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奋斗的青春最幸福

发布时间:2018-09-25 14:36: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瑞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瑞明(中国网记者 王鑫摄)

中国网9月25日讯 9月19日下午,由中国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主题为“青春·奋斗——‘青年传习社’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线下分享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瑞明在活动现场进行题为《奋斗的青春最幸福》的主题分享。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叫刘瑞明,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一名教师。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对于青春、奋斗以及幸福的理解。

说到奋斗、谈及幸福,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讲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是如此的朴实,但又是如此的深刻,是对人生的精辟概括。对此,我表示深深的赞同。而且,我认为,这句话,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最为适用,也最为宝贵,我以为,奋斗的青春最幸福。今天,我愿意用我个人并不完美的成长经历为这句话做一注解。

我从小生活在陕北子洲,一个迄今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地方。或许很多人很难相信,在上大学之前,我甚至从来没有见过红绿灯,对于红绿灯这样一个最普通的城市场景,依然停留在课本上的描绘和脑海里的想象。

贫穷,落后,这是许多人对于革命老区的直观印象,没有人愿意经历。然而,对我而言,它却极其宝贵。一方面,对于贫穷和落后的切身体验让我清醒地认知到,我们的国家依然有很多地方未能脱离贫困,而改变这种状况,让国家变得更好,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另一方面,因为我所学的专业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世济民的学问,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探究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而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通过切身体验、观察和研究,找到改善国民福利的良方。

基于这样的使命感和驱动力,苦难就变成了财富,工作就变成了事业,劳动就变成了乐趣,加班就变成了自愿,所有的别人看起来的辛劳变成了自己内心的幸福感。凭借着平均每天12个小时以上“累并快乐着”的勤恳工作,在博士毕业的5年之内,我便很幸运地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取得了教授职称。然而,当我在原单位取得一定成绩后,生活开始变得安逸,突然发现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没有了奋斗目标的恐慌感。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讲,“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奋斗”。的确,如果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注定是空虚和恐慌的。

而当我看到自己专业领域的前沿水平突飞猛进,同行们在理论、方法、认知上飞速的进步,就感觉自己重新走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我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原来的单位,过着相对轻松的生活,但是,代价是,我自己有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水平难以进步,这对于一个学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另一方面,我可以选择换一个更为具有挑战性的环境,通过外在环境的改变来逼迫自己更加努力、取得新的进步,但是,代价是,我自己和家庭必须忍受短期内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思考再三,我实在无法忍受奋斗目标的迷失所带来的痛苦,下定决心再挑战自己,放弃教授职称,给自己一个压力,从一名副教授重新做起。

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后,我自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里有专业领域全国最优秀的学者,和世界前沿保持着紧密的接触,如果要做出获得同行认可的成绩,何其艰难。而同时,我所在的国家高端智库要承担大量高层咨询任务,调研是否扎实、研究是否细致、建议是否合理均会关系到政策的有效性,来不得半点马虎。然而,与压力相伴随的不光有苦涩,更有成长。在接下来的工作时间里,为了提升自己,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中,疲惫时,办公室的行军床是最好的休憩地;病痛时,专心写作反而是缓解疼痛的最佳方式。依然记得,春节期间,我个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疼痛难忍,但是,一方面,学院有紧急任务需要完成,另一方面,国家基金的申请截止日期将近,当强忍病痛完成了这些任务并且获得好评和同行认可的时候,那种幸福感远远超出了病痛所能带来的痛苦。同样的,在晋升职称的时候,辛勤的付出再次获得了同行的认可。这让我相信,人生会有很多经历,但一些法则从来没有更改,那就是,付出的总会有回报。

马斯洛讲,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而奋斗就是一种基于“使命感”的自我实现。奋斗不光体现在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也体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如果我们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就会发现,一部改革开放史,其实也是一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奋斗史,正是千千万万国人的不懈奋斗,使得我们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内,带领如此之多的人口迅速脱贫致富,成为人类经济增长史的奇迹。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习总书记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我们所处的是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接近的时刻,需要千千万万个青年接力奋斗。而我们的新时代青年,面对当今世界如此之大好机遇,又如何能够不努力奋斗呢?让我们一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远志向,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责任编辑:王鑫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