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合作共赢:以务实合作实现共同愿景

发布时间: 2017-06-15 09:02:12 |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身份焦虑,本质,共同愿景

访谈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黄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赵可金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斯敏

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始终坚持的重要目标。我们倡导的合作共赢,背后体现了什么深层理念,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下一阶段的深入推进又有何指导作用?本期“光明谈”为您一一解析。

秉承“天下情怀” 杜绝“零和游戏”

主持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体现了什么样的义利观?

黄平:这是中国外交历来奉行的准则。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理念体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我们通过改革让国内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民众都受益,一方面在国际关系中也倡导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不搞“零和游戏”,而是以互利合作达到共赢发展。这和西方传统的丛林法则有本质不同。“一带一路”建设更加生动、更加具体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赵可金: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西方国家不同。后者更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自古就强调家国天下、天下情怀,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奉行物我同一、和合天下的思维方式。今天,西方国家遇到很多问题,回归保护主义的思潮抬头。但中国数千年文明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运衰落。我们必然要高举经济全球化的旗帜,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就是这一理念的一种表达形式。

主持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把合作共赢的路径细化为“共商、共建、共享”。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及今后发展有什么作用?

黄平:三个词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提倡共赢、共享,是从结果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建”,是说过程也应共同参与,而不是某一方先发展后其他各方“分一杯羹”;“共商”则更进一步,是强调在制定方案之初就共同商议、共同决定。这个“三部曲”充分凸显了平等理念,更加符合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要求。

赵可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保护和完善人的类本质。西方哲学中有一种身份焦虑,因为其考虑的轴心是个人;中国哲学更看重“天下”,认为只有国家好了、民族好了,个人才会好,所以身份焦虑不那么明显。“共商、共建、共享”理论抓住了人共同的一面,是人类整体意识、全球意识的新表达,其生命力不可低估。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