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改 成绩与挑战并存
 
时间:2017年9月15日
嘉宾: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组组长 马丁·泰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化医改的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展开,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建设健康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医改攻坚克难、持续推进,改革成果举世瞩目。不仅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药物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都已取得重要进展。本期《中国访谈》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组组长马丁泰勒(Martin Taylor)先生对中国医改目前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解读和评价。

中国网: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国在较短时间内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覆盖城乡居民超过13亿人。对于中国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您有怎样的评价?

马丁·泰勒: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在改善全民获取医疗卫生服务途径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目前医保覆盖了全中国95%的人口,这实在是很了不起。以前也许做不到,但是现在人们有需要时就能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全民健康覆盖意味着每个人在有需求时就能没有经济顾虑地享受医疗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相信任何人都不该为了寻医问药而担心陷入贫困。在评估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关于全民健康覆盖的工作时,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其一是总人口中用医保承担医疗费用的百分比。这方面中国做得相当好——超过95%的人口都享有医保是巨大的成就。其二是民众享有的医疗服务所涵盖的范围。中国在拓展全民基础医疗服务计划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也正在逐步拓展各种医保计划的覆盖面,使其平衡。其三是医疗开销中需要老百姓自费的比例。这方面中国也在不断进步,但仍需改善。中国55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中,超过40%的人因为医疗开销而贫困。如果人们医疗自费的部分减少,这一现象就能得到遏制。这说明我们需要提高医保计划中报销的比例,让老百姓少掏腰包。去年,中国首次实现了自费比率低于30%,这是个很关键的指标,说明中国进步很快。但重点是要继续维持经济发展,提高医保的报销比率,让人民不再因为医疗开销而贫困。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组组长马丁·泰勒 摄影/董宁

医保覆盖率及覆盖面、医疗自费比例是评估一个国家是否达到全民健康的重要指标。以此来评判福建省三明市的医改,可看出成效颇为显著。福建省三明市按照2014年刘延东副总理视察时提出的“三明医改要走前头”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勇于改革担当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继续改革不停步的精神,探索医改“三医联动”的有效路径,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网:目前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经验。尤其是福建省三明市为代表,闯出了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的新路子。对于福建省三明市的医改路径,您怎么看?有哪些是可以向世界上更广泛的地区复制推广的?

马丁·泰勒:福建省三明市的范例在中国非常重要。原因首先是它证明了困难重重的医改是能够实现的。三明市的案例说明在中国进行有难度的医改、从根基上解决医疗卫生系统的低效是可行的,是能够取得进步的。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有很多人认为这种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至于为什么能够实现呢?我认为原因有许多。医改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强有力的地方领导力,统筹了许多不同的政府部门,齐心协力,致力于改革医疗卫生系统。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医院要改革,需要确保医院的公益性。医保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财务激励都要为这个总目标服务,让医院的负责人集中精力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而不是只关心医院创造的收益。三明市的领导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我觉得有几个要点,其中之一是从节省医药供应的开支,用于投资更高效的医疗服务。由此,三明市人民获益了,因为他们能享受更充分的医疗服务和更低廉的药品价格;医院获益了,因为医生的薪资更稳定,药品采购节省的开支可用于给医生加薪。整个医疗系统变得更开放了。医院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工作指标,为公共医疗卫生而服务——这是医疗改革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能从中国、从三明市学到很多。首先,中国国内的很多其他省市城镇都能从三明市的案例获益,在其社区效仿实施。而对于中国之外其他希望构建新医疗系统、改革医疗系统效率的国家,三明市案例说明即使没有大笔资金,也能够提高医疗系统的效率。这是很有用的经验。

福建省三明市只是中国医改的一个缩影,医改涉及多方利益调整,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涉及基本民生保障,三明医改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在深化医改中存在着很多难点。而同样其他省市在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也面临很多困难。

中国网:您认为中国深化医改的难点有哪些?

马丁·泰勒:这个问题很好。首先要明确一点:医改在任何地方都很难。中国像很多其他国家一样,正进入一个困难而关键的时期。接下去的几年对中国的医改来说是很关键的。我想强调两个主要难点,在这两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取得进展。其一是要建立以加强卫生保健为核心的分级诊疗制度,让基层和农村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为百姓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要让医疗卫生服务离民众更近、更方便,减少待诊时间和医院开销,也要让没必要去医院的病患在医院之外享受更好的治疗。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当然是要确保那些卫生中心有素质过硬的家庭医生,能够获得老百姓的信任,让他们愿意选择去卫生中心就诊而不是往医院跑。中国在投资培养家庭医生方面做了巨大努力,要点是必须确保他们有良好的薪资水平和工作环境,以便取得民众的信赖。其二是我们刚才在三明市案例中谈到的,改革公共医院,使其为公共卫生事业的总目标服务的挑战。目前全中国都开始搞医院改革,而要点则是要确保所有医院都进行改革,都像三明市那样进步。那样的话医院就能着眼于为人民提供所需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其在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专家诊疗时能够负担得起。这两个就是接下来几年中国医改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网:这两个难点相比,哪一个对于中国来说是更难的?

