。军事观察员不一定携带武器,他是要到冲突任务区,实际上联合国监管的任务地区,他负责监督停火,负责冲突状况的谈判,他是作为军事观察员,从军事观察员的角度监督联合国实施的维和行动和当地的停火谈判协议,以及联合国通过的决议的实施的情况。

    我们从1992年到现在,中国一共派出多少个维和人员,由两大人员组成,一大部分是解放军,也就是维和部队。我们多次向不同的任务区派出过主要的以工兵部队和军队野战医院,就是医疗队。另外一种就是警察,防暴警察和民事警察。我们也曾经向一二十个不同的任务区,比如阿富汗、海地、利比亚、苏丹、刚果(金)等这些地区,我们都派出过防暴警察和民事警察。所以这两部分人员加在一起,我们先后派出过1万5千多名维和人员。

    警察方面光是海地一个地方,已经是先后轮换4、5批了,先后轮换的人次也都是几百次。当然有很多人是多次赴任务区,这次我们看8名牺牲人员,看到他们简历的时候知道,有的同志是第二次到海地工作。还有的牺牲的维和警察到过阿富汗、科索沃、海地,多次执行任务。

    2010-01-22 15:46:18

  • 中国网:

    其实不管怎么样分种类,他们都是面对同样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样危险的条件。因为我们都知道,维和警察出去以后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那么在选拔维和警察或者工作人员会不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有没有特殊的考虑?

    2010-01-22 15:49:21

  • 马小军:

    到目前为止,中国派出的多批防暴警察主要是公安部边防局从全国的边防武警中选拔的。这次牺牲的光是云南省边防警察就有很多人,基本上云南、广东,有边防武警的省区都在选派优秀的干警来参加联合国的维和队伍。当然,选拔标准是很高的。第一,你肯定要军事技能过硬,你要会外语,出国之前还会有培训。这次我们看到唯一的一个女孩子是云南纳西族的小姑娘,岁数也不大,专业英语8级,她已经两次到海地执行任务了,都是精英。

    当然,外语、军事技术、政治合格,同时在遴选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心理素质。所以我看到今天最新的新闻,我们又增派4名维和人员赴海地前线,其中就包括一名心理医生,要增援到海地,对现在仍然在一线坚持战斗和工作的维和警察、干警、战士进行心理治疗。但是这些人员在选拔之前,或者在选拔过程中,心理素质我想应该是一项非常高的标准,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由各个边防的武警总队把他们最优秀的干警选拔出来,组成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我们国家的维和警察,奔赴任务区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

    2010-01-22 15:50:25

  • 中国网:

    我们参与维和行动所作出的努力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影响力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2010-01-22 15:52:00

  • 马小军: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派出参与维和行动人数最多的国家。就这一点,已经彰显了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我们对全世界、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当然,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只是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发展的世界性大国向国际社会提供它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其中一项工作。但是大家知道,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都是在军事冲突地区,局部战争的爆发地区,内战、种族仇杀,特别是在非洲的一些国家,条件非常艰苦的地区,任务区都是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所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的积极参与,无疑对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发挥了很大影响。这一点,我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高级官员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的给予中国联合国维和行动高度赞赏。

    我自己也曾经去参观和访问过在北京附近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它就在负责联合国维和警察的培训任务。在培训基地,他们的荣誉室里有很多联合国的高官去参观、访问这个学校。因为我们在出国之前,维和警察的培训都是在这个地方进行的。再有,我们从网上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也看到,在海地、苏丹,中国现在还在6、7个任务区执行任务,这些地区传出的照片也反映到当地政府和其他国家部队的指挥官,应该说他们也是国际战友,他们之间的高度赞赏。我们在海地几年的工作,也受到海地政府,包括海地总统本人的高度赞赏。

    2010-01-22 15:52:41

  • 中国网:

    所以说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通过这些事情来呈现的。

    2010-01-22 15:55:35

  • 马小军:

    通过一点一滴的事情,我们在那里架桥修路,开展医疗救助,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打击走私贩毒,参与社区重建。从枪林弹雨的大事,到当地老百姓和民众一针一线的小事,我们都在做。

    2010-01-22 15:55:53

  • 中国网:

    刚才马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和海地还没有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是从1997年开始我们设立了贸易处。我们之间的主要贸易集中在哪些方面,地震之后会不会有很大影响?

    2010-01-22 15:56:48

  • 马小军:

    因为海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发展水平也很低,所以从1997年到现在,虽然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但是就目前而言,中海之间的经贸水平是很低的,大概也就是几千万美元的水平。但是最近的两三年,因为社会在趋于安定,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商人和中国的公众、公民到海地去开展商贸活动。这次大家看到地震发生以后,光是在海地维和部队的维和警察的营地里,我们在那里救助的华人也有几十人。当然,经贸水平从数字上还是很小的,经贸的规模也还是很小的。

    2010-01-22 15:57:13

  • 中国网:

    在这方面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太大。

    2010-01-22 15:58:21

  • 马小军:

    谈不上什么影响,这是我们要慢慢做的领域。

    2010-01-22 15:58:40

  • 中国网:

    但是有网友说,这个地震给海地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会不会影响到拉丁美洲2010年的经济复苏?

