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场“潜规则”别退缩 请这样保护自己

发布时间:2020-09-09 13:31:30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丁素云
分享到:
20K
Loading...

用人单位有预防制止职场性骚扰的法定义务

职场性骚扰比一般性骚扰更具有隐蔽性和胁迫性,加之其涉及个人隐私、名誉尊严、职业发展、前途命运等诸多因素,不少女职工面对职场性骚扰敢怒不敢言。防止和应对性骚扰,是营造平等安全的职场环境的重要一环。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上述规定为女性员工的职场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并明确了用人单位预防和制止对女性员工性骚扰的法定义务。

举例来说,某公司以李某对女下属性骚扰为由,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关系,他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等。法院经审理查明,该公司离职女员工实名举报李某存在性骚扰,并提供微信聊天记录等显示李某存在大量的言语不当行为,李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该公司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于法有据,因此判决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民法典颁布后,对性骚扰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不仅明确规定性骚扰的行为人应承担民事责任,还对用人单位如何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提出了具体要求。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根据上述规定,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主要包括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具体包括三类应采取的合理措施,即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不仅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对性骚扰行为人的处理措施,例如警告、停职、解雇等,还应在受理反映、投诉之后,及时了解、处理相关事件,如报警并协助调查。这些措施既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工作条件的重要内容,也是致力于公平就业和反对性别歧视的重要体现。

如何防范并妥善处理职场纠纷

劳动者在职场遭遇不公正待遇或不合法侵害时,笔者建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是收集证据,避免陷入被动局面。在相对封闭、隐秘的职场,劳动者如果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一定要留意和收集相关证据,这是避免在日后维权过程中因“空口无凭”而陷入被动局面的关键一步。例如,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以参加单位团建的照片、单位颁发荣誉奖励、发放工资的记录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以聊天记录、照片视频证明侵权事实的存在等。

二是向单位申诉,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遭遇不公正待遇后,劳动者可依照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规定向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反映、投诉和寻求帮助,由单位有关部门责令相关人员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或者按照法律法规、内部章程给予相关责任人员相应处罚。

三是依法仲裁、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因履行劳动合同、工作报酬、休息休假等发生劳动争议案件,我国劳动法规定仲裁前置,即劳动者应首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发生在职场的其他侵权事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不应仅为简单粗暴的劳资关系,良好的职场环境离不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共同努力。用人单位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健全内部组织管理制度,完善员工沟通反馈渠道,构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康、平等的职场关系,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深度合作和共同成长。(田媛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  1  2  3  4  >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