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标题图片

如果有一种仪器可以检测到社会的能量流动并绘制出图线,就像人口流动图一样,你就会发现每到一年的6月7月8月,所有的社会能量都会集中在“高考”这件事上面。

 

聚焦

  • 一年一度的6月7日到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穿着各色各样校服的男生女生涌入了一处校园。在小路上、在街巷里,人们或是三两成群,或是温书背题,氛围里好似与平常无二,但却在紧张地上演一场改变命运轨迹的戏剧。

     

  • 前奏:“可怜”天下父母心

     

     

     

    重庆渝中区1人高考致15层高楼电梯停运,96户爬楼。小区里张贴通知,要为1名高考学生分时段停运这幢楼唯一的一部电梯,以免影响该考生休息。有居民在通知下留言:做人不要太自私,整栋楼又不是你一家人住!

     

    一人高考,全楼住户的正常生活都受到影响。考生家长希望给孩子创造更宁静的休息环境,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提出这样的苛刻要求,是否考虑过其他住户的感受呢?大部分人爬几次楼梯,当然也不算啥大事;可孩子和老人怎么办?并且,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换个不挨着电梯的房间来休息,不一定非得要求停运电梯。[详情]

     

  • 开端:为考生“护航”

     

     

     

    每年高考期间,全国各地的交管部门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护航高考和考生。今年高考期间,兰州市区有超过30条路段实行了交通管制;而在其他一些城市,诸如送考车辆将不受限号管制、可以闯红灯等行为也越来越普遍。

     

    公共部门为人民服务是对的,甚至在如同高考这样的特殊时刻加以变通也是可以的,但面对越来越多的对高考特殊化(比如交通管制)的怨言,公共部门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面临法与情的冲突时,如何兼顾双方权益,如何以技术思维解决矛盾,达到平衡?对于社会各界来说也是如此,适当给高考开开绿灯是可以的,但不能过火,因为不论是从法理上还是从利益角度考虑,都不能为了给一个群体开绿灯而对多数人开红灯,罔顾多数人的权益。[详情]

     

     

  • 发展:高考作文成为槽点

     

     

     

    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不同角度、不同素材、不同要求的高考作文题目,相继陆续公布,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考作文题目接近生活,思辨型、鸡汤型不一而足;从社会反馈来看,专家说话,网友吐槽,激赏与拍砖共存。对高考作文的热议,成为一年一度的舆论盛宴。

     

    既然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公共议题,每个人因其知识水平、认知标准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对每篇高考作文题目的评价,自然也就言人人殊。同一个题目,有人点赞,也有人“扔鸡蛋”,没有一个题目达成意见统一,有的甚至收获弹赞各半。

     

    但又不得不说,公众围绕在作文题目上的争讼,之于考生的为文压力,又并无多少意义。这是因为,即便考生准确把握了题目内涵,但要在短时间内速构一篇文笔与逻辑俱佳的好文,着实不易。因此,考场外的众生喧哗,意义也只能止步于考场外。[详情]

     

  • 高潮:频发的替考案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新闻报道,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布情况说明称,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触目惊心的河南高考替考事件,涉嫌的可能不仅仅是严重违纪,也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自科举时代,中国考场舞弊便屡禁不绝,以后反舞弊和舞弊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关系。现代中国社会能跳出考场利益所制造的亘古不变的永恒引力吗?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仅靠严法远远不够,但我们必须留下这个时代的进展。而且,我们也唯有从严法做起。[详情]

     

     

  • 尾声:漫谈高考状元 

     

     

     

    “不炒高考状元”的呼吁初衷非常美好,但不可否认其充其量只是一个提议,难说是道德约束,更妄谈是制度硬规定。一些媒体之所以愿意并大力炒作“高考状元”,根本问题还在于社会的巨大需求,人们愿意甚至迫切追逐这样的新闻信息,而迫切追求的背后,实质上就为享受到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而尽早站好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平衡布局和丰富发展,人们不用费时费力,就能够公平、顺利的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乎高考状元出自哪里及有关信息,失去了读者的必要关注,相关媒体也就没有炒作相关新闻的必要。[详情]

     

     

  • 结局:终于轮到谢师宴

     

     

     

    孩子考完了,本该好好放松放松,当家长的却犯了愁,愁的是“谢师宴”该如何办!一些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在谢师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物质,让“谢师宴”变了味,变了质,乃至招致了各界的反感。比如一些学校举办的“谢师宴”,酒店要星级的,饭菜要最贵的,很容易在班级、考生和家长中间带来攀比,它的负面影响也就越来越大。真正的“谢师宴”恰恰应该重感情,轻物质,宴席说到底只是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坐在一起交流感情,表达谢意的平台和机会,大家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借这个机会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

     

    正是一些谢师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让本不带有褒贬意味的“谢师宴”变得面目模糊,充满争议。谢师本无罪,宴请应有度,现在真正需要做的,让“谢师宴”的重心落在“谢师”而不是“宴”上。[详情]

     

     

结束语

高考话题一直持续到9月份的新生入学才消停,高考给每年的暑期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话题和消费。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一场考试而起,对于结果,它只是一次考试,对于起因和过程却不只是一次考试。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坦然地面对考试,不那么把它当做唯一标准,那如高考、中考、国考这类单一的评价,在整个社会地位中的权重便会自然下降,下降多一分,我们就多一分机会看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显露出来。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