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观点中国


微信收费

垄断打破时的替罪羊

微信收费 观察 观点中国
 

聚焦

  • 微信要收费了,吊诡的是,主张收钱的不是腾讯,而是作为渠道的运营商。更为吊诡的是,工信部竟然支持了这样的收费主张,理由是“(通信运营商)维护这么大的一个网络,还要投资,还要运营,除了流量以外还应该有这些方面的收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说硬要找点数据支撑,3月19日工信部发布的《12月全国电信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明显低于2012年同期的7.6%,微信对短信替代作用明显。[详细]

     

  • 国外的OOT蛋糕怎么分?

     

    以Skype作为代表。Skpe是网络实时语音沟通工具,具备IM所需的其他功能,比如视频聊天、多人语音会议、多人聊天、传送档案、文字聊天等功能。它可以免费高清晰的与其他用户语音对话,也可以拨打国内国际电话,无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均可直接拨打,并且可以实作呼叫转移、简讯发送等功能。

     

    虽然是免费软件,但是,某些功能还需要另行支付费用,如拨打普通电话。Skype公司更多是承担着虚拟运营商的角色,用户通过Skype通话的费用直接支付给Skype公司,而并不是交给当地的运营商。

     

    iMessage,仅需通过WiFi或者3G网络就可以完成通信,无需再向运营商交纳其他费用。Line,透过3G以及Wi-Fi免费传送文字、照片,免费通话,推出付费表情供用户购买

     

    在美国,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有运营商敢于提出对iMessage和WhatsApp收费,可能面对的除了监管部门的审查外,还有群情激昂的集体诉讼。

     

  • 即使腾讯收费,消费者都能理解,工信部在敲谁的竹杠?

     

    如果说提供微信服务的腾讯公司向微信用户收费,作为微信用户是可以理解,毕竟腾讯公司为我们用户提供了服务,那么就有权收费。而且腾讯公司不管是开发微信业务,还是维护微信业务,都投入不小的成本,有收费的合理性。

     

    然而,移动通信运营商对于我们广大微信用户来说,并没有提供任何额外的服务,他们所提供的网络服务,虽然也有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但是我们用户在使用微信业务时已经向移动通信运营商支付了非常昂贵的流量费。换言之,微信并非免费服务,在已经向运营商缴费的情况下,运营商还对我们微信用户收费,很显然就是重复收费,失去了收费的合理性。更何况在有收费合理的腾讯公司没有收费、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而没有收费合理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提出收费要求,不能不说这让人有一种明抢的感觉。[详细]

     

  • 工信部对免费说“不”,号称服务成本亏了

     

    《北京商报》列举了运营商被微信“入侵”的几大领地:一是微信使运营商原来的语音、短信、彩信甚至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较大冲击;二是增加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压力;三是增大运营商对用户的管理难度。

     

    在运营商看来,微信是在他们的网路上“占道经营”,尽管交了流量费,但微信的免费项目对他们的收费项目是一大威胁。换句话说,微信交了一定的地租后,到运营商的地盘上吆喝免费产品,让运营商收费产品的营业额大受影响。其实除了微信之外,目前类似的OTT还有talkbox、米聊、飞聊、友信、个信等十多种。运营商拿微信开刀,是因为微信的发展势头实在太过迅猛了,到目前为止,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亿![详细]

     

    事实上如果真如移动通信运营商所言,他们在微信业务上提供的技术服务没有得到回报,存在亏损情况。那么就请满足广大老百姓一直的呼吁和要求,详细公开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微信等服务上提供的网络服务成本,以及收取流量费的标准依据,让公众看看究竟是亏损了,还是对于目前的盈利现状不满意。否则,说一千,道一万都改变不了公众的基本看法。[详细]

     

  • 巨头想挽回地位,就靠“先嫁祸腾讯再转嫁成本”?

     

    据悉,去年全国短信发送量同比仅增长2.1%,远低于2010年7.1%和2011年6.2%的增幅。至于彩信,其用户体验远不如微信,估计其寿终正寝已指日可待。在此背景下,酝酿对微信收费,其实就是几大电信运营商对创新沟通方式的合力狙击。

     

    一旦收费的话,腾讯很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对微信运营方收费,而对用户暂时免费。就算这样,最终也难以避免腾讯通过其他途径把成本分摊给用户。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对微信收费,说到底就是让用户买单。既然这已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有关方面就不能关起门来单方面决策,而必须在收费前向公众说明理由,并通过合法程序进行听证公示。否则,这不仅涉嫌不正当营利,还将是一种赤裸裸的掠夺行为。[详细]

     

  • OTT收费没有先例,“成本分摊”本不是难题

     

    OTT收费,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因为国外类似微信的应用,基本没有收费的先例。其实,国外的运营商也面临成本压力,可能也想过收费。但要收费可能并不容易:不仅面临法规的诸多限制,还担心因为同行竞争而失去用户。靠增加收费来解决OTT的成本分摊问题,可能只是“中国特色”罢了。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运营商应对微信等OTT服务竞争的方法有三种:下调资费,使OTT的使用变得麻烦而多余,让用户自动放弃;与OTT企业合作,创新管理模式;自己开发更好用的OTT。只是,这些都太麻烦了,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哪有直接收“过路费”来得容易。


    如此看来,OTT提供商的成本分摊,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真正的难题,是企业如何不断创新,拿出真正好用又替消费者省钱的新产品。而要治运营商不思创新只想收费的懒惰和霸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垄断动动刀。[详细]

     

  • 装睡的垄断者需要市场公平竞争“点醒”

     

    三大运营商不是在自身上找原因、找差距、找迎头赶上,却要借助于政府部门的力量,强求“赢家”来分一杯羹。这就彷佛是一场篮球比赛,上半场还没有结束,甲方球员突然要求裁判改变游戏规则,让乙方将领先比分划给甲方。这样的做法,不但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商业法则,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做法,更会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因为到头来依旧是公众为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的失败埋单。[详细]

     

    就算运营商这一“阳谋”得逞,就能够挽回传统电信项目颓势吗?答案显而易见。这样做完全阻止不了微信大行其道,更加不可能借此拯救其必然被终结的命运。IT技术发展到今天,微信只是适逢其会而已,没有微信也会有其他免费产品横空出世。随便举个例子,只要彼此手持iPhone,使用注册账号即可实现网内免费发送短信(iMessage)和免费视频通话(FaceTime)。这一趋势,岂是传统电信行业所能遏制。

     

    正因如此,相关方面根本不该挖空心思阻止创新力量的崛起。更理性的办法是,主动迎合时代需求,参与到这场新技术的革新潮流中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也才可能从新业务中分一杯羹。事实上,这个道理几大运营商不是不懂,早在微信流行前,飞聊等与微信类似产品就颇受欢迎。只不过,由于传统业务赚钱太容易,运营商并没有好好扶持这个“新生儿”,结果被微信占了先机。[详细]

结束语

运营商不想着抓住未来机会,只盯着眼前这点蝇头小利,这就是被政策倾斜和垄断地位给惯出来的。眼下的微信,对三大巨头而言,还只是一场小的危机,若真按运营商心愿把钱收到了,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