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丝路"构建地球大数据应对"一带一路"挑战

发布时间: 2017-05-04 16:59:11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邱玉宝 李新等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一带一路,大数据,进展

蒙古国立大学

实施“一带一路”计划需要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蒙古国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研究团队很高兴成为DBAR-HiMAC计划的成员。

空间对地观测对于蒙古国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自然灾害有关的恶劣天气条件进行预警,能够更好地了解大面积范围的天气现象。

在与高山和寒区有关的问题上,有必要进行区域级协作。成为DBAR-HiMAC的实施伙伴将为科学界提供新的机会来获得更多的数据,获取知识和经验。DBAR-HiMAC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使得对多年冻土、冰川的可持续研究成为可能。DBAR-HiMAC将有助于促进科学团队的国际合作。我们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将在实际数据收集/测量、数据处理/分析、建模和数据存储等方面与DBAR-HiMAC科学家开展合作。

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NERSC)

NERSC关注海洋和北极科学,特别注重和加强区域气候研究、北冰洋及海冰研究,并发展卫星观测和监测系统用于海冰、冰山和其他冰冻圈要素研究。

挪威南森中心已经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建立了研究中心,能在“一带一路”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挪威南森中心成为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大型项目“北极综合观测系统”(INTAROS)的协调单位,而卫星对地观测数据在北极综合观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BAR-HiMAC的合作可以加强在数据、技术在北方寒区方面的科学研究活动。

结论与展望

地球大数据对于HiMAC的贡献主要是从空间观测领域加强对地球科学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全球变化和数字地球研究,并最终将为“数字丝路”创新提供服务。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有:(1)技术性挑战。为高寒区研究提供新的观测产品和模型,将需要开发更多集成地面和遥感相结合的方法和技术。(2)科学理解的挑战。需提升中-高纬度寒冷地区间互相关联和遥相关的理解。(3)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挑战:亚洲高山区包括水系的源头,高纬度气候变暖将为“一带 一路”计划的实施提供新的机遇,如何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是一种挑战。

(作者:邱玉宝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Massimo Menenti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李新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Birendra Bajracharya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Joni kujansuu6 Narantuya Davaa 蒙古国立大学;刘时银 云南大学;Gao Yongqi 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Cheng Bin 芬兰气象研究所;吴通华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志军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车涛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Juha Lemmetyinen 芬兰气象研究所;刘建波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Xie Hongjie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遥感与地学信息实验室;冉有华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阮智星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赵天杰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1   2   3   4   5   6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