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嘉宾: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黄友义
    时间:2010年3月7日 9:00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黄友义在今年两会上的两个提案,都是关于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他说,塑造正确的中国形象,让外国人客观地认识中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黄友义委员:增强中国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黄友义     时间:2010年3月7日 9:00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黄友义在今年两会上的两个提案,都是关于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他说,塑造正确的中国形象,让外国人客观地认识中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中国网·中国联通”两会特别报道。现在在我们大会堂的演播间做客的是黄友义委员。黄委员你好,欢迎做客我们演播间。

    2010-03-06 15:12:45

  • 黄友义:

    你好。

    2010-03-06 15:13:33

  • 中国网:

    你做政协委员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我注意到你一直在说做政协委员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你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能跟我们讲一讲吗?

    2010-03-06 15:15:23

  • 黄友义:

    政协委员的职责主要是参政议政,所谓大处着眼,主要是讲政协委员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能。但是建言献策、参政议政,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实现的。比如说我的日常工作,在对外传播当中,为了让外国受众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然少不了要介绍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参与书、刊、网的策划,把政协的工作性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具体事例介绍出去,这包括网络上的专题,图书等。比如说,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我们跟外国同行在编书和策划稿件时,他们就表示,在国外,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除去中共以外还有其他政党。因此,我觉得首先要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我而言,就是对外传播工作,宣传政协,为外国人了解政协出一份力。

    2010-03-06 15:15:38

  • 黄友义:

    此外是通过提案,反映民情民意。我提交的提案所反应的意见,不一定是我个人的意见,很多是我周围的同事的声音,他们希望我能够帮助反映基层的声音。

    2010-03-06 15:15:50

  • 中国网:

    这两年多来,您这么身体力行之后,您的感受是什么?

    2010-03-06 15:16:04

  • 黄友义:

    我觉得效果是积极的,很多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比如说,基层有很多好的建议,未必有渠道能够正式地反映到有关部门,而通过政协提案,有些问题就引起了注意,当然不一定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这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很多。另外,政协委员站的角度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角度有时是不完全一样的,也不一定你提的提案就一定那么全面恰当,就一定能够落实。但是,的确许多提案反映了基层的声音和基层的情况,这些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010-03-06 15:16:18

  • 中国网:

    我们很多网友非常关注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盛会,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方式来参政议政呢?

    2010-03-06 15:16:31

  • 黄友义:

    平时政协委员们经常到各地视察,就一些课题展开深入的调研,比如我所在的对外友好界别,过去一年就做了很多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形成了报告,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参考。比如对外友好界特别注意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做工作,公共外交不仅仅是政府对政府的外交,还包括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这样就把外交活动的领域扩大了很多。实际上,每个政协委员都是公共外交的实践者,比如说到上海调研如何利用世博会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怎么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外国人通过世博会来了解中国,围绕这样的话题政协委员就做了很多的调研,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去年的调研还包括边贸等。

    2010-03-06 15:16:52

  • 中国网:

    我们关心今年您有些什么样的提案,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2010-03-06 15:22:47

  • 黄友义:

    我提了几个提案,其中有两个是重点。一个是建议净化中文里的外来语。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经常看有很多的文章、报道,中文的句子加了英文的词,而且这种现象有发展的趋势,比如说“首席执行官”,它一定要说CEO,还有外国的人名,地名、外国机构的名称、新产品的名字,都用了外文。这种现象表面看好象代表一种开放的态度,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要保持自己官方语言高度的纯洁性,这是国际惯例。比如,英文吸收了很多外来语,包括中文。但是他们一定用英文字母拼出汉字的字音,像“关系”这个词,他们一定写成“guanxi”,而决不会让两个汉字直接植入英文。那么,中文文章里为什么不能把外来语都翻译成中文字,形成完整的中文呢?这是一个提案。

    2010-03-06 15:22:56

  • 黄友义:

    另外一个是关于翻译的。国家在开放,国际交流在扩大,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翻译队伍,而我们国家越是开放程度高,越显得我们翻译专业队伍力量不足,导致翻译质量不高。所以,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能够规范翻译人员队伍,提高翻译质量。翻译工作很特殊,一方面,你会一点儿外语可以当翻译,比如生活翻译,“你好”、“我好”,“你买这个吗?”“你吃那个吗?”这些简单的生活小事,翻译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把温家宝同志的政府报告翻成外文,必须是职业翻译才能胜任的。

