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用营商环境报告把脉东北经济振兴
 
2018沈阳 • 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沈阳开幕。本次大会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沈阳市人民政府、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主办,主题是“ 智能制造、智慧治理 ” 。会上发布了《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报告》

       中国网:2018沈阳  •  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沈阳开幕。本次大会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沈阳市人民政府、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主办,主题是“  智能制造、智慧治理  ”  。会上发布了《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该报告具有怎样的意义,会给东北主要城市带来哪些意见,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接受采访   摄影伦晓璇   

       记者:请您介绍下这次研究的营商环境的报告,它的结论和特点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冯奎:营商环境的报告,我们的题目叫做《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我们选的东北主要城市包括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这样几个城市,希望以点带面地研究一下东北城市提升营商环境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排榜,并不是排一二三四,而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咨询式的研究来探讨营商环境提升的路径、方法、重点。这样的一个研究也很有意义。    我们这个研究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指标体系上面,我们既综合了像世界银行的一些指标,也把国内外关于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一些要求综合在里面,而且考虑到可比较、可对比性,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我们把东北几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和国内的几个省会城市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国内的这几个省会城市都是这几年成长性很好的,都在争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它们某种意义上和东北的主要城市的差距或者说他们互相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经过这个研究,我们有这么几个发现:第一个发现,东北的营商环境这几年是有提升,主要是从2014年以来吸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核心大城市的投资量来看的。数据研究你们也看到了,这几年吸引这些大城市的投资明显的增加,已经走出了谷底。我们昨天也去考察了沈阳的一些企业,包括宝马,我们也发现宝马这个企业算是逆势飞扬,因为现在汽车的销售都在下降,但是宝马这几年都保证了年复合增长率20%—30%,今年以来的增长达到20%。我们也在研究德国的这样一个企业,它为什么愿意到中国来投资?又为什么愿意在沈阳建厂?而且还不断地扩充它的工厂?这也说明沈阳或者说东北营商环境是处于改善之中。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发现。

       第二个发现,现在四个城市: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都各有优势,营商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笼统上讲东北区域的面积很大,人口众多,即便是在东北经济处于一个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城市表现很好。所以,对于东北的营商环境不能够一棍子打死,用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抹黑整个东北的营商环境。

       我们的研究就表明,这几个城市都各有它的一些优劣,有的在这个方面好,有的在那个方面好,大家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比方说像大连,它对于吸引外部的投资,企业的用工成本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沈阳是利用了它的产业链的优势,利用产业链招商吸引投资,具有很好的优势。长春这个城市有它的特点,它的人才教育相对于它这个城市的经济总量上来说占比是比较高的,也值得学习。哈尔滨这几年利用了它独特的地理区位,发挥了特色文化的作用,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这是我们的第二点,讲这几个城市,它并不是铁板一块。

       第三个方面,标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看到东北主要城市的营商环境有了提升,但是对比国内的一些先进城市确实还有差距。我们这次没有选择北京、上海等在营商环境上特别突出的城市,选择了一些近些年来改善幅度非常大,特别是在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上面做出特别大的努力的城市,比方说广州、郑州、西安、成都这些城市。从中可以看到和一些先进的城市相比,我们有些指标还是比较落后的,总体上看也并不占优,名列前茅的仍然是现在一些营商环境非常好的卓越的城市。所以,还是要有标杆学习的意识,不能够盲目地乐观,认为我们有了一定的改善。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东北的营商环境我们整体地判断有了改善,要有自信心,要发挥比较优势,但是不能够盲目乐观。尤其是要找到自己的短板,逐步地加以弥补。

       记者:对于辽宁或者沈阳来说,您说下一步可能是要详细研究各个城市的长板、短板,在这儿能简单地说一下,沈阳在哪些方面应该更加加强?

