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15 10:55: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丽敏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展形象”使命任务时着重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让世界各国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中国的表达方式,未来的外宣工作亟待破题。

10月11日下午2点,由中国网策划、中国网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主办,在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的“青春·爱国之讲好中国故事——‘青年传习社’走进北京科技大学”主题活动,为到场的嘉宾和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求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课题的平台。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丽敏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详细讲述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以下是她的讲话摘录:

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

今年暑期档最热门的电影当属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了。据报道,《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代表中国内地参选2020年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

相信大家也都看过这部电影了,你们喜欢吗?为什么会喜欢呢?《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绝佳范本。而导演饺子之所以能把这个几乎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得这么好,这么受欢迎,这里面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卓越的营销手段,精良的动漫设计与创意等等,盘活了老传统,打动了现代人。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个人认为,文化自信是基础和前提之一。

所以,我今天的要讲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什么是文化自信呢?“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并在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正式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那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文化自信呢?因为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自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与我们的国情一样,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导致我们在文化上常常缺乏自信。我们的大学生其实也深受这些冲击和挑战的影响。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的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主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研及分析。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研及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态势

2016年6月至9月,我带领着自己的研究生通过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对北京7所高校的7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发现,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整体情况是好的,而且呈现出朝向积极面发展的态势。这具体表现在:

1.在心理上,大部分学生都叹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的强调,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推动了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我们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调查中,有90.34%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继续发扬光大。

2.在观念上,总体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与先进性”的调查中,有86.26%的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85.92%的大学生认同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认同并愿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科技大学2015、2016、2017连续三年的十大暑期社会实践团中,以“长征精神”、“抗洪精神”、“红船精神”等为主题的“中国精神寻访”实践团的申报人数和踊跃度,一直保持在前列。

3.在行为上,愿意参与多样化的文化实践与文化交流。在调查中,当被问到“如果有一项旨在保护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你愿意参加吗?”90.86%的大学生回答愿意参加;当被问到“如果有向外国朋友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动,你愿意参加吗?”84.71%的大学生选择愿意参加交流。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的具体表现

尽管有如上的积极趋向,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回避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的一些现实难题。自近代以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不自信,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他信,以及后现代社会否认文化的主体性、民族性、精神性在全球化时代的独特价值等思潮,借助于便捷的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造成文化虚无主义与冷漠心理的蔓延、文化强权主义与忧患意识的淡薄、文化消费主义与娱乐心态的泛滥。依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心理和态度,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乏突出表现在:

首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缺乏信心。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强调,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推动了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但在笔者的调查中,仍有27.89%的同学表示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基础,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学习效果不甚明显,学习动力不足等等。

其次,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存在误读,缺乏认同。有的大学生将革命片面地等同于暴力和屠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产生了误读,由此对在革命中形成的文化与精神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对中国当代社会及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往往会产生一些模糊认识。

再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够,缺乏兴趣。虽然大部分受访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认同,但是又觉得主流话语与自己的生活似乎关联不大,而且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因而缺乏兴趣。

最后,对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缺乏警惕。以往调查即已发现的这一现象当前依然突出:部分大学生将西方的价值观奉为圭臬,在心理上体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推崇,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各种来自西方的行为方式的追随和效仿,在生活方式上表现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模仿和全盘接受。

加强文化自信,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针对以上文化自信缺乏造成的难题,我们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关键是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一体认同”。

(一)科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科学分析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确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为什么要对传统文化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习近平同志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因此,在方法论上,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具体分析,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内容上,重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要破除中西文化截然对立、优存劣废的两极思维,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

(二)全面认识革命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持久生命

全面认识革命文化,是大学生确立文化自信的关键。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发展历史普遍表现出淡漠和疏离情绪。在他们看来,革命文化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们而言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和难以捉摸,革命时期的“艰难”、“匮乏”、“朝不保夕”同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富足”、“高枕无忧”无法对接,中华民族在中国近代史上所遭受的屈辱、贫弱,就好像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难以使广大的青少年找到现实的触动点,进而难以引起深层次的历史反思。当代中国人包括我们的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孕育和成长于战斗岁月中的革命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明,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的成功代表,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始终保持了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曾经并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引导作用。

(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特质与发展前景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文化,是大学生确立文化自信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特质与发展前景体现在:首先,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其次,它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趋势、一般规律和总体要求,也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革命文化的坚守与秉持、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与借鉴。再次,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文化的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后,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坚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激发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传承的文化,是强国的文化,是发展的文化,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智慧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的提出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路上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外语系的大学生具有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优势,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大学生,尤其是外语系的大学生必须具备文化上的自觉,在了解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地从中华文明史的深度来认识世界,从世界文明史的广度来认识中国,主动确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文化自强的使命与担当。(责任编辑:唐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