    全国家各地每年要举办很多国际会议,各地要用外语对外介绍旅游资源和投资环境,这些都需要职业翻译去完成。而现在呢?翻译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规范,很多非专业的人员在从事专业性的翻译,不仅影响了交流效果,更严重的是有损国家形象。所以,第二个提案就是要规范翻译队伍,特别是一些翻译公司。现在全国有3000多家公司的名字里面标明是翻译公司,但是这些公司里面有多少经过考试拿到资格证书的翻译呢?恐怕有的公司里有资质的翻译人员不多。所以,很有必要提倡翻译人员要取得相应的资质,而规范翻译服务公司也要聘用有资质的翻译,聘用职业化的翻译人员。

    2010-03-06 15:23:15

  • 中国网:

    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的这两个提案,都是关于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建设,我想知道您怎么样评价中国的国际形象?

    2010-03-06 15:24:11

  • 黄友义:

    我觉得你概括得好,我的提案瞄准的就是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这样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际形象日益提高,跟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国际上比较客观认识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了,外国媒体上客观报道也在增加。然而,在西方主流媒体和西方主流社会里,他们对我们的认识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很不相符,有时完全不符。这里有很大的空间做工作。塑造正确的中国形象,让外国人客观地认识中国,真是任重而道远。

    2010-03-06 15:24:21

  • 中国网:

    像您说的,有的时候西方的报道和我们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也有网友注意到,中国在跟国外打交道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你对此怎么看?

    2010-03-06 15:24:37

  • 黄友义:

    这个“被动”,看你指哪些媒体。如果你看发展中国家的媒体,我觉得他对我们的客观报道比较多,所谓的“被动”主要是西方的主流媒体造成的,因为他们对中国不了解,也因为他们的背景,包括商业背景、文化背景和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他们不可能,我们也不能指望他们,能够特别客观地报道中国。当前的问题是,他们掌握着国际话语权,西方媒体的报道往往被大量转载,他们的传播能力大,受众又广,容易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人一种印象,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理解你说的“被动”,主要是由于西方舆论控制着国际话语权给我们造成的被动。

    2010-03-06 15:25:08

  • 中国网:

    有网友有这样的建议,比如像美国对台军售也好,还有会见达赖喇嘛也好,触动到我们核心利益了,我们提出了抗议,美国还是一意孤行,我们是否该用行动来抗议?

    2010-03-06 15:26:07

  • 黄友义:

    我觉得在这些原则性的问题上,特别是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应该坚决地、毫不犹豫地驳斥国外的错误舆论,明确反对错误的做法,清楚地表明我们的立场。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比如说你刚才提到两个问题,特别是美国总统会见达赖,这件事在他们国内是有一定“市场”的,说明美国主流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有误解。面对这么严重的误解,光靠强硬表态还不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立场上,整个社会,不论你是文化界的,是媒体界的,还是经济界的,体育界的,都要利用自己跟外国人接触的一切机会,一切国际场合,来解疑释惑。我们跟普通的外国百姓不存在吵架的问题,他们主要是对我们不了解,文化、政治差异太大。所以,我们要利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一切机会,介绍真实的情况,说明我们的立场。比如说达赖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台湾到底怎么回事,要让他们慢慢地逐步理解。我觉得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政府发表声明还不够,还要社会各界一起来做这个工作,当然这也需要时间。

    2010-03-06 15:26:19

  • 中国网:

    我再把这个问题再扩大一点,就是从您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合适的?

    2010-03-06 15:26:30

  • 黄友义:

