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开创全军首家医务社工“长征模式”[组图]

发布时间: 2016-04-27 19:17:2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吴莹 汪玉成  |  责任编辑: 裴希婷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长征医院医务社工服务救治现场。


星期二一大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社工部的志愿者徐巧林就来到了门诊大厅。穿上黄色的志愿者马甲,这位老人就仿佛变了一个人,洋溢着热情与爱心。几年来,她每周都会定期来这里,为患者提供医务志愿服务。

成立5年来,长征医院社工部带领这个闻名上海滩乃至全国的军人医务社工群体,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使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打造了医务社工的“长征模式”!

3月17日,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吕晓莉在调研该院医务社工模式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长征医院的社会工作无论是在常态服务,还是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响应服务上都令人印象深刻,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首家为医务社工评专业职称的单位

长征医院微创外科中心主任仇明清楚记得,社工部刚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社工部主任柴双、医务社工计芳等人轮番出击,介绍社工介入科室的必要性。慢慢地,他被她们的热情所感染。但医务社工在实际工作中到底效果如何?是否符合科室实际情况?和满足患者需求呢?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不久后,这些疑虑被一一打消。

一次,科室来了一位女患者。每次,仇明向她了解病情,她却总是避而不谈,甚至情绪激动、哭泣,而她的丈夫也是手足无措。这让他这个做了几十年医生的科主任甚是尴尬。得知情况后,医务社工开始介入。他们积极与她进行接触,聊他们的家庭生活,聊他们的孩子等等。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沟通和交谈,她表达了对手术的担心和害怕。社工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仇明,并和他一起向她解释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他们还邀请做过腹腔镜手术的病友,和她一起聊天、谈心。慢慢地,她从担心、紧张、害怕,到最后积极配合治疗。

即将出院时,她找到仇明,说要加入术后患者支持网络,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其他患者积极面对病魔。

患者的变化,让仇明等医务人员和患者们看到了医务社工的重要性,医务社工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在医患矛盾日益增多的今天,医务社工可以充当其间的润滑剂和沟通桥梁,化解矛盾、增进理解。2011年3月16日,长征医院挂牌成立了社工部,门诊部主任柴双被任命为首任负责人。此举使该院成为我国首家引入社会工作服务部的军队医院。

长征医院院长郑兴东告诉记者:“只有将社工视为医院正式工作人员,以医院的一个工作部门而存在,才能真正随着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院社工部经上级批准正式纳入编制。同时,我们也成为全国医院唯一一家让医务社工走社工师专业职称的单位。”

社工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整合和调动社会资源和医院资源,为患者提供治疗的资助和出院康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医院连接外部资源,为医院医疗条件和服务的完善提供帮助。

2014年初,8岁的小炜被确诊为恶性骨肿瘤,病情持续恶化,于同年6月转至该院。担心孩子不能配合治疗,医务社工及时进行了介入。在与小炜的交流中,他们得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到校园,他想念同学、老师。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在组织志愿者前往关心探望的同时,与小炜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小炜家庭条件不好,同学与家长得知情况后,自发组织了爱心募捐活动。在医务社工的努力下,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录制了关爱和鼓励的视频送给小炜,并由老师带着几位同学来到病房探望小炜。那一刻,小炜特别开心,特别满足。

虽然最后小炜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医务社工的努力帮他完整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而善款余额还在他的家乡昆山设立了骨肿瘤患儿关爱基金,去帮助更多的患儿。

目前,他们已经将零散的、分散的医疗救助资源进行合理融合,并将这些信息资源整理编辑成了《医疗救助资源手册》,通过这一渠道获取救助资源的患者已经有200名之多。

1   2   3   4   5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