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华剖析中国气候变化问题及应对

    嘉宾: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潘家华
    时间:2010年9月9日15:00
    简介:二十一世纪论坛9月6日—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分为六个专题研讨,其中第二个专题研讨是“关于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的问题”。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潘家华剖析中国气候变化问题及应对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时间:2010年9月9日15:00 简介:二十一世纪论坛9月6日—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分为六个专题研讨,其中第二个专题研讨是“关于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的问题”。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二十一世纪论坛9月6日—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分为六个专题研讨,我现在所在的是第二专题研讨,“关于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的问题”。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2010-09-09 11:12:38

  • 中国网:

    潘主任您好!我们知道,今年下半年在坎昆将会举行气候变化大会,您对这次坎昆会议有什么期待吗?您觉得通过这次会议,会取得哪些实质性的成果?

    2010-09-09 11:13:19

  • 潘家华:

    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会议在墨西哥的坎昆举行,由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在某种意义上的成功或失败,成功是因为很热闹,失败是因为没有任何收获。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今年的坎昆会议普遍认为是更为客观,更为务实。

    务实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所有的国家政府加大了国内节能减排的力度,在国际事务中调低了预期,也就是说,在今年坎昆会议上,不会像去年在哥本哈根会议那样有比较高的预期。尽管没有预期,但是也是本着务实的原则,也会有一些成果,而且这些成果也应该是比较积极的。

    2010-09-09 11:13:49

  • 中国网:

    这个积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010-09-09 11:14:26

  • 潘家华:

    首先,资金启动问题,因为哥本哈根协议中有一条,发达国家要在2010—2012年这三年时间筹集30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300亿美元就是一年只有100亿美元,这对发达国家来讲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可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一些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很有可能会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发达国家的资金可能相应会落实到位,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发展可能有些实质性的推动,这应该是值得预期的。

    第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透明度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需要可以测量,可以报告,可以确认或者核查,就是所谓的“三可”。以前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我们自主减排行动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国际社会没有关系。现在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我们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检测、评估体系,这个检测、评估体系也是为了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自身的低碳发展所必须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发展中国家很有可能就会认为是所谓的主权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并不涉及很多主权问题,而是对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认可,可以向国际社会公开,允许国际社会在方法论上面,在实际减排效果方面公开,这样:1、可以展示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信心和绩效、实际效果。另外,也是对发达国家的一个鞭策,发展中国家都这么做了,发达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做得更好?2、对发达国家的鞭策在于,我们这样做,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规定,我们需要发达国家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援助,发达国家提供一点资金和技术,对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是极大的,对发达国家来讲也有好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关于透明度问题也会有一个突破。

    今年的坎昆会议应该是继往开来的一个会议,能够对哥本哈根谈判形成的一些共识加以锁定,并加以落实,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能够更进一步地明确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理解各方的立场,为以后的谈判寻求共识,打下基础。

    2010-09-09 11:14:55

  • 中国网:

    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中国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合作方面存在哪些困境?中国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2010-09-09 11:15:26

  • 潘家华:

    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间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问题。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优先,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发展要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低碳发展,但需要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我们以援助。

    但是目前,发达国家乃至于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定位出现模糊,认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他们这样的错觉或者误解也是有根据的,根据就表现在:1、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讲,现在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总量大。2、外汇储备大。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超过两万亿。3、中国中央集权的力量强。我们的税收、财政收入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在递增,今年可望达到八万亿,这是不小的数字,说明政府很有钱。4、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像北京的豪华车辆、豪华别墅,上海的堵车、城市建设,我们奥运时的奢华、国庆阅兵时的奢华,都表现出中国好象不差钱。

    这样国际社会对中国就有一种误解,你们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了。但是我们必须要客观地认识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按照人均GDP来讲,我们现在排位还在一百位以后。作为社会发展来讲,按照联合国发展规划署对这个问题的评价指标,我们所谓的人文发展指数现在也只是中等发展水平,排位也是接近一百位。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样的主要经济体中间根本进不了前二十名。

    第二,即使这样的数据标准,像石油输出国组织,他们的人均收入非常高,但是从来没有人认为他们是发达国家,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比较落后。现在中国就是这样,贫困人口这么多。基于我们整个社会体制、机制结构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正因为这样,中国还确实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要飘飘然。不要认为中国这些年发展了,我们天下第一了。这是一种错觉、一种幻觉,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努力发展自己,这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的节能、减碳,不光是为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为了我们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0-09-09 11:17:04

  • 潘家华: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我们今年按照李维斗教授所讲的,如果我们的能源消费在2050年到65亿吨的话,这个能源从哪儿来?我们现在石油已经多半靠进口,汽车现在每千人只有五十辆,不到美国人的十五分之一,不到欧洲人的十分之一。再发展,只能再进口石油,煤炭也是这样。

    我们的环境污染问题,酸雨问题,城市大气以及机动车污染问题,采煤以后的塌陷以及地下水的破坏问题,应该讲整个资源环境的负担是非常重的,问题非常多。如果我们现在是低碳发展的话,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话,能源安全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我们生态保护和矿工、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做。

    我们做,但要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是在做,但我们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国际合作。中国的问题不光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这是全世界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们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因为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是在为全世界服务,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应该全世界共享。如果国际社会可以共同努力,我们会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有这么一个认识以后,就应该:1、给国际社会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做,我们想做得更好,但我们现在力量有限,希望国际社会与我们一起来做。2、再下一步决策非常明确,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做?因为我们现在做的不光是一些硬技术的问题,还有体制、机制等制度建设的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在哪里?1)硬件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中国现在硬件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已经有了收效。2)制度基础设施,也就是文化、教育、卫生、健康保障等,我们现在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在这些方面开展一些国际合作。

    2010-09-09 11:19:00

  • 中国网: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结束)

    2010-09-09 11:19:3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00907.wmv

图片大图:

  •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接受中国网采访

    中国网 杨佳

  • 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间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问题。

    中国网 杨佳

  • 潘家华在21世纪论坛上演讲

    中国网 杨佳

  • 潘家华剖析中国气候变化问题及应对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低碳发展,但需要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我们以援助。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