       冯奎:沈阳我们现在发现它的经营成本这方面在所比较的城市当中是有它一定优势的地方。在面向企业的服务,也有突出的改善。感觉比较缺少的是沈阳的智慧城市、智能经济,新经济发展特别快,相对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要求,它的科技和人力资源现在还是它的短板。因此,针对沈阳我们的建议是未来要在改善宜居生活的条件上要下工夫,要创造一个宜居的条件,这是一个。

       第二,要创造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环境,让他们有这样的平台。    当今社会一个人才的高度是他所在的平台的高度,再加上他个人努力所达到的高度。有的地方,一个城市很可能短时间之内很难有极大的改进,比方说薪资待遇等等很难有一个突出的改进,但是完全可以为这些人才创造更好的事业发展的平台,比方说让他们能够有更加自由、包容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加调动团队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我们觉得在这些方面是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让人才在这些地方感觉到很舒心。尽管现在的有些条件还达不到广州、深圳,、达不到其它的国家(的水平),但是在东北这个地方我们能感受到未来有很强的发展空间,现在创造的条件非常好,各个方面宽容、宽松,市政府已经竭尽所能,让大家感受到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让这些人才有一种成长,有一种追求成长的冲动,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还有种宽松、宽容、包容的环境,这也非常重要。

       再一个是要发挥引领者的带动作用,我们在广州、深圳,在上海、杭州这些地方发现,一个很好的新经济发展,往往都有一个导师,他起一个巨大的作用。比方说在杭州发展云栖小镇,这就是由马云团队里边的一些领军人物、一些科学家,充当了这样一个小镇或者是新产业、新经济的领军人物,在他周围又聚集了很多开发者,又聚集了很多应用者,又聚集了很多产业链条上面的利益相关者,最终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我们现在看到在沈阳这个地方,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像昨天我们在东北大学见到了刘积仁老师,刘老师就是在软件领域里面具有领军带头作用的这样一个企业家,也是一个学者,完全可以围绕着刘积仁或者围绕着像他这样的学者型的企业家或者企业家型的学者,形成一个又一个这种产业链条,政府部门也应该创造条件让这些人能够集聚更多的人才,集聚更多的资本,集聚更多的产业,最后形成比较好的产业集群。

       从地方政府来说,应该适应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趋势,将特色小镇、特色园区、创新空间和这些科学家所引领的团队的发展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未来努力的一些方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接受采访   摄影伦晓璇

       记者:我们看到智慧城市发展得很好,但是王学峰局长也提到一些问题,包括ET模式的存在。

       冯奎:积极有效的路径去发展,我大概想讲一个观点,智慧城市发展应该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率、更加强调应用。比方说对政府来讲,重点是要聚焦公共产品,所谓的公共产品就是只有政府来做效率才最高,如果这个东西政府不做,可能市场的供应量就不足,或者成本就很大,或者以后会给方方面面带来很大的损失。比方说污染的治理,比方说交通堵塞,这一类问题政府应该把它作为要突破的一个方向。那么在这些方面就要聚焦公共产品,缩小政府在智慧城市上聚焦的范围和空间,然后以问题为导向来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这是对政府来说。

       对于产业来说是应该努力地、极大化地去扩展蓝海空间。所谓的蓝海空间是在产业方面,智慧城市在产业上的应用是非常之多的,现在讲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它和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叠加,一叠加以后就触发了原先这些行业根本性的变化,带来一个新的具有想象力的空间。这种具有想象力的空间是政府部门掌握不了的,它在市场当中可以自然演化,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就不能说去限制它,而是要创造条件,让这些方面,像孙悟空一样有多大本事翻多大的筋斗云,靠着扩散、扩大的方向、无处不在的方向去发展,扩大这一块的蓝海空间。这个跟我们刚才讲的政府的作用就不一样,政府是要聚焦公共品的供给,要本着问题导向,要解决现在面临的突出的问题,把这些东西解决好了,那政府在这个方面的使命可以说基本就完成了。但是应该鼓励产业去开拓蓝海空间,让智慧城市,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应用型空间能够不断地得到扩展。这个我觉得是对产业。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新的价值来源。智慧城市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成就和价值就是它能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比方说可以消除企业在市场当中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客户,帮助企业更好地优化流程,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好、应对好突发性的事件。通过这么多的工作,企业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扩大化的、新的价值来源。只有有了新的价值来源,企业才会持续地去跟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我们在几年前讲智慧城市的时候,是在推广一种理念,推广一种概念,现在到了政府、行业、企业组织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使命、任务来明确自身在智慧城市发展当中它要承担的任务、它要获得的价值,最终找到前进的动力。

       记者:今天上午发布的《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如果根据您的判断或者是评估指数的体系来说,东北主要城市目前营商环境如何?

