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词曲音乐创作人 常晓梅
提笔,有些难下。从傅庚辰老师家出来,脑海中依旧回荡着那一首首经典曲目的余音,渗透于我澎湃的血液里,久久不能平静。
《映山红》、《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一幕幕历史记载,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都离不开傅老的精心创作。尤其“学习雷锋当好接班人,学习雷锋永远干革命,前进前进,我们曾经欢欣鼓舞,我们一路奋发向上”,这可是多少人儿时不止一次唱着、跳着的回忆!
这些歌声也影响着我,让我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参加工作后,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至今日,又坚定地走上音乐创作之路。
人民音乐家傅庚辰的雕像
在《人民日报》2019年1月28日海外版的《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中,傅老师介绍了他的创作经历和创作体验。他说,要“为追求光明的人民写歌”,“为光荣的航天队伍写歌”,“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写歌”,“为生活中的平凡英雄写歌”,“为老一辈革命家诗词写歌”,“为中国梦写歌”……
的确,傅老师的每首作品中都体现着他对生活、对艺术所追寻的起码准则。能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之“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的殊荣,傅庚辰老师绝对当之无愧。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
三月的北京,夏追杨柳春,两会斡转议乾坤。作为一名新时代音乐创作人,我很荣幸应张大姐邀请,一同前往拜访傅庚辰老师。张大姐与傅老师认识多年,亦师亦友,她为人谦和,细心又周到。因为我们同为河北老乡,她曾多次听我担任作词、作曲的歌曲,在创作上予我以厚望。她说,希望我能向老一辈音乐家学习,向经典学习。
傅老师的家中,处处充满着温馨的气息。没有一丝奢华,但朴实里又透露着无言的高雅。傅老师坐在沙发上,言语、神情都很平淡,这是历经多少岁月才能沉淀下的亲和与安静。当得知我与张大姐为河北同乡时,他干脆就歌曲“地道战”的创作背景娓娓道来。如此投入、用心的画面,我曾在荧幕中看到过。1965年,为创作“地道战”,他深入实际并亲身体验,在灵感来临的那一霎,他义无反顾地转身去记录、去刻画。这样一种激情与灵感的碰撞、完美结合,才真正体现了一个真谛: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的真善美!
与傅老师的交流,犹如一顿丰盛的的精神食粮,既回顾历史、畅聊当今,又展望未来、寄于愿望。
两个多小时叨扰,我实在不忍心傅老师坐久沙发后太累,会影响休息。张大姐大约看出了我内心的忐忑,于是挑选出2018年我创作的两首歌曲《醒来》与《我的信仰我的爱》请傅老师指导。面前是傅老师这样的人民艺术家,而我在人民音乐的创作征程中还只是名小学生。没想到,傅老师很认真地聆听着旋律,嘴里不停重复着歌词,还时不时问“这是谁唱的”、“男声是谁”、“女声是谁”等诸多问题。
两首歌听完,傅老师给予肯定的评价。他说:“难得你们年轻人还有这样的情怀,唱得也不错。”得到认可,我心里略松口气,借着称赞也“得寸进尺”一把,希望有朝一日在我写的歌词中,傅老师能谱个曲。出于种种原因,傅老师没直接答应,但也没拒绝。张大姐通过手机,将我还没谱曲的歌词找出来并放大给傅老师看。傅老师认真地看着,这种专注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敬佩。傅老师看完后说:“你创作的歌新颖、有特点,回去多整理一些,拿个小册子给我。”这时,一直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地,我踏实了。
笔者与傅庚辰老师合影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一首代表作品,已是何等幸事。而傅老的作品数量众多,且曲曲惊心、首首传唱。怎叫做晚辈的我们不紧张、不敬佩呢?!
从傅老家出来,傅老与我们握手相告,并意味深长嘱咐道:“创作,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我无从用华丽的语言去回复,唯有点头、嘴里回答着“嗯嗯”。但坚定的心已透过眼睛告诉傅老,我会守住初心,牢记在心,请您放心。
春寒袭人,担心傅老着凉,却一直被他老人家送出院里。张大姐牵着我的手一溜小跑,为的是让傅老早点转身,回去休息。当小跑至拐弯处,我转身回头,看到傅老依然站在原地目送我们。这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家啊!我暗下决心,无论做音乐或是做人,都必须向他看齐。正如傅老师所说:“音乐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歌唱人民,为人民服务。”
傅老师,向您致敬!向您学习!向经典致敬!
词曲音乐创作人常晓梅
笔者常晓梅,系词曲音乐创作人,1979年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现居住于北京。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社会学》专业。第十届河北省青联常委,曾多次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出访;全国新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其主要作品有“我的信仰我的爱”,“洛宾爷爷”、“我想你了、”“醒来”、“白毛衣红围巾”、“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亲人”等;其作品风格多元、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希望用艺术视角捕捉和表达社会不同现象,并以此唤起人们之间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