    看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比如说民间人士之间,特别是现在提倡开展公共外交,我更喜欢是讲故事的办法,讲背景,就是娓娓道来,因为很多普通的外国公众并不是骨子里就要“反华”,更多的情况是他不了解真相,然后受了西方一些媒体的误导,形成了误解。像这种的情况我们就要做工作,比如西方媒体给西方受众展示的达赖好象总是面带微笑,是一个虔诚宗教人士。西方社会里的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这个表面现象,但是达赖为什么离开中国?他代表的是谁的利益?他是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领袖?这些就不知道了。比如有一次我跟一批美国学者在一块儿交谈,他们就站在美国立场上说达赖如何如何。我知道美国人非常讨厌政教合一制度。我就问他们知不知道旧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制度,他们说从来没听说过。另外,我说1950年西藏土地改革之前,在西藏实行的是农奴制度。我这样说,是因为美国自己实施过黑奴制度,现在的美国社会是不能接受奴隶制的。他们一听说在西藏1950年土地改革之前还有奴隶制,大吃一惊。我说你们知道达赖为什么离开中国?跟废除农奴隶有关,废除农奴制,西藏原来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所以达赖等人跑了。这些美国学者又说,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讲过这些。我想一旦当他们了解了这些背景,他们如何看西藏,如何看达赖,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觉得还是要讲故事,讲背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有面对面的交流,也有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我们应该更多地把这些故事上网,登在报刊杂志上,出书,拍电影,以各种形式提供给外国受众。现在外国人不是想了解中国吗,来中国的人很多,中国人出去的也很多,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讲述中国故事的责任,我觉得时间长了,他们就会逐步了解真相。

    2010-03-06 15:26:42

  • 中国网:

    在国际舆论中,是不是有一种“捧杀”中国的现象?表面上看是捧中国,说好听的,实际上与 “中国威胁论”一样,都是别有用心。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应对呢?

    2010-03-06 15:27:26

  • 黄友义:

    是,既有捧也有杀,有的捧是想让我们付出超过我们能力的贡献来,对这种捧我们要保持警惕,世界上有很多人盯着中国的钱包,特别是去年国际金融危机高峰的时候,总想让中国掏钱。我们既要履行国际义务,我们也要发展自己,但是不可能做超出我们能力的事情。对于不怀好意的捧,我们自己要头脑清醒。的确有一种捧是幌子,背后是箭,企图最终整垮我们。政治上要把我们纳入到他的体系和轨道,这是不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

    对国外的 “捧”看来自谁,有的外国百姓真是喜欢中国,比如我认识一些国际翻译界人士,一起讨论国际翻译界活动的时候,他就说你们中国人有钱,你们中国人多出点力。这些人都是职业翻译家,学者,没有那么多的政治考虑,更没有恶意,他真心觉得中国发展了。这种情况的“捧”并不存在杀机。

    2010-03-06 15:27:55

  • 黄友义:

    应对“捧杀”,我们自己有责任做好工作,外国人来到中国,我们乐意把最好的一面给他们看,把北京、上海最漂亮的地方展示给他们,有时我们也很自豪地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成就。但是北京、上海并不代表全部中国,我们不应该给人家一种印象,好像960万平方公里都像北京、上海这样。所以,不论是我们的媒体,还是和跟外国人面对面的介绍中国,要想方设法让他们了解西部还有很贫穷的地方,我国的农村很多地方还相当落后,中国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巨大的挑战。我们有责任把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介绍给外国人。我想,对国外,尤其发达国家的百姓而言,一旦他们了解了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和西部的不平衡,他们就会比较客观地看待中国,不会一味地跟着别人捧杀中国。

    2010-03-06 15:28:11

  • 中国网:

    所以,这个“捧杀”我们也要区别对待,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再分开应对。

    2010-03-06 15:28:31

  • 黄友义:

    对,要有针对性地、客观全面地说话办事。

    2010-03-06 15:28:43

  • 中国网:

    我注意到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关于“两会”有一个说法,他说将“两会”办成向世界说明中国,提升中国影响的盛会。你是怎么样看待这个观点?

    2010-03-06 15:28:55

  • 黄友义:

    我非常赞成赵主任的发言,他是政协外事委员会的主任,是对外全面说明中国的实践者。这么大规模的“两会”,一年才开一次,必然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来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是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外国人关注度也越来越大。开这样的大会,必然要产生很多新闻,产生很多故事。我觉得像现在这么多网络做大会采访和直播,把更多的关于中国的信息介绍出去,尤其用外语介绍出去,对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确是一次很好的公共外交的实践,也是一次攻关。攻什么关呢?攻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两会”的机会,更强地发出声音。政协也在努力这么做,比如说现在的小组讨论,都对记者开放,便于新闻界了解政协的工作情况,了解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这有利于通过记者的工作和媒体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协,通过政协了解中国。

    2010-03-06 15:29:11

  •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两会”是公共外交的公关,今年的世博会,它是中国最大的外交平台,它对公共外交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2010-03-06 15:29:24

  • 黄友义:

