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之“遂宁经验”

发布时间: 2017-11-06 20:53:56 | 来源: 消费日报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东海

关键词:农村道路 交通安全管理 超限检测 交通违法行为 安保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人员物资的快速流通,带来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另一方面基础建设和管理措施跟不上,农村地区承受着安全隐患事故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近年来,遂宁市采取系列举措解决农村交通管理的难题,成效明显。  

遂宁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徐承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大英县500余名交通劝导员,延伸农村交通管理触角

11月1日下午,大英县交通劝导员胡贞金身着淡绿+黄色马褂,头戴红色帽子,胳膊上戴着印有交通劝导员字样的红袖套,站在隆盛镇干柏树村交通劝导站前执勤。胡贞金用“七字工作诀”即“看、查、劝、宣、纠、报、封”,概括他被聘为交通劝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他说,就是纠正干柏树村道路上过往车辆的违规行为,劝导行人不要乱窜马路,以及宣传交通法律法规三大方面的内容。如:摩托车驾驶员不戴头盔、小车无牌无照上路、农用车非法载客,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在他身后,占地面积8.75平方米的板房是他及其余两名交通劝导员的办公场所。这里还配备了电动拦车横杆、手持停车指示牌、劝导登记台账等软硬件设备资料。

自今年5月经过大英县交警大队培训后,现年46岁的干柏树村村民胡贞金正式成为隆盛镇干柏树村交通劝导员,在重要节假日、农村赶集日、学生上下学、早晚出行高峰,以及红白喜事、恶劣天气及民俗活动时段他必须上岗履职。在干柏树村9.7公里的乡村道路上,时常可以看到胡贞金及他的同事巡逻交通的身影。

胡贞金回忆,劝导站刚刚设立时,马路上有很多摩托车驾驶员不戴头盔,老百姓过马路也是直接乱窜。经过他和两名同事的宣传劝导,“现在摩托车驾驶员都要带头盔;老百姓过马路,也会先一等二看,再通过。”长此以往促使辖区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在大英县,像胡贞金这样从事道路交通路面管控的联合执法人员、交警、交通安全劝导员等安全监管力量共计约500人。

2014年以来,大英县构建政府统抓、部门主推、村社主责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全覆盖。各乡镇交管办具体统筹负责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县道安办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列出任务清单和时间表,有序、有效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农村地区安全知识宣传、安保工程建设等工作。全县336个行政村设立由村书记、主任以及村民组长担任劝导员的交通安全劝导站,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违法提醒和劝导,形成了管理触角延伸。全县建立了一级劝导站106个,二级劝导站207个,各点位明确2-3名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通过财政资金补助统一发放劝导装备。劝导员每月补助200元,经费来源主要由镇财政补助和村运维费用补助。  

遂宁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革现场推进会现场

科技治超,遏制农村沙石运输车超限超载

有“马路杀手”之称的沙石车辆管控一直是令交警、运政等执法部门头疼的问题。沙石运输车辆常常超载、超限运输,给路面带来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长期被超重的车辆碾压也极易造成公路损坏,同时,超限运输的车辆遗撒沙石、泥土现象极为严重。路经大英县的“双超”车辆主要为砂石运输车辆,日均流量约800辆。运输主线路为国道350以及县道蓬伏路(XJ13)、三象路(X111)和蓬乐路(X132)。在这些路线上,大英县共设有隆盛Ⅱ类固定超限检测站1个、流动超限检测点3个,同时各镇乡还设有交管办,负责辖区“双超”治理工作,实现了超限超载治理全域监管。

11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国道350线K9+500m处的隆盛镇超限检测站,总占地5.85亩,主体有办公楼、执法大厅、检测棚、卸料场地,2016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隆盛镇超限检测站的核心区域——联合执法站,交警、路政、运转、特警正在共同维护过往的货运车辆执法秩序。

“交警在检测棚入口处指挥所有货运车辆驶入检测通道;特警维持检测秩序;运政执法人员负责检查货运车辆密闭运输及非法改、拼装情况;路政执法人员引导车辆有序接受检测及认定。”如遇超限货车,公安交警、路政、运政等执法人员进行劝返或者要求驾驶员卸载超出部分货物;如遇超载、改装、拼装等违法行为,联合执法人员对违法车辆依法实施处罚,再放行已消除违法状态的车辆。整个检测过程有条不紊,便捷高效。

整个检测站执法区实行三班两运转,包括路政、运政、交警、特警一共36人,共同维护执法秩序。联合治超以来,大英县超限超载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131486台次,查获驾驶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质量未达30%的100余起,货运车辆载物行驶时未进行有效密闭、遮盖,致使遗洒和飘散载运物等交通违法行为172起,超限车辆1270台次,卸载超限砂石2200余吨,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

推出农村交通管理新模式,实现交通事故处警快、办理快

“三年前我在交警队工作,后三年是派出所和交警工作一起做。”大英县隆盛派出所所长、交警中队长郭伦笑称,他现在会办案子,会处理交通,还能扛消防水喷头。

2014年4月,大英县推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改革新模式,依托农村派出所建立了农村交警中队,并选派了像郭伦警官一样有交通管理经验的同志担任中队长,同时配备了副中队长、民警共计5名及辅警人员。县公安局按照标准为隆盛交警中队配齐了执法装备,确保农村交警中队能正常办公。

“我们在开展路面检查时,利用派出所的治安盘查系统查询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利用交警中队的警务通系统查询当事人的机动车驾驶证信息。” 郭伦警官认为,派出所基础工作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两者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将交通安全管理机动车驾驶员信息和车辆信息与派出所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实有人口信息录入。

农村交警中队担负全镇的道路交通管理任务,今年各中队对全镇农村道路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制定了整治计划,落实了交通管理便民服务举措。交警中队每逢2、5、8赶集日对场镇两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在上午8点至11点赶集高峰时,严禁货车通行。并以赶集、庙会、学生上放学等重点时段为依托,在进出场口主要路段设置检查点,优化农村道路交通环境。同时,交警中队依托隆盛辖区货车省级治超点和派出所接出警24小时值班制度,形成全天候防范、管控机制,实现了交通事故处警快、办理快。

近三年大英县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由2015年1750件降低到2017年1456件,死亡人数由2015年死亡39人降低到2017年死亡20人。农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逐年提升。  

遂宁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革现场推进会现场

记者从遂宁市交警支队了解到,今年遂宁市各级各部门按照遂宁市委市政府深化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坚持立足中心、服务发展,在遂宁南端的射洪县增加交通协管员经费,改善办公条件、执法设备,建立完善G247全路段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了保障能力,同时采取“排查+宣传+治理”“考评+奖励+问责”等机制,全县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持续下降的良好效果;在遂宁市城乡结合部的经开区,对辖区共计55家砂石企业,按照“规模大、相对分散的企业逐一安装,规模小、相对集中的企业统一安装共同使用”的原则,协助各企业按规定及时安装好计重检测设备,建设源头式科技治超系统,有效防止了因超限超载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了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安全,尤其是农村公路的使用性能。

同时,遂宁市坚持 “县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主责主抓,乡(镇)交管办牵头,依托公安派出所,整合执勤执法力量,有效管控农村道路”的思路,进一步健全机制、落实职责、完善保障,全面建立了农村地区常态化交通管理机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有所加强,交通违法得到有效遏制,交通事故也有所下降,助推了遂宁市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上档升位——王金蓉。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