    2010-01-22 15:59:03

  • 马小军:

    基本没什么关系,海地在拉丁美洲,在加勒比海地区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而且海地也被联合国评价为最贫困和落后的国家。拉美有很多的大国,从北边的墨西哥到南边的巴西,到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这些都是经济规模很大的国家,所以海地的地震对于拉丁美洲整体经济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2010-01-22 15:59:22

  • 中国网:

    我还注意到一个网友的提问,他说海地在重建过程中会带来一些商机。但是怎么样渡过它眼前的难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怎么样渡过这个难关?马教授谈谈您的看法。

    2010-01-22 15:59:58

  • 马小军: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太子港的人员搜救,但是从地震救援本身的科学规律而言,人生命的最佳救助期已经大大超过了。当然,我看到昨天,甚至到前天还有奇迹在发生,瓦砾堆里还有儿童,小孩的生命力特别旺盛,还救出一些儿童。但是我想从瓦砾堆里再救出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那么接下来的,首先是海地那个地方很热,大量的瓦砾堆上掩埋着已经牺牲的遗体,如果处置不当,或者处置的不及时,有可能爆瘟疫。所以这是当务之急,你还要坚持挖,尽管不一定会有活着的人,但是你还要清理。

    这次的地震是毁灭性的,可以看到没有什么完整的房子,都是瓦砾。你要在瓦砾堆里把几十万的遇难民众的遗体全部清理出来,我想也是很艰巨的任务。当然在清理过程中也是对废墟的清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物力不足。当地的政府已经没有了,所以也谈不上有行政组织和领导能力。现在海地总统还在,他已经在一周之前,把全权的国际救援、灾后重建大权,签了一个声明,全部交给美国政府。所以美国奥巴马政府承诺接过来救灾和重建的事,美国现在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美国的救灾部队增加到一万人。同时欧盟那边说,我要对海地重建做一些事。我在前三天之前看到欧盟也在紧急磋商,要拨付3、4亿欧元,参与海地重建。

    但是这些物资、款项怎么拨付,能不能及时到位,以及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当地没有政府了,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的国际救援怎么实现,怎么实施,其实在行政上和技术上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2010-01-22 16:00:29

  • 中国网:

    有人建议联合国能不能托管海地,就像当时对科索沃一样,有没有这种可能?

    2010-01-22 16:04:16

  • 马小军:

    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出这个议题,因为美国和海地两个政府有过协议,海地委托美国来做。当然,我们也看到美国在海地救援中表现很积极。

    2010-01-22 16:04:32

  • 中国网:

    但是也会受到一些批评,因为它过度积极。

    2010-01-22 16:04:54

  • 马小军:

    对,因为大家看到的全是穿军装的人,全是军用飞机、军舰、军用设备,而且主要是因为太子港国际机场现在被美军控制。美军控制以后,其他国家的救灾飞机要想降落都要得到美军的批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不是我们说的,这是国际媒体说的,而且主要是欧洲的媒体批评很大,说海地是不是被美国军事管制了,是不是被美国趁机占领了。拉丁美洲国家,像委内瑞拉、古巴等等都提出种种质疑。这个事情我想应该分成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美国离它很近,拉丁美洲被美国视为后院,它认为它责无旁贷。另外,海地和古巴隔海相望,美国趁这个机会在这里实现一些军事存在,我们不说它是有意而为,至少它能够发散出这种效果。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地讲,在海地这种无政府状态之下,离它最近的大国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你指望欧洲人来负责接手这个烂摊子,或者指望亚太地区能有国家千山万水的跑到这里做工作,其实也不现实。你更无法指望依靠海地自己的力量。这种说法完全不切实际。

    但是美国的积极性和美国到目前为止所做的这些,自然而然也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和顾虑,这也是自然的。但是里面有多少可以解读的东西,我觉得也就到此为止了。

    2010-01-22 16:05:14

  • 中国网:

    有的网友鉴于海地过去的历史,鉴于它这次遭受到的巨大灾难,可能会下一个结论,说海地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您觉得是不是要两边看这个问题,看看它的未来。

    2010-01-22 16:06:59

  • 马小军:

    我真的是给一个很冷峻的回答,在地震没有发生之前,几十年以来,海地从来没有,或者基本上没有得到过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时期。所以它是联合国划定的最贫穷、落后的国家。过去也没有过这个机会,只是雪上加霜的问题,而不是说过去日子过得很好,这次来个地震把你的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断了,不是这个问题,它是雪上加霜的问题,是更坏了,更不好了。本来不行,现在遭受这么大的灾难,怎么能够从灾难中恢复到至少正常的水平。现在你看首都太子港的重建对国际社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真的是没有信心的。但是国际社会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国际社会的主流,各国政府,包括美国和欧盟,包括中国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要参与海地的重建,要帮助海地人民渡过难关。这一点我想是共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近也看到,有的人在提领导权的问题,尤其是我们搞国际政治的同行们又在讨论这些问题,或者发出这些议题来讨论,是美国人领导,还是联合国主导。我们希望联合国主导,我们也希望包括美国、中国和欧盟这些大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参加。

    2010-01-22 16:07:28

  • 中国网:

    所以不管海地未来的局势会怎么发展,注定它以后会牵动世界上很多人的视线和神经。在这里我们要向中国赴海地参加维和行动的官兵们表示敬意,也希望海地的人民们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谢谢马教授今天在节目当中为我们做得精彩解读,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10-01-22 16:09:15

  • 中国网:

    (责编:罗艳 /文字:王童根 / 图片:赵娜 /导播:李哲 高聪 /摄像:庞睿)

    2010-01-22 16:10:09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0-01-22-haidi.wmv

图片大图:

  •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马小军教授

    中国网 赵娜

  • 马小军教授介绍海地概况

    中国网 赵娜

  • 由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海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中。

    中国网 赵娜

  • 海地离我们的国家很远,中美洲的岛,加勒比海的岛国。

    中国网 赵娜

  •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教授介绍赴海地的维和勇士

    中国网 赵娜

  • 访谈现场

    中国网 赵娜

  • 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最早尝试和实施这方面的维和行动是1948年,到今天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最早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1992年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