    上海世博会半年期间要有七千万人参观,如果其中有5%的是外国参观者的话,就是350万人,这么多人亲历中国,亲历上海,是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大好机会。利用世博,开展公共外交不仅是上海一家,只是上海承担了最大的责任,有了更大的机会。其实,各省都有自己的展厅。上海世博不仅是一次经济实力的展示,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外介绍中国软实力的一次机会,中国的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容易引起外国人兴趣的主题。当然,能参观世博会的外国人毕竟有限,大部分外国人了解世博、了解上海、了解中国,还只能通过媒体,因此,对外报道好世博,意义重大。

    2010-03-06 15:30:26

  • 中国网:

    刚才我注意到您说了,现在在全国的翻译公司有几千家,但是情况不是都让人那么满意。还有一个现象,现在外语培训也是遍地开花,包括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外语,但是这方面的情况也不让人满意,作为专家领导,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2010-03-06 15:30:45

  • 黄友义:

    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原因之一,汉语在世界上还没有像英语那么流行,否则的话,大家都说汉语了。在汉语没有那么流行之前,中国对外开放,了解国外科技文化,开展外交外贸,离不开外语,我们只能尽力去学好外语。

    确实,中国方块字和西方的罗马字母之间差距巨大,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都比较难。我学外语出身,我觉得好象也没有什么捷径,只能多下功夫。现在学外语条件很好,比我们那时候学外语要容易得多。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甚至衡量像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化程度,因素之一是看这个城市的外语环境,包括当地居民的外语水平,看这个城市能不能给外国人提供一个他所熟悉的语言环境,让他所听所看、让他的吃住行都能够得到外语的帮助。这样就给翻译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

    你知道,会外语和会翻译是两码事。你会外语,比如北京很多的出租司机学了外语,能跟外国人交流,把外国人送到该送的地方,这很重要,但这还只是一个方面。我要强调的是职业翻译任务很重要,因为严肃的、大量的文化作品、政治文献,法律法规,是需要职业翻译来完成的,要职业翻译人员帮助创造一个世界级大都市的国际语言环境。

    2010-03-06 15:32:00

  • 黄友义:

    我们应该两头并进,一方面更多的人应该学会外语,难也要学,大家努力了,国际语言环境就成熟了。关键是要选择好培训的机构和方法。其实,一座城市里看到的、听到的外语多了,人们外语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轻松得多。另外一方面,职业翻译队伍要扩充,现在各行各业都要走出去,特别增加了中译外的工作量。

    2010-03-06 15:32:28

  • 中国网:

    我们也注意到现在中国出版界一直酝酿着在改革,你所在的外文局,现在已经改革到什么程度了?

    2010-03-06 15:32:37

  • 黄友义:

    外文局从去年以来到现在,最大的改革是我们的出版社和图书进出口公司要从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外文局有11家出版社,4家设在海外,国内的7家过去都是事业单位,今年都要转成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到市场上去拼搏。另外,外文局还有一家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这家公司在文化产品的出口上贡献最大,中国的书报刊、文献,出口的60%多是靠这一家公司完成的。这7家国内出版社和1家图书贸易公司转成企业以后,他们会实施公司化运作,让自己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这些出版社和图书进出口公司还继续承担着对外传播的任务,也就是说还要继续出版外文图书,继续出口外文书报刊,这些国家肯定会继续支持。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比如像英国、加拿大、法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像南非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有新加坡这样的规模比较小的国家,都在政策上、资金上对他们的文化产品的出口给予支持。

    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就我而言已经经历了三次。上个世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做过一定程度的改革,我感觉这次转企改制和前两次有很大的不同。那时候,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改革有减少支出、消肿的色彩,做的是减法的工作。目前的改革背景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家对外传播的任务更重了,需要有更多的人,有更大的投入从事对外介绍中国的工作,国家也有实力这样做。因此,这次不是做减法,而是让我们更强壮,是一种内涵很深的加法。这一轮改革下来,只能加强我们的文化竞争能力,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竞争的软实力。

    2010-03-06 15:32:49

  • 中国网:

    能问问现在改革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2010-03-06 15:33:08

  • 黄友义:

    今年上半年应该基本完成转制的手续,但是真正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外文局的这些单位,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还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是中国同胞,还有外国人,挑战巨大。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通过竞争强壮自己。

    2010-03-06 15:33:44

  • 中国网:

    作为上会的记者,今年在采访代表、委员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体会,就是有一个词特别的热,就是“低碳”,这个词为什么会这么热呢?

