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知己知彼”是对外传播的难点
 
时间:2017年8月8日
嘉宾:中国网总编辑 王晓辉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日前,第五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烟台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在接受采访时,就对外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网:王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现在谈论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知道您现在自己也在做一档英文时事评论类的节目,叫做《中国3分钟》,那么在您的实践当中,您觉得我们要讲好中国哪些方面的故事呢?

王晓辉:《中国3分钟》栏目应该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实践。具体讲哪些方面的故事呢?我认为有几个要点。首先,要瞄准受众,针对国际热点;第二,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第三,通过系列讲述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国外的受众了解中国。所以概括地说,要直面热点话题,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

中国改革开放三四十年的发展,这五年砥砺前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可以讲。再就是我们中国这些年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地融入国际社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这都是我们讲中国故事的话题。

中国网:您说的第一点,是指跟中国相关的热点吗?

王晓辉:对,跟中国有关的热点话题,比如说南海仲裁案,比如说钓鱼岛的问题,这都是跟中国相关的热点话题,我们一定要讲好。另外,有很多突发事件,可能和中国有关,外国需要了解中国的立场。还有一个,在这些事件的报道中,有可能西方的媒体或者是其他的媒体对我们的报道有偏颇,有失实的地方,《中国3分钟》也有责任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报道。

中国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于媒体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内容上、手段上包括理念上要和过去相比有所创新呢?

王晓辉:应该说《中国3分钟》这个栏目,从内容、手段和理念上都有一定的创新。首先一个说内容,我们在内容上主要是针对境外社交媒体,那么就是用短视频的方式关注中国的热点,关注中国的文化,再就是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切,这是它的内容。我把节目的英文名字起成“China Mosaic”,就是“中国的马赛克”,希望用一个一个小的马赛克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中国的形象。

手段上,就是说用英文、用短视频的方式,由一个主持人配短视频的资料呈现给所有的受众。

再一个,从渠道上也是一种创新,这个节目主要是为海外社交媒体量身订作的,时长大约是在三分钟之内,用英文传播起来也方便,主要的用户都是海外社交媒体(的用户),确切地说我们大部分都是在Facebook上传播的。

中国网总编辑 王晓辉 摄影/董宁


中国网: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在思考,中国的媒体做了这么多的节目,做了这么多的报道,那在海外究竟有多少人在听,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呢?

王晓辉:讲社交媒体的效果就要从数字上来分析。《中国3分钟》栏目创办两年来,我们总共做了117期节目(截至2017年8月4日,共119期),都是在境外社交媒体发布,总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2.27亿,总视频播放量也超过了1700万,互动量也有1300万之多。那么这个互动量也很说明问题的,就是从阅读到视频播放,一直到互动量都说明了这个栏目是受海外社交媒体用户关注的。有很多观众在转发、点赞、反馈,反馈的时候留言的质量趋高,应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数字分析上来看,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每一期也就是十几万的阅读,几千的播放,到今天经常单期节目就有上千万的阅读,上百万的播放量和几十万的互动量,这也说明这个栏目在逐渐成长,被海外社交媒体用户接受。以今年2017年5月、6月两个月为例,比较2016年的5月、6月,同期它的互动量增长了7倍。

中国网:通过您的实践,您觉得对外传播工作当中有哪些难点呢?

王主任:我在工作实践中,感觉“知己知彼”是我们做对外传播所面临的一个难点。首先一个,我们要讲什么呢?我们一厢情愿的要讲中国的美食、中国的风光,但是是不是海外的受众就希望看到这一些,听到这一些呢?这是我们需要调研的问题。永远要讲别人关注的话题,他喜欢或者是能够接受的话题,然后再去用人家能够接受的方式,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去讲。

中国网:是不是有的时候觉得,我们想传播的东西和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有不同的?

王晓辉:有的时候会有这种脱节现象,所以我们在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比如我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尽量不做这种直白的夸耀,这种很生硬的去赞扬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做AlphaGo打败李世石这一期的时候,其实我们主要的是以这个新闻作为由头、作为引子,去介绍中国的围棋,黑白代表阴阳、四千年的历史、圆子方盘代表天圆地方,实际上是介绍了中国古人对世界、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观察和理解,也就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中国网:我们知道您以前是做翻译出身,可以说也是一直在从事对外传播相关工作,您一路看来,您觉得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王晓辉:一直在变化当中,其实对外传播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唐僧取经的时候,对外传播工作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觉得最近这几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确实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不仅在于我们传播的信息量大小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更有针对性,我们更有自信,更知道怎么去讲中国的故事。习近平主席讲,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最好的传播方式。我们讲人的故事,它就能够引起共鸣,它就有温度,能感人,这是中国对外传播上的一个大的进步。

再一个就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介绍中国、讲述中国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故事。以前我们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当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今天我们还可以讲自己的大飞机、讲自己的蛟龙探海,天宫二号上天,我们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述一个完整的中国。

中国网:好,谢谢您接受采访。

(本期人员——记者/文字:孙婉露;摄像/后期:刘凯)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 中国网
(本期人员——记者/文字:孙婉露;摄像/后期: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