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既明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17-11-21 18:24:4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杭舟 | 责任编辑: 杭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发言

中国网11月21日讯(记者 杭舟) 纪念朱既明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主办,来自国家卫计委疾控局以及全国各省市疾控中心的100多名嘉宾、学者参加了活动。

朱既明院士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曾求学于上海医学院,后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朱既明院士是国际著名病毒学家,一生为发展我国病毒学事业鞠躬尽瘁。他不仅是我国青霉素研制的先驱、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程的起草者、我国麻疹疫苗株的选育者,也是我国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和病毒基因工程载体研究的开拓者。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李新华在致辞中说:“今天在此举办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学术研讨会暨朱既明诞辰100周年活动,旨在研讨交流病毒学前沿进展,缅怀我国医学病毒学界的泰斗、新中国医学病毒学和生物制品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朱既明先生,纪念他穷其一生而不悔的科研之路、心系苍生而不怠的爱国情怀。”

在上午举行的朱既明院士生平事迹报告会上,朱既明院士的家人代表、学生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代表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追忆了朱既明院士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科研精神,以及淡泊名利、厚德载物的情怀。

“我父亲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坐在办公桌前,点着一盏台灯在那里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朱俊教授回忆说。“我的母亲告诉我,这叫做办公,这个词我是从那里学到的。这个印象一直持续了50年。”

从1945年留学英国开始,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朱既明院士从未中断对流感病毒的研究。1949年,朱既明院士发现了正常血清中存在能抑制流感病毒血凝作用的β抑制素,被学术界称为“朱氏抑制素”。1950年,他首次发现流感病毒杆丝状形态可向球状形态转变,并将流感病毒裂解为有生物学活性的亚单位,为后来流感亚单位疫苗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兼法人代表武桂珍发言

回国之后,朱既明教授确认了引起1957、1968、1977年我国三次流感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这为当时乃至当今流感病毒的检测、监测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1964年研制成功的麻疹减毒活疫苗一直沿用至今,为我国麻疹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1978年朱既明院士获得了科学大会奖。

尽管朱既明院士在学术和科研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生活朴素,少物质欲望,方能立理想志气,头脑冷静无急躁情绪,方能有远大目光”是朱既明院士的座右铭。他一生治学严谨,生活简朴,为人正直,淡于名利,常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勉。年届耄耋,他仍孜孜不倦地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奋斗,为我国病毒学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病毒学家。

作为朱既明院士的学生,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原所长阮力表示,朱既明院士没有主动追逐过名和利,而是把自己的生命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阮力说,“朱既明院士为科学献身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富强,为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198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复所不久,年过60岁的朱既明院士被任命为所长。整个研究所百废待兴,科研条件差,专业人员对分子病毒学和新技术知之甚少。朱既明院士迎难而上,瞄准病毒学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边派出科技骨干出国学习,一边组织所内力量开展病毒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同时创建病毒遗传研究室,带动和促进病毒所分子病毒学的研究和发展,使病毒所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正是在朱既明院士、黄桢祥院士等一大批科学家们的引领和指导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在医学病毒学研究、抗病毒药物研发等和病毒性传染病应急防控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十九大代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当天的活动中指出:“我们纪念先人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福说,作为一名疾病控制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向朱既明先生学习,把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工作做好。

“在座的很多都是青年人,我希望我们青年人能够通过这次纪念活动继承朱既明先生的精神,把我们的病毒学研究、疾病防控和卫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真正做到公共卫生、疾病防控是为了全世界,为了全人类,是一道防线。”高福说。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