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轴总设计师剖析世博轴

时间:2010年5月28日14:00
嘉宾:世博轴总设计师 黄秋平
简介:中国网记者采访了世博轴总设计师黄秋平,他为大家揭示了世博轴在设计、构造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世博轴千变万化的影象。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世博轴总设计师剖析世博轴

活动描述

  • 时间:2010年5月28日14:00 嘉宾:世博轴总设计师 黄秋平简介:中国网记者采访了世博轴总设计师黄秋平,他为大家揭示了世博轴设计、构造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世博轴千变万化的影象。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中国网中国访谈上海世博会特别报道。在我身后的这条白色大道就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和主轴线--世博轴。世博轴是由上万名建筑工人在施工建筑了37个月以后才完成的。它长约1045米,宽约130米,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我们今天就特别邀请了世博轴总设计师黄秋平来为大家揭示一下世博轴有哪些秘密。黄总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2010-05-27 14:36:55

  • 黄秋平:

    您好。

    2010-05-27 14:37:52

  • 中国网:

    黄总,我们看到世博轴工程确实是非常宏大,而且在晚上的时候,我们看到外型像六朵喇叭花连在一条树枝上,从底向上散发出光芒,让我们在下面觉得真是像仙境一样美丽,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创意是源自于哪里呢?

    2010-05-27 14:38:34

  • 黄秋平:

    这个创意最早还是从世博会的绿色、低碳这样的理念出发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阳光谷只是它的形式,实际上它有很多功能。第一个功能是收集雨水的功能,收集很多雨水存在地下。第二个功能是可以把阳光一直送到地下两层空间,使得地下两层空间也充满了自然的生气。我们把新鲜的自然空气也放到地下室,使人们在地下室内的时候不需要机械通风措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舒适环境。大家看见的是一个形式,实际上是有很多功能在里面的。我们从功能出发,通过阳光谷的设计把功能、建筑上面的美观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这样一个想法。

    2010-05-27 14:39:07

  • 中国网:

    应该说是非常完满的方案,相信这个方案也是通过诸多的筛选和很长时间的准备而来的,不知道当时还有什么样的备选方案?

    2010-05-27 14:40:14

  • 黄秋平:

    这个方案应该是四年前,通过国际的方案征集获得的,一共有7家(公司)参加方案征集,最后确定的是由德国的SBA公司(SBA GmbH)的一个方案。当时做这个方案的时候,很多设计单位把世博轴理解为一个简单的通道,我们现在选择的这个方案把通道功能变成体现世博理念,把城市的各个方面,地下的、地面的,完全连接在一起,(成为)多功能的立体的景观。(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最终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方案。

    2010-05-27 14:42:59

  • 中国网:

    这个方案也是通过诸多的筛选而出来的,看到阳光谷一共是6个,很多网民朋友都非常好奇,说为什么是6个呢?是不是有一定的寓意,还是基于其它的原因选择的?

    2010-05-27 14:43:44

  • 黄秋平: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还没有考虑到网民对“6”的联想,我们只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从城市地块的角度,从建筑的体量这些方面来考虑这样的事情,所以网民朋友可能有很多美好的联想,比如说六六大顺,或者有各种联想,我觉得大家都可以理解。

    2010-05-27 14:44:26

  • 中国网:

    也是大家美好的愿望,可能希望它有一些美好的寓意。我们看到阳光谷也是在十米的平台上,而它的周围是没有一根柱子来支撑的,所以很多朋友都关心它的牢固性、安全性是否有保障。

    2010-05-27 14:45:38

  • 黄秋平:

    作为设计来说,这个是首先要考虑的,世博会什么最重要,安全最重要。做这个阳光谷我们经过了很多——大概有400多种工况来进行计算,而且还进行了实验,在计算和实验之前,还有一系列的风洞实验,做了一个模型,考验它在上海不同的风向、不同的风的强度下面,所受的风压情况,根据这个风压来计算每个杆件的强度,所以请大家放心,安全是没问题的。

    2010-05-27 14:48:00

  • 中国网:

    这种实验做过多少次,有过这方面的统计吗?

