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币轶事《中国丝绸之路货币》诞生记

发布时间: 2017-08-08 11:46:45 | 来源: 中国甘肃网 | 作者: 翻拍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货币研究,1986年,贵霜帝国,甘谷人,丝路

  讲述人张忠山著名金融学家甘肃钱币学会创始人之一

  和田小钱

  和田大马钱

每逢年底,总是钱币收藏高峰期,走在大街上,闲逛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纪念币广告,展现着钱币收藏的魅力。然而,喜欢玩钱币的泉友多,真正了解钱的人少。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段,数千年来,在长达千余公里的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使节奔走,东西方文化在交融。来自东罗马帝国、贵霜帝国的钱币,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神秘地出现在甘肃大地上。然而,古老钱币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1986年12月20日,甘肃省钱币学会在兰州饭店举行了成立大会,选举张文耀为会长,张忠山担任秘书长,学会秘书处设在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研究所。这个学会就是为解读那些丝路古钱币而诞生的。

如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级的战略工程,那些曾经隐藏在丝绸之路上的货币故事,却更加诱人。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钱币故事。

白银冶炼厂,堆积如山的古钱币,投入了冶炼炉

现在的人,无法想象堆积如山的古钱币被投入了冶炼炉的情景。这是在白银冶炼厂曾经发生过的一幕。当时,各地的废品收购站,收集了成堆的古钱币,它们多被送到白银冶炼厂的料石场。据去过的人说,料石场的古钱币堆积如山,等待着入炉融化。原来,白银冶炼厂是用古钱币提高矿粉的品位。

面对这样的情形,好多有识之士,实在坐不住了,古币不是废铜烂铁,里面有宝贝,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而在邻国日本对中国历代钱币,有着广泛的收藏基础,还有严密鉴定、玩赏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1982年6月,成立了中国钱币学会。

自然,我们甘肃地处丝绸之路沿线,也不能落后。当时,我在甘肃省金融研究所,组建甘肃省钱币学会的任务交给了我。

那时,可是一穷二白,啥都没有。难度是相当大。我虽然是学金融的,对货币是熟悉的,但对钱币就陌生了,尤其鉴定,更是门外汉。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的刘纪元行长对我们是非常的支持。

困难相当多,第一你得有钱,有古钱币,不能空对空研究。第二没有人。那咋办,只能边学边干。我看过南京大学一名姓李的教授所著的《货币小史》,也看过彭威信的《中国货币史》,但关于丝绸之路的钱币,却不到一千字。四处找人,甘谷人王恭,是老银行家,当时七十多岁了,我就引导年轻同事于挺明,拜老银行家为师。

还得挖人,天水有个陈悟年,家是北京的,支援大西北,来甘肃。他在上初中时,就集币,可以说是老专家了。我想尽办法,把陈悟年调到兰州,花了很大的气力。他是工人,研究所必须是干部,就以工代干,调来又评为助理研究员。人调来,还要解决落户、房子等各种生活问题。后来,兰州地界上称,钱币鉴赏有陈悟年、陈炳应、兰化老陈号称三陈。再找学历史的康柳锁。研究钱币,不仅要看实物,还要懂历史,尤其是我们西北,不但要懂历史,还要懂西北少数民族史。可人家当时是兰州市委的干部,还是科长。这可不好调,几经周折总算调来了。陈悟年、康柳锁,加上年青的于挺明、我、葛凌青,就这几个人。实际上,钱币研究室和省钱币学会秘书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986年12月20日,在我们的多方奔走努力下甘肃省钱币学会成立了。我们也联络到一批专家学者及文化部门的人士,张炳玉、王勤台、初世宾、杨建新、郑炳林、杜斗成等朋友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学会也举行了凉造新泉、丝绸之路货币、甘肃地方货币三个学术会议;举行了钱币展览,成立甘肃钱币陈列室,甘肃集币公司等,编辑出版了《甘肃历史货币》等等。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