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快评】彰显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与决心

发布时间:2019-03-07 10:0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梁江涛

梁江涛 生态环境研究员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振聋发聩,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再一次宣示最高决策层对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与决心。“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攻坚克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到底。

绿色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坚持绿色发展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所系,也是发展所需。“生态环境高质量”成为此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靠相向而行的经济社会主体与监 管服务者积极发力,奋发作为。从经济主体角度,具体到某一个产业集群的地区,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企业,要解决几十年积累的生态环境欠账,就是要有从“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的阵痛,摒弃任何侥幸和幻想,消除“一阵风”的思维惯性,真正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绝不能触碰的底线,不能搞走过场的一时应付和蒙混过关,更不能走回头路,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

事实上,只要确立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聚力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不但能够克服一时的困难,而且从长远看,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变量,很快就能转变为绿色发展的增量,进而推动发展的高质量。比如,江苏省江阴市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加强,倒逼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质量的互促并进。去年以来,江阴在产业发展上善做“加减法”,在“高端产业、绿色产业”上持续做加法,全面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紧盯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提前布局石墨烯等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区域发展制高点。在“无效供给、低端产能”上坚持做减法,积极腾退化解旧动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了长江沿岸重点规划区域内化工企业整治任务。在江阴非但没有因为环保整治而减慢经济发展,全市经济发展的质效却在转型升级中得到了新的提升。

在体制改革中职能得到进一步明晰和强化的生态环境部门,应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关,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组织协调好全社会的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转作风、促改革、提能力,实现由“监管型、约束型”治理向“服务型、引导型”治理转变,将“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做深做实。同时应总结以往的服务措施,研究出台更为务实创新的服务举措,积极推行生态环境审批事项“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全力打造便民、规范、创新、高效、廉洁的生态环境队伍,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引导服务好企业,不断将高质量发展推向深入。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稳固基准,提供动力。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生根发芽,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环境治理、环境修复、生态建设都有新的广阔的市场。战略定力的要求就是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市场主体坚守红线,要有“爬坡过坎”的精神,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加快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