    2010-05-27 14:48:32

  • 黄秋平:

    做风洞(实验)的话,大概做了一个多月,因为这个风洞实验要吹各种各样方向的风,然后把工况组成起来,然后我们做了一个1:40的模型实验。这个实验当然不是考察阳光谷,而是考察阳光谷和模型结构组合起来以后,任何一个杆件或者一个锁,或者某一个部分受到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时,会不会产生问题,这是第二个部分。第三个部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应该也有几十种工况,也是模拟它的受力最大部分,如果这个部分发生问题,是不是整个世博轴的阳光谷或者顶部还存在,或者说是不是安全?我们做了大约7个阳光谷节点 的实验,是通过不同的钢板厚度焊接起来的,这个焊接的途径或者计算,通过实验来验证是不是跟我们的计算相吻合,如果吻合,就放心了;如果不吻合,还要考虑节点方面的改进或者加强。

    2010-05-27 14:50:00

  • 中国网:

    说到这个节点,我们可以看到是那些三角形连接的地方叫节点吗?

    2010-05-27 14:50:29

  • 黄秋平:

    节点是几根钢的杆件连接起来的,有的是六个方向,有的是五个方向,连接的这个交点部分我们叫它节点。

    2010-05-27 14:51:08

  • 中国网:

    网上看到有资料说这个节点是非常有讲究的,每个节点的角度是不同的,是吗?

    2010-05-27 14:51:48

  • 黄秋平:

    对,完全是这样的。

    2010-05-27 14:52:16

  • 中国网: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010-05-27 14:52:59

  • 黄秋平:

    首先,阳光谷本身这个形,我们叫它自由形,比如一个圆,用圆周、圆的半径、圆心就可以定义这个圆,哪怕是椭圆,或者是抛物线这种曲面,都是可以定义它的。这个阳光谷没有数学的公式可以定义它,完全是自由形。它变成一个立体的方的改进的时候,三个方向都发生了扭曲和变化,坐标方面的变化,由于这个变化,实际上每个节点,我记得是一万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完全都不一样,再加节点的各种材料不同,所以就更增加了阳光谷本身的难度。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方的,实际上它是由不同厚度的钢板在工厂里面焊接完成的,有的是四公分,有的是两公分,有的甚至是实心的,都有。把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的话,相对就更复杂一点了。

    2010-05-27 14:53:22

  • 中国网:

    听起来就非常的高科技。刚才我们说到索膜结构,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索膜结构,很多朋友也对这个索膜结构特别感兴趣,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膜的厚度,我们看起来非常薄,那它的厚度是多少?

    2010-05-27 14:54:35

  • 黄秋平:

    准确的数据应该是一点几个毫米。

    2010-05-27 14:55:22

  • 中国网:

    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索膜结构,它够牢固吗?可能还是那个老问题。

    2010-05-27 14:56:37

  • 黄秋平:

    索膜结构主要还是从功能上看,上海5月份到10月份是一个天气非常炎热的季节,主要是太阳辐射非常厉害,索膜结构遮阳率就比较好,可以遮挡90%的太阳光,当然有一部分光线是可以投射过来,所以为世博轴平台下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遮阳环境,如果我们用其他建筑材料,玻璃的穿透率也很强,像暖房一样,使世博轴里的人流更热,所以膜结构对这个项目来说是最合适的一种材料。那么我们现在所用的膜,我们叫PTFE,这种材料在其它公园或者建筑场馆看到过,比如在上海的虹口体育馆,8万人的体育馆,我们刚才讲的三亚的美丽之冠都看到过,在公园里面我们也看到过帐篷一样的膜结构,我们用的是美国圣戈班生产的SF-I,是用在民用结构上面强度最高的一种膜结构材料。主要是因为本身的尺度比较大,所受的内应力比较大,计算下来就需要这样一种膜材料。因为玻璃纤维膜编织之后,通过把它部分放在溶液里面才制作出来。这种材料的特点就是轻、薄、强度高,像美国,用在航空、军用方面的材料也很多。我去考察的时候,在航空方面用得很多,主要是强度大,有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般人连美国人都进不去。实际上圣戈班是法国公司,但是开在美国,他们的人也不一定能够进得去。所以这种材料用在我们的世博轴上,应该讲从安全性来说,结合我们前面做的实验,一点也没有问题。

    2010-05-27 14:57:27

  • 中国网:

    这个膜这么薄,这个建筑又这么高,这么大,旁边还是钢结构来固定的,是不是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难点?