    2010-03-06 15:34:07

  • 黄友义:

    全球性的应对气候变化,集中到一点上,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能完成的,更不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能完成的,是全球人的责任。减排本身是我们内在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国际义务。在国际上,围绕减排各个国家立场有所不同,有矛盾有斗争。一方面,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采用新技术,逐步达到减排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国际上,我们也要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我们国家最大的利益是什么?首先还是发展自己。西方因为发展的早,又掌握着先进技术,减排比我们要容易得多,我们实现减排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起步、发展到回落的过程。

    2010-03-06 15:34:24

  • 中国网:

    所以有人有这样的问法,“低碳”在速度或空间等方面,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会不会有影响?

    2010-03-06 15:34:32

  • 黄友义:

    这是我们要做好的文章,如果我们把这一课做好了,既能平稳较好地发展经济,又最终达到减排的目标。我们国家到2020年要把碳排放减少40-45%。这个目标达到很不容易,这个目标应该是在不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达到的。如果因噎废食,为了减排,把工业项目砍掉,那我们国家还怎么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不能动摇,同时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发展。发展和减排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为了一个目标而失去另外一个目标。

    2010-03-06 15:35:42

  • 中国网:

    这是国家层面上的,其实不光是代表、委员,包括每个老百姓,“低碳”也算一个热词,“低碳”跟我们每个人关系都很大。

    2010-03-06 15:35:56

  • 中国网:

    对,每个人活在世上,就有碳排放,减排也要从自己做起。比如说我们都意识到纸张的使用不能浪费,要两面用,我的纸就是两面用,这有利于减少碳排放。过去我们很多人离开办公室,尽管一会儿就回来,电脑不关,灯也开着。现在大家都在谈减排,就意识到离开办公室先把灯关掉,把电脑关掉,能省则省。我个人觉得,减排还包括很多内容,能够一天干完的事情就不要两天,能够一个人做的事情就不要两个人,提高效率,减少碳排放。我们过去光说提高效率,现在还要加上一句话,提高效率、减少碳排放。

    2010-03-06 15:36:07

  • 黄友义:

    你这么一解释,让我们感觉到“低碳”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都可以做到的。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向大家介绍了,你做政协委员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今年参加“两会”的时候有没有一些不同的心情或者今年有些什么不同的对照?

    2010-03-06 15:36:16

  • 黄友义:

    今年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得觉得压力大了,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一部分委员已经从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休,不在一线工作,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而相当一部分政协委员还有大量日常工作,比如对外传播是我的职业,把我的时间基本占满了,但是我不能忘记还应该履行政协委员的责任,经常提醒自己,要挤出时间考虑政协委员应该做的事情,有些政协的活动参加不了,比如说到外地视察,然后提交相关的报告,去年我一次也没有去,不是不想去,是本部门的工作让我走不开。采取什么办法呢?我就平时跟周围的同事和熟人沟通,看有什么需要我反映上去的意见,带到政协会上去。比如我提交的提案,就是平时跟大家接触,了解到的群众的呼声。我尽量把压力也变成一种动力,履行好双重职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是政协委员。这种压力也是一种好事,促使我在两方面都更加努力。

    2010-03-06 15:36:32

  • 中国网:

    您的这番话也让很多网友对政协委员特别是有重要工作在身的政协委员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谢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也谢谢您精彩的观点,谢谢。

    2010-03-06 15:50:36

  • 黄友义:

    谢谢。

    2010-03-06 15:51:00

  • 中国网:

    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10-03-06 15:51:10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100307hj.wmv

图片大图:

  • 全国政协委员黄友义先生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 杨佳

  • 黄友义委员在中国网演播室。

    中国网 杨佳

  • 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衡量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化程度,因素之一是看这个城市的外语环境。

    中国网 杨佳

  • 黄委员在中国网两会访谈直播间。

    中国网 杨佳

  •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有一种讲述中国故事的责任。

    中国网 杨佳

  • 很有必要提倡翻译人员要取得相应的资质,而规范翻译服务公司也要聘用职业化的翻译人员。

    中国网 杨佳

  • 在西方主流媒体和西方主流社会里,他们对我们的认识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

    中国网 杨佳

  • 公共外交不仅仅是政府对政府的外交,还包括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这样外交活动的领域就扩大了。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