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国防科工委介绍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情况

中国网 | 时间: 2007-12-04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第一幅月图"。在第一时间,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这幅月图的完成和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今天,我们将演播室设在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一起来回味那个中国人圆梦的过程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7-12-04 09:30:00]

[主持人]我先来介绍一下接受本次访谈的嘉宾,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欢迎四位嘉宾。 [2007-12-04 09:30:17]

[主持人]在访谈室的左侧放置着第一幅月面图像。在我的右手边放着一个我们以为的“地球仪”,它其实是月球仪,在它的上面坑比较多,还有就是海比较多,比如莫斯科海、危海等。请几位嘉宾介绍一下坑和海在月球上是怎么区别和定义出来的?它的名字是怎么命名的?为什么是蓝色的? [2007-12-04 09:41:22]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 胡浩]我介绍一下,我们放着的月球仪表示月球的形貌,但是它不是用我们的月球探测卫星照下来的,是其他国家卫星图片做的月球仪。国际上有一个命名机构,对月球上的特殊位置进行命名。月球就是这样,坑坑洼洼,大块洼地就命名为海。现在我们国家拍摄的图片还不足以覆盖月球全表面,所以还没有拿出我们国家月球形貌的图。我们自己的卫星现在工作状态很好,相信不久也会拿出我们国家自己的月球全图,做出我们自己图片的月球仪。相信月球上将有更多的地方会用我们国家所熟悉的一些名称来命名。 [2007-12-04 09:43:36]

[主持人]月球有南北极吗? [2007-12-04 09:47:47]

[胡浩]月球也有南北极,月球和地球很像,它的轴基本上和地球的轴是一致的。 [2007-12-04 09:47:51]

[主持人]月球到底是什么颜色? [2007-12-04 09:48:16]

[胡浩]月球的颜色,比较真实的就是我们这张图片的颜色(发布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因为我们这张图片是真实的,所以大家对于月球的想象就参考我们这张图片,我认为这张图片是更真实的。 [2007-12-04 09:50:06]

[主持人]网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发布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了四点希望和要求。请问:国防科工委将如何组织落实好总理的讲话?“四点要求”对探月工程的后续工作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 [2007-12-04 09:51:07]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陈求发]一期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航天工程是高风险的事业,今天的成功为我们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总理对我们整个研制队伍和相关部门提出“争取早日实现探月工程后续目标”的要求,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探月工程的重视和期待。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后续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要树立科学求实、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要从零做起,扎实工作,要尽快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二期工程的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去。  [2007-12-04 09:52:16]

[陈求发]落实总理指示的措施,有这样几条。一是组织嫦娥工程队伍认真学习领会总理的指示精神,要使队伍的精神状态,从成功的喜悦,迅速转到后续工作中去;二是结合实际工作做好计划安排,组织好工程后续的管理,确保卫星在寿命期内稳定运行;三是要组织好全国的科学家,全面分析探测数据,做好科学研究工作,争取出更多科研成果;四是要尽快做好二期的立项和先期技术攻关工作。要认真总结一期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筹划和组织管理,要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管理上有新的创新,确保二期工程目标的成功实现。这四条措施,栾总指挥和孙总设计师都在抓紧时间落实。 [2007-12-04 09:53:04]

[主持人]中国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后,又实现了首次探月活动,在航天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的航天实力以及在世界航天中的地位? [2007-12-04 09:55:46]

[陈求发]中国航天自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取得成功以来,在航天和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国际航天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航天的发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不搞太空竞赛。中国航天仍处于成长期,在工业基础、技术基础和技术实力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2007-12-04 09:56:50]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