    2010-05-27 15:09:52

  • 黄秋平:

    施工过程中对于阳光谷来说难点当然很多,最主要的是保证它的安全,因为每个杆件都是在现场焊接,如果焊接不到位,或者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某一部分应力就出现了问题。第二是精度,应该是0.5个毫米以下,如果这个精度达不到,就会导致每个杆件之间发生错边,连得不是那么顺溜,也是一个难度比较高的。第三,任何钢结构都要考虑温度,当时我们施工上面老担心这个圆围不起来怎么办,钢结构热胀冷缩,因为它是闭合结构,在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偏差,到上面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个偏差(导致)不变成圆了,或者豁了一个口,或者多了,这些是我们比较担心的。当然我们通过每层测量,每层校正等一些技术手段,保证它在上一层在安装的时候,下一层空间坐标一定是准确的。

    2010-05-27 15:11:05

  • 中国网:

    我看到在阳光谷中间还有一些钢球,这些钢球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2010-05-27 15:11:34

  • 黄秋平:

    这个钢球主要是艺术装饰,比如像6号阳光谷2010年是一个艺术装饰。

    2010-05-27 15:11:57

  • 中国网:

    除了承担了节能环保的作用,您刚才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它可以冬暖夏凉,而且空气、阳光、雨水收集到地下的空间,所以我们特别想知道,可能我们在外面看见阳光谷特别好看的一部分,那么在它的地下建筑,还有多少我们看不到的精彩?

    2010-05-27 15:12:14

  • 黄秋平:

    你们可能看不到的水渠,这个水渠在地下有800米长,5米宽,2.5米高,可以储存7000吨雨水,这个规模是非常庞大的,就像以前巴黎下水道一样,把所有的雨水都储藏在里面。还看不到的是从黄埔江通过这些管道,引到地下室,利用黄埔江的江水提供空调的冷热源。第三,是地源。我们在施工的时候把大概有7000公里管道埋在本身工程桩里面,在打桩的时候就把它埋下去了,利用这个工程桩来做地源交换的管道,提供世博轴的空调冷热源。这些都永久地埋在混凝土里面了,你们再也看不到了。

    2010-05-27 15:12:44

  • 中国网:

    不看您的介绍,大家了解不到这些秘密。作为一名普通的参观者,走在这里的时候,或者走在这条世博轴的上面,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看是最好看的,总设计师能不能给大家提个建议,如果作为普通的参观者,从哪个角度看,可以欣赏这座建筑的美仑美奂。

    2010-05-27 15:13:32

  • 黄秋平:

    我觉得从几个方面:第一是站在青年广场。这里提供了一个最开阔的看阳光谷的位置,还有前面的倒影水池,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其他的可以到阳光谷的底部去看看,从外面看到的形是完全不一样的,还能够真切地感受一下阳光和空气,设想一下没有这个阳光,在地下的空间是非常压抑、潮湿、阴暗的感觉。到十米平台我觉得可以看一看膜结构,每个下拉点,这些本身的构造和锁的结构,以及里面的美感。

    2010-05-27 15:14:30

  • 中国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白天的景观,相信大家对4月30日晚上开幕式的情形都是记忆犹新的,可能大家也从电视上看到了一些世博轴夜晚的一些景象,您能不能再具体的给大家描绘一下晚上的世博轴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色?

    2010-05-27 15:14:59

  • 黄秋平:

    晚上的世博轴主要是看灯光、膜结构、阳光谷,膜结构主要是从中围杆往上打了一个灯光,通过轴上的星桶(音)打了一些灯光以后,通过灯光的反射提供十米平台上的基本照度,这样为人们提供了非常柔和的、非常舒适的照明环境。我们说设计见光不见灯,我不希望看见这个灯,有时候很炫,很耀眼,我们正好利用这个膜提供这样的反射,来提供十米平台上的照明。当然这个照明除了这个基本功能以外,还有一个美感的功能,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场景,春夏秋冬,一个是平常日的,一个是节庆日的,还有一种是特别重大节庆日的活动,可以看到秋天辉煌的感觉,或者是丰收的感觉,蓝颜色是比较有生机的感觉,这也是功能和艺术方面的很好的结合。

    2010-05-27 15:15:28

  • 黄秋平:

    那么阳光谷在每个杆件上——我们现在看见的1号和6号阳光谷灯的间距应该是20公分,从青年广场看,可以组成一些基本的图案,显示一些字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显示一些活动的人的图案。我们也设计了一些平常的环境照明,或者不同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是通过计算机的编程,每个人都可以去编的,通过想象出一个什么图案,或者你过生日了,我给你开一个生日聚会,在阳光谷显示一下我的头像,把你的照片放上去,或者说再通过计算机的编辑,就可以显示在阳光谷上,通过这这样的程序都可以达到,实际上这是一个点位的像素。

    2010-05-27 15:17:09

  • 中国网:

    非常的灵活。

    2010-05-27 15:17:34

  • 黄秋平:

    对,你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2010-05-27 15:18:00

  • 中国网:

    希望在世博期间大家也有机会去改换世博轴的影像。

    2010-05-27 15:18:21

  • 黄秋平:

    我们说阳光谷的这样的图像,很多人都有一些新的想法,我们现在还留了两个没有做任何装饰,有的做了几个雕塑放在阳光谷的底部,还有几个是空的,底部的一些雕塑也是临时摆放,为展览用的。我们在阳光谷留了很多空间,以后大家可以做一些创意活动,包括阳光谷的灯光,也可以用来进行一些创意活动,使得阳光谷每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不同的景象。

    2010-05-27 15:18:47

  • 中国网:

    每天都是不一样的。

    2010-05-27 15:19:40

  • 黄秋平:

    对。

    2010-05-27 15:20:55

  • 中国网:

    世博轴在世博期间可能承担两个主要功能,一个就是世博园的空间景观,还有一个就是人流的主轴线。在世博会结束之后,它又承担起怎样的功能呢?

    2010-05-27 15:21:19

  • 黄秋平:

    这是做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到的,世博以后,首先我觉得对整个世博园区,或者对上海地区的发展来说,首先承担的是交通功能。我们做了很多地下通道,可以把世博中心、文化中心、中国馆、主题馆与7号线、8号线两个地铁站连起来,现在连的是耀华路站,中间还有一个站,通道都连好了,只不过没有开通而已,开通以后就能发挥城市之间的功能。我们希望把它建成能为上海市民提供休闲、购物环境的场所,可能改造成一个很好的商业环境,包括在十米平台上再另外加建好玩的建筑,为上海市民提供另外一处休闲、购物的环境。

    2010-05-27 15:21:48

  • 中国网:

    听起来非常令人期待。

    2010-05-27 15:24:11

  • 黄秋平:

    世博轴有一些商业的功能,和一轴四馆的文化中心、主题馆之间有一个相对的补充作用。因为主题馆作为展览,必须要有一些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文化中心有很多的人,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功能上起到一个互补的作用,使得世博会以后的世博园区或者一轴四馆的核心地区能够在功能上的相互补充,为上海市民提供另外一处休闲、购物、娱乐的活动场所。

    2010-05-27 15:24:35

  • 中国网:

    这个世博轴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完成,都是靠中外团队的合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令您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2010-05-27 15:26:54

  • 黄秋平:

    首先,外方在理念上比国内的设计师考虑的更加超前一点。从技术上来说,国外的一些技术,比如索膜结构技术,还有阳光谷的一些技术,从前沿技术的研究来说,比国内也领先一点。我们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最重要的是,国内的设计单位怎么样从一个项目学到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其他工程项目中,怎么样通过一些前沿的技术研究,来应对以后比这个更加难、更有挑战的一些项目。

    2010-05-27 15:27:21

  • 中国网:

    现在这个工程已经完成了,作为总设计师,不知道您对哪个部分的设计最为满意呢?

    2010-05-27 15:27:53

  • 黄秋平:

    从总体上来说,世博轴还是比较满意的,无论从功能的实现,比如说安检功能的实现,还是在形象方面起到的作用,在世博园区里面曝光率还是很高的,人们很喜欢它,虽然它没有一个特定的展览功能,实际上这个建筑本身在世博园区里面就是一个展览。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施工的时间非常紧,有一些细节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有待二次改造的时候把它做得更精细,更完美。

    2010-05-27 15:28:13

  • 中国网:

    我是作为媒体人在开园这么多天以来一直在园区里逛街,听到很多观众说,每当他们走到世博轴时都用了“哇”这种赞叹词,还有很多网民朋友在网上留言说这真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给大家带来这么多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够有这么多绿色功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谢谢黄总。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2010-05-27 15:28:55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shipin/news/100528/gai.wmv

图片大图:

  • 世博轴六朵喇叭花的外形的创意最早还是从世博会的绿色、低碳这样的理念出发的。

    中国网 杨丹

  • 世博轴的索膜结构,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索膜结构,厚度只有一点几个毫米。

    中国网 杨丹

  • 施工过程中对于阳光谷来说难点当然很多,最主要的是保证它的安全。

    中国网 杨丹

  • 照明除了这个基本功能以外,还有美感的功能,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场景,春夏秋冬,这是功能和艺术很好的结合。

    中国网 杨丹

  • 我们在阳光谷留了很多空间,以后大家可以做一些创意活动,使得阳光谷每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不同的景象。

    中国网 杨丹

  • 世博以后,我觉得对整个世博园区,或者对上海地区的发展来说,首先承担的是交通功能。

    中国网 杨丹

  • 最重要的是,怎么样通过一些前沿的技术研究,来应对以后比这个更加难、更有挑战的一些项目。

    中国网 杨丹

  • 实际上这个建筑本身在世博园区里面就是一个展览。

    中国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