       冯奎:营商环境这个东西它只有相互比较,它没有一个绝对值,总体上来说,现在东北,北方很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营商局,这对我们自己来说是一个进步。但是大家要知道为什么说南方很多都没有建这个机构呢?是因为这些问题变成它的常态化的问题,但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区域来说现在是尤为迫切、特别关键。若干年之后,当这些问题已经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变成了每个部门工作当中一个内在的内容,营商的要求渗透到每个部门的工作里头去了,我估计这个时候的营商局的历史使命,阶段性的使命就可以告一段落。这是我的看法。

       还有一个,它是一个相对值。营商环境在世界上都可以比较,所以世界银行把很多的经济体放在一块比较,不同的体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都可以比,从中看出哪一些国家的营商环境更优、更有利于吸引一些新兴的企业。所以,它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相对比较来说,东北这个地方跟其它一些城市相比,特别是和先进的比——你看有一个定义,“和先进的比”,总体上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指标上我们都落后,有一些指标我们是可以靠前的,这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对吧?另外,从东北的城市内部来看,它也并不是大家齐步走,不是铁板一块,有些城市在这些方面好,另外一些城市在其它的方面好,这反映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记者:这两年在东北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哪些领域?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冯奎:投资方向,一个就是国家的对口援助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你比方说北京、广东等省份,对口援助的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口援助帮助这些地方是更加了解东北,这些地方的企业更加了解东北。另外,从产业的比较优势上说,也更加注重发挥东北现在的一些优势,东北有它自己的优势。比方说劳动力,劳动力受的教育水平,东北是比较高的,它的基础设施是比较好的,像铁路等基础设施是比较好的。还有一个,东北在有些经济领域里的竞争并不如南方那样白热化,并且南方地区一些先进的做得好的东西,到了东北马上就有用武之地。

       另外,因为纬度的差异,有些行业在东北发展天然有它的优势,比方大家讲的服务器的问题,服务器需要比较适宜的温度,沈阳的年均温度只有9度,上海的可能是24、25度,到了深圳以后可能就28、29度,这种行业,服务器设在东北可能就更有优势。

       所以,从这些方面看,是大家认识东北、发现东北,然后在东北扩大它投资,是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第一个是要观察到这几年,由于对口帮扶,发达的  地方和我们东北这种协作带来非常大的优势。行业方面,新动能的东西越来越多,我看到很多新动能在这个地方应用很好,比方说像华为的一些技术,像科大讯飞的一些技术,这些新动能的技术在这个方面应用得比较多。

       记者:我们2015年曾经做过《国内经济下行的八省市调查》,当时辽宁省排名是倒数第一的,在这三年当中,看来它的提速还是比较快的,我们应该如何看这三年的成绩?

       冯奎:关于这个方面,我们最近也在讨论,从短时间来看辽宁一直都在下滑。从长时间的范围来看,其实辽宁、沈阳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一直都在下降之中。它下降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所占的比例。讲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全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下滑。一个就是它本身经济的下滑。比例的下滑跟其它地方新经济的增长是有关系的,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多点开放的局面已经形成,原先只有辽老大,只有东北,现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到处都有一些新的增长点,所以在这种千帆进发的时代,大家都在增长,所以你的相对比例在下降,这一点大家对它要理解。因为你已经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曾经占到全国50%,占到30%、20%,现在占到10%,都很难了。

       目前全国超过10%的就是广东,其它的在10%之下还有几个省,这是比例,辽宁最早的时候占到50%。所以,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说明整个国家经济的均衡性在提高。这是相对所占的比例。但是从它自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降低、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确实跟它的结构转型相关,这是它经济转型当中必须承担的一个成本。它转型得有一段时间,让它进行调整。它的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定的过程,包括它生产的体系结构、资源的组织方式,然后包括它新兴市场的建立和获得,包括它优质的比较优势资源的巩固和形成,它需要一段过程。

       所以,这次这次到这个地方大家看到很多新的一些动能,这些动能如果能够连成片,如果能巩固起来,变成一个体系,那未来这个地方的发展就有了支撑。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