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增进了解 以“和声”引发共鸣

发布时间: 2017-11-23 11:03:43 |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张大卫 | 责任编辑: 殷晓霞

关键词: 十九大,一带一路,新型智库

    张大卫

    王镭


【热点关注】

编者按

11月1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智库学者,与中国智库专家交流、对话,在智库界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议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在当今全球治理中有何意义,对中国智库更好地发挥作用有何启示?本版特邀两家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就此深入解答。

●访谈嘉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大卫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 王镭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底亚星

记者:“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于11月16日在京举行,圆满精彩。作为会议主办方,二位认为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

张大卫:这次会议的成效可用“三好三主动”来概括。“三好”是立意好、组织好、效果好。“三主动”是主动宣介了中国主张,主动发挥了智库作用,主动引导了国际舆论。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对十九大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实现路径,都需要认真领会和把握。与此同时,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在国际社会也产生了强烈反响。对十九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怎么看,十九大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各国思想界、知识界都在热烈讨论。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智库与国际智库平等交流对话,以消除思想隔阂,缩小认识差距,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从现场效果看,中国智库从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局出发,系统、深刻、充分地宣传推介了中国主张。

这次研讨会是继今年5月我国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后,中国与国际智库界的又一次大交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周边国家智库与我国智库沟通的意愿非常强烈。这次研讨会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着意邀请了一些国家的前政要及不同地区的外国智库代表,使智库交流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政策民意的重要渠道,体现了中国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襟怀和理念,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这次研讨会,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背景下召开的。表达中国主张、彰显中国价值,过去我们往往通过官方渠道发声。这次会议更多地通过学者、专家解读阐释十九大精神,更易于被国际社会接受。会议期间,中国的很多重要理念在国际参会人士中形成了广泛共识,这种“和声”肯定比独唱有更强的感染力。

王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指示。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都感觉到,在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中国智库正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国家高端智库,在进行中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就是一次很好的印证。

从智库与媒体互动的角度看,通过媒体传播智库的理念、意见,是促进智库和国际社会沟通的有效方式。我们的智库和媒体已经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中共同发挥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一大特色。

从各方面反应看,本次研讨会促进了国内外智库之间的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和相互了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记者:从会议的议程设置中,能感受到会议筹办的精心程度。在邀请外国智库专家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回馈如何?您认为国际智库界对中国发展是否已有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张大卫: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智库在国际智库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研究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专业化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国际智库主动与我国智库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次会议邀请外国前政要和智库代表参会,他们的反应是非常积极的。

我所在的分论坛有来自巴基斯坦、匈牙利、捷克等国的智库代表参会,他们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欧国家合作的重视。智库界的交流往往被人们称为“二轨”,“二轨”的交流能热起来,是有国家关系和国家利益格局作背景和支撑的。我们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来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与影响力的提升。

国际智库界高度重视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我观察到他们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一是关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关心中国大政方针的走向、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关注我们的扶贫攻坚和“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先生说: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政党在执政时能为国家的发展谋划这么久远,这可能也是中国发展又快又好的重要原因。二是关心中国的对外开放,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如何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问题、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内涵、中国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如何开展国际合作等。中国智库代表详细介绍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政策,介绍“一带一路”的丰富内涵和路线图,受到国外智库好评。三是关心我国更多参与全球治理时的基本立场和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前在一些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和孤立主义倾向时,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的立场和声音。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远目标,引发国际智库热议。他们认为,这一议题关乎人类命运和前途,各国智库应与中国智库共同深入研究。

王镭:我们在邀请外国智库参加此次研讨会时,各国智库专家都很踊跃,纷纷提出增派代表,充分体现出对中国、对十九大的高度关注。参会者事前对十九大报告文本进行了认真研读,对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了解,为会上交流研讨做好了准备。总体上说,与会智库专家高度评价十九大,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的发展道路给予高度赞扬,他们非常期待中国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您在参会过程中,对哪些发言感受最深?经过这次论坛,您对中国智库在政策咨询与公共外交方面的作用有哪些更深的思考?智库应该怎样更好地为十九大精神传播、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张大卫:我感受最深的是:面对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新挑战,国际智库界所表达的担忧和对中国能给出更多建议与方案的期盼。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发展,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目前又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升级。中国发展动能转换成功,意味着会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动力,中国的消费升级也会扩大全球贸易、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此,国际智库界多数人持欢迎态度。

我认为,面对国际社会的期待,我们在研究和阐释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供给不足问题。会议上也有国内智库专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资深研究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智库对此的解读尚不够深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篇意义深远、意境广阔的大文章,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中国智库确实要下功夫去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解读好,并以其指导自己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十九大精神博大精深,中国智库要学深学透,才能登高望远。另外,国际智库也希望中国智库对全球性和地区性热点问题多发表意见,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王镭:首先,此次研讨会是一次双向交流、双方获益的会议。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命题,本次研讨会一方面向国际智库专家作解读,帮助他们增进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和外方专家学者的交流,也使中国智库专家了解到国外智库对中国的观察及对世情的分析,从而深化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其次,在有关经济发展的交流方面,各国智库形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中外专家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为中外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前景;一些专家指出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来的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重视效率和效益,将带来包括人民生活、社会福利、文化水平等在内的全方位质量提升;许多专家注意到,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们认为,重视生态文明符合世界发展大势,为未来中外合作开辟了更大空间。

最后,对中国对外政策走向及智库在其中的作用认识更为深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一些专家认为,智库间应该加强深层合作,共同开展有关合作共赢、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专题性研究;也有专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世界各国在政策制定上进行创新,化解国家间各类问题,实现和谐相处;还有代表提出,各国要高度重视所制定政策的外溢效应,重视本国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应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人文交流、政策沟通方面,智库应当发挥特殊优势,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对接、务实合作。

本次研讨会是各国智库间交流的一次积极实践。接下来,应当进一步形成网络化、机制性的国际智库间的交流,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间政策协调、全球性问题应对等开展专题性共同研究,切实促进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对内对外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记者:今后,您所在的智库在推进智库国际交流、服务国家大政方针与公共外交方面有何计划?

张大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目前,我们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已搭建了几个重要平台,比如:中美“二轨”战略对话、中日和中欧“二轨”对话、海峡两岸企业家高峰会、全球智库峰会等。今年受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等委托,具体承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这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组织研讨会,对我们的工作也是很好的提升机会。我中心致力于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等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今后,我们会更多地通过与国际智库合作交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同时,中心是以经济政策研究为重点来服务国家战略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中心领导机构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一些重要课题,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区域经济和产业变革,绿色低碳经济和包容性增长等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特别是,十九大提出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会是今后我们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王镭: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研究机构,也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全院有40个研究院所,覆盖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协议交流关系。中国社科院始终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社科院将凭借学术和国际交流优势,大力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力度。未来几年,我院将与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国外研究机构共同设立中国研究中心,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方案。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