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深解】从习近平总书记六下团组看人民领袖的真知灼见

发布时间:2018-06-27 16:12: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徐浩然

徐浩然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共六下团组,参加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分别参加了内蒙古代表团、广东代表团、山东代表团审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并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大国人民领袖的恢弘气质。

勇于超越,积极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民主的目的是通过吸纳来形成共识,不是制造事端和分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建立的初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里生根发芽的新型政党制度不但继承发扬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光荣传统,而且在超越西方多元主义的政治设计理念基础上、实现了一元与多元的协同发展,真正推动了政党、国家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真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在,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关口。

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趋近尾声。

习近平总书记说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要认真加以解决。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的训诲,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蹄疾步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开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稳,实现了我军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有效解决了制约我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进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练兵备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高我军战斗力。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军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军地双方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责任编辑 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