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追寻人生之“光”、奉献人生之“能”

发布时间:2018-11-29 15:03: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郑若麟

《文汇报》高级记者、研究员郑若麟。(中国网记者 王鑫摄)

中国网11月29日讯 11月8日下午,由中国网推出的主题为“青春·奉献——‘青年传习社’走进首都师范大学”的线下分享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一层青蓝大厅举行。《文汇报》高级记者、研究员郑若麟老师在现场进行《追寻人生之“光”、奉献人生之“能”》的主题分享。全文如下:‍

大学是一个求学、求知的场所;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求学、求知的岁月。

不过,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其实我们的整个人生都应该不断地去求知。求知,获取我们过去不了解、不认识、甚至不知道其存在的知识和事物,真正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解和理解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就是我们人生伟大的成功。而用我们的知识,向社会和国家奉献我们人生之所“能”,则是我们最重要的成功。

人生永远会有两种追求。一种的物质上的追求;另一种则是精神上的追求。有的人认为,大学阶段,就是我们的精神追求阶段。因为这是我们人生的学习阶段。而到了我们毕业之后,我们将开展物质上的追求: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换取社会的回报,来享受我们的人生。

我不敢说这错了。但我的人生告诉我,精神上的追求,特别是对知识的追求,往往更能令我们的人生更为充实。而精神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向社会、向国家回馈我们所能做的精神上的奉献。

我出生在一个法语世家。家父郑永慧就是一位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他译著等身,不仅翻译了巴尔扎克、雨果、梅里美等法国古典文学大家,而且他也是第一位翻译存在主义文学大家萨特作品的翻译家。他也是第一位将法国“新小说”流派比如阿兰·罗布—格里耶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翻译家。他常常告诉我,求知,认识到人们不知道的事物,并将其介绍给大家,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文学翻译并非家父的谋生之道。要知道,文学翻译不仅非常艰难、枯燥,而且绝对属于低收入工作。郑永慧孜孜不倦地翻译法语文学著名,完全是为了与同胞们分享世界文学的果实,启蒙国人的现代思想……

后来,我自己到法国担任常驻记者。这时,我才知道,大学只是我们求学、求知的1.0版;我们的人生才是一个不断在更新的2.0、3.0、4.0、5.0……版。我是在法国担任常驻记者长达二十多年之后,才真正得以一窥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我才能够借鉴法国这个对比的坐标系,回过头来真正认识自己的祖国,真正认识中华文明的璀璨和伟大。今天我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担任主持人,其实是我人生的新的一版“求知”的开始。一辈子用文字来影响读者的我,今天开始了解到画面的无比强大的力量,认识到画面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潜意识,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审美、我们的道德观、如何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决策、我们的行动……

我常常引用一部美国电影为例。这部电影名字为 I Origins,导演是Mike Cahill。讲的是一位科学家研究一种只有触觉和嗅觉的小虫子,帮助小虫子进化出视觉器官,最终让小虫子能够认识到“光”的存在。因为对于只有触觉和嗅觉的小虫子来说,我们人人皆知的“光”,七彩的阳光、忧郁的月光、人类造出来的灯光等等各种各样的“光”,小虫子却因为没有视觉器官而根本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欣赏……

我们的一生,就应该孜孜以求地追寻我们目前的知识结构所不了解、也不理解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光”。是的,我说的是,用我们的一生,而不仅仅是我们的大学青春,去追寻我们人生中的“光”。当然,如果大学阶段我们就建立起这种精神,我们就能够事半功倍。所以,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大学岁月。当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看到”了很多其他人不了解、甚至不理解其存在的“光”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一种无比的幸福,我们会享受到一种非凡的成功感。当我们将“看到”的光分享给社会、分享给他人,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可以在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中度过。有些人,一生追求满足自己的各种感官享受,吃喝玩乐,甚至将“性”的满足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这种人,其实与一头猪圈里的“猪”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人生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求知过程。读过《海鸥乔纳森》这部小说吗?当所有其他海鸥都在沙滩上争抢、争食各种美味的海鱼的时候,海鸥乔纳森却在试图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高、飞多快、飞多远……

不懈地去求知、去追求人所不了解的“光”;进而不懈地去用我们“看到”的“光”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才是一种真正的伟大的人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