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海洋中国

用书画艺术传播“海洋意识”——陈中华

发布时间: 2015-01-31
放大缩小

 



2013年9月陈中华到北部湾大学做海洋题材创作报告会

陈中华在无居民海岛扎营野外科考生活




走向北部湾无人海岛

由于不满足现有的海洋题材的创作资料,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支持下,陈中华自掏腰包,为大家购买野外探险设备,生活用品及探险所需一切费用,相邀一位艺术盟友和一位有探险精神的武警复原的记者,自驾车来到北部湾钦州七十二泾无居民海岛进行科考探险和采风,露宿无人海岛7天6夜,走了二十多个北部湾无居民海岛,白天顶着40多度的骄阳烈日,或者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自备的淡水、粮油省着用,徒手撬岛上的牦蛎为食,手都伤了。

晚上初在岛上遇到海上不明渔船的袭击及威胁,还有整个海岛上的老鼠怪异鸣声及骚扰,蛇与螃蟹都有与他们打交道,第二天他们就向岛边附近的海上停泊的一户渔家求救,淳朴憨厚的父子两收留他们,在风雨夜里,听老渔民讲述这群海岛的故事,亚公山岛是一个渔民心目中的圣岛,所有的远航浦渔的船只归来都要经过这个岛的两侧才算安全到家、还有青菜头岛、杀人墩、鸡蛋墩、阉猪岭等诸多无人岛的故事,给陈中华等三人充实了对无人岛的认识,陈中华逐渐熟悉了海岛的脾气,不再惧怕海岛的陌生,坚定在无人岛上扎营露宿。

白天忙于写生画画,探险求知,在夜里突然觉得大海与海岛是那么的宁静甚至极度寂寞,他们只能用一个小小的激光电筒,指着月亮吟诗作乐,净化心灵,送走潮起潮落,日生月落,开始想念岸上的亲人朋友,皮肤已被晒烤成古铜色并且辣痛,牙齿和眼珠看上去显得格外的黑白分明,初上岛前的新野外装束已经褶皱暗然带有咸酸混杂异味,头发纠结顽固地竖着没法梳理,胡子任意它茂盛地生长,一天一餐的稀粥寡味使得平时在家的炒菜变成遥远的理想国里的享受。

尽管这样,乐观的精神给了他们创作的动力,陈中华就是不停的拿着画笔见什么画什么,因此他创作了一幅长13米的北部湾无居民海岛国画长卷及一批新鲜出炉的海洋海岛国画写生作品,践行了一种创新的描绘海洋海岛的美术手法,以墨色和点彩的点线面形式的有机结合,韵味十足还带有海味的美术新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来自于他早已熟悉这样环境,自从他少年开始就拿着画笔,喜欢组织小伙伴们背着画夹常常到渔村写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葛蕾
 
分享到:
20K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