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来,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兴中会创立 革命带来“血与火的洗礼”

革命党人、皇族贵胄等上演着一幕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人间戏剧。
辛亥革命大事记:1894年孙中山创“兴中会”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1895年2月 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在广州发展和建立革命秘密机关。

全文>>>

广东惠州两次起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惊醒国人迷梦
惠州两次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其势头猛、影响大,提振了孙中山和其他革命者的信心,为最终推翻清朝、光复惠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外,起义队伍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惠州一代又一代人。

全文>>>

武昌起义掀辛亥革命高潮 情急中打响第一枪

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揭开了武装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武昌首义第一枪到底是谁放的?熊秉坤还是陈定国?
武昌首义第一枪到底是谁放的?这可能永远是历史上一个谜。一般记载均认为第一枪是工兵营的熊秉坤放的。但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首义同志会开会时,吕中秋却认为第一枪是他放的。

全文>>>

武昌起义是怎样掀起辛亥革命高潮的?
尽管武昌发难是在革命党人失去领率机关和领导人的情况下,由新军基层军官和士兵自发地仓促发动起来的起义,但湖北革命团体按新军编制建立组织,和新军士兵较好的军事素质帮助这次屡遭意外的起义获得了成功。

全文>>>

辛亥是巨大精神宝藏 历史让孙中山选择革命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胜利之后,革命军官兵脸上的笑容灿烂而轻松。
孙中山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来进行反清革命
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态度极为冷淡。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孙中山非常失望,由此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决然走上革命的道路。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明确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全文>>>

辛亥风云: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离开了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就无从谈起;辛亥革命最终归于失败的教训也启示我们,武装斗争有其内在的规律,违背了规律,武装斗争难免失败,中国革命也不可能成功。

全文>>>

结束语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本期策划:宇文拓】
往期回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