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哈丁 国家大剧院供图
尼古拉·齐奈德献技西贝柳斯协奏曲
克里斯蒂安·卡格倾情演唱“马四”
22日,伦敦交响乐团将与小提琴家尼古拉·齐奈德、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蒂安·卡格分别合作演绎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和马勒的《第四交响曲》。尼古拉·齐奈德是当代国际乐坛极负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室内乐演奏家,《弦乐》杂志曾描述他的演奏“富有智慧而触动人心,洋溢着激情,却毫不造作和放任自由”。《芝加哥时报》则称:“假如说1970年克莱默的出现震惊小提琴乐坛,那么如今齐奈德的出现就更为瞩目了。”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更是对他赞誉有加:“齐奈德对于小提琴的精准驾驭与乐曲的细腻诠释,令人不禁重温起过去那些小提琴大师辉煌灿烂,而今已不复存在的时代。”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蒂安·卡格曾获得丽莉莱曼奖章,2009年被《歌剧世界》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青年演员,并于次年获得了著名的古典回声大奖。《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西贝柳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部协奏曲对小提琴演奏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却不是一部单纯的“炫技”之作,在这部作品华丽与张扬的旋律背后,可以听到作曲家内心的诗意与坚韧,展现出民族风格的浪漫情怀与雄浑气魄。在马勒的所有作品中,《第四交响曲》是极为重要的一部。马勒自己解说这部作品:“在前面3个乐章中,笼罩着一种较高境界的沉静肃穆气氛,这个境界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使人莫名其妙地不寒而栗,甚至毛骨悚然。在最后的乐章中,孩子告诉我们它意味着什么。”指挥大师大卫·辛曼则认为:“第四交响曲的慢乐章里藏着一些神秘,非常隽永而美妙。乐曲结尾时天堂的场景实在是动人,何况马勒只用了寥寥数笔便达到了如此惊人的效果。这部交响乐还有个令人叫绝之处,那就是马勒对乐队音色的处理方式。各个乐器音色均清晰可辨,各种声音的远近和音响都安排得十分妥帖。”末乐章中,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蒂安·卡格演唱的“天国的欢乐梦境”(选自《少年魔号》)将为观众营造出至纯至美的音乐境界。
23日,哈丁与乐团将演奏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第七交响曲》是西贝柳斯最后的也是最短的交响曲,采取单乐章的形式,把几种不同的情绪融会贯通在一个乐章里,类似交响诗,这部作品以较为亲切温柔的音乐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欢乐。《第二交响曲》是拉赫玛尼诺夫三部交响曲中最具拉氏特色的一首,也是最受爱乐者喜爱的一部作品,乐曲在结构上显示出绵延的起伏性,以情绪来推动乐曲发展,具有矛盾性冲突、史诗性、宏大的交响性,被誉为“俄罗斯抒情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