马丁·泰勒:这个可能没法断言。两个难点都不简单,涉及的面也不一样。而且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体两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系统、输送家庭医生很难,因为要为全中国培养足够的家庭医生,还要让他们获得民众信赖是要花时间的。改革医院很难,因为一所医院一旦建成,就有其固定的运作模式,改起来不容易。所以说,或许这二者当中公立医院改革更难一些。但是这两个挑战实为一体两面,因为如果老百姓开始去基层卫生中心看病,那么医院自然就要改革,以适应它们新的重要角色。因此,这两点都难,但也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中国网: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但是中国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努力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改的新路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国式方法,您有哪些评价?

马丁·泰勒:这个问题很好。要准确地定义什么是“中国式方法”有点难,但是正如你所说,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医改之所以放之四海而皆难,是因为要改革医疗系统,就必然有起点、有终点,而每一个国家的起点都不同。要让别国从中国学习不容易,因为起点各个不同。但在这里我想强调中国式方法中我认为很重要的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政界领导对于医疗卫生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从去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还是2009年和近几年的医改里都能看出,中国的高层领导很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如果没有他们的统领倡导,医改就无法实现。第二个特点是领导力协调统一。要搞医改不能只靠卫生部门或者国家卫计委,而是需要政府的所有部门配合。这一点中国也做得非常好,在“健康中国2030”中,医改要求多个部门协力合作,这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规划中也可见一斑。要调动的不只是医疗卫生部门,而是整个政府。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国家领导确定愿景方向,比如说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省市区县则因地制宜,落实政策。各地区能服从国家规划,寻求自己最合适的施行办法是很重要的。这也意味着全中国各地施行医改走出了很多不同的路,我们能从中汲取各种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能够学习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其他地区或全球其他国家所用。

中国网: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中国继续深化医改的方向和路径又有哪些建议?

马丁·泰勒:当下高层领导人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对于中国实行长期医改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医改要综合,要兼顾全国。意思是说不能在一个地方推行基层医改,换个地方推行医院改革,又换个地方推行经济方面的改革,然后再换个地方推行药品改革。每一项改革都应该是每个地方综合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因为各项改革环环相扣,不能顾此失彼。中国部分地区的案例已经证明综合医改是可行的。所以说中国各地要利用目前高层次的领导力去实施综合医改,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组组长马丁·泰勒接受中国网专访 摄影/董宁

中国网:中国在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成效。下一步,世界卫生组织将为中国的“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哪些支持,开展哪些合作?有怎样的计划?

马丁·泰勒:世界卫生组织新总干事——谭德塞博士于七月当选。他明确表示全球工作的要点就是支持全民健康覆盖。他八月来访了中国,并和李克强总理会面,讨论了全民健康覆盖。总干事承诺世界卫生组织会和中国进行合作,两者是“加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关系的意义有两层。首先,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会为了全球健康事业而合作,致力于帮助其他国家,如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和非洲国家。总干事还强调世界卫生组织会继续支持中国深化医改、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我们会继续加强合作,在政府需要时提供建议,解决难题,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专家交流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将会继续和中国合作,为了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而开展国际和国内的各项工作。

    中国网:您认为目前中国医改所取得的成绩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马丁·泰勒:因为经济水平、历史原因等因素,要比较各国的医疗系统很困难。但是中国的医疗成果和预期健康的水平都很好,而且逐年进步,说明中国总体来说做得不错。当然了,像平均寿命这样的指标并非只衡量医疗卫生系统,也衡量其他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各项因素。自从2009年的医改以来,更多人享受到了比以往更好、更低价的医疗服务,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无疑是上升的。从这方面来说,中国的医改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提升了中国医疗系统在全世界的水平。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国民肯定希望且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因此,中国的医改要继续下去,尤其是要着力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效率。

(本期人员—主持人/责编:段冰 摄像/后期:刘哲 摄影:董宁 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 中国网
(本期人员—主持人/责编:段冰 摄像/后期:刘哲 摄影:董宁 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