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标题图片
 

聚焦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的数字,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与尼日利亚4国已累计报告1440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826人死亡。根据几内亚东卡医院的报告统计,1976年至2013年间西非地区确诊近110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约800人死亡,此次西非疫情中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过去37年的总和。

     

  • 染埃博病毒怎样传播

     

     

     

    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因此,在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地区,人们一定要减少与黑猩猩、猩猩、蝙蝠、野猪等高危动物的接触,特别是不要捡起死亡动物的尸体或对它们的生肉进行烹饪。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尿便、唾液、精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接触埃博拉感染者的衣物、床单或使用过的针头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尸体也是一个传染源,对其需进行保护性处理并立刻埋葬。

      

  • 不可治愈的第四级病毒

     

     

     

    由于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归为第四级病毒,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第四级病毒会造成致命疾病,并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埃博拉,第四级病毒还有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等。

     

    然而,在病毒和疫情的凶险上,埃博拉可能是首屈一指的。半数病人在发病后第5天出现皮疹,大多数在第5-7天七窍流血而死亡。最为恐惧的是,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当无数病人都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且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无异于一场异常残酷激烈的战役结束后,在战场上留下尸横遍野的血腥场面,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详情

     

     

  • 埃博拉与艾滋病的区别

     

     

     

    同为第四级病毒的HIV只是潜伏在人体的免疫T细胞中慢慢发作,并毁坏T细胞的免疫功能,虽然不能治愈,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而且如果终生服药,艾滋病病人还可以达到常人一样的寿命(可活到70岁),这是艾滋病与埃博拉的第一个天壤之别。

     

    艾滋病与埃博拉的第二个天壤之别是,目前人们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很多了解,也有了较多的药物疗法,例如采用常规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鸡尾酒疗法,甚至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但是,迄今,人们对埃博拉并不了解,包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当然更没有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了。

     

    不过,埃博拉与艾滋病或许有一个相似之处,就在于当初人们也认为艾滋病只是性传播疾病,只会局限在性乱的国家和地区,不会蔓延到世界各地。但是,由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如经由性接触、医源性、吸毒、母婴传播等,迅速传遍全球。现在,人们只认定埃博拉由接触性传播,然而,即便只是接触性这一项,如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因此埃博拉向世界广泛播也是时间问题。【详情

     

     

     

  • 为何难多年无解?

     

     

     

    埃博拉虽然是一种致命病毒,但客观地看这种病毒其实很少见,它的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埃博拉疫情的暴发时间不规律,不像某些病毒性传染病有特定的季节性,因此也就无法预知和防范。这就导致研究人员测试新疗法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缺乏经济效益也是针对埃博拉的特效药物或疫苗迟迟无法研制出来的原因之一。埃博拉药物或疫苗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其销量却很有限,肯定没有私人企业愿意投资。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家本•诺伊曼就说,“做埃博拉这种研发,对于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来说,从经济角度看都是不可行的,因为企业要考虑到经济利益”。

     

    眼下,医务人员面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能做的就是:减轻高热、呕吐、腹泻等各种症状,保证患者不脱水。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高,但如果感觉不适时及时寻求医疗救治,有些患者仍有机会康复。世卫组织发言人哈特尔也说,目前阶段,世卫暂无计划要推动在西非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详情

     

     

  • 埃博拉病毒离“文明世界”并不遥远

     

     

     

    在某些人看来,非洲是蛮荒之地,非洲人是野蛮落后的种族,埃博拉这样的恶性瘟疫在他们中传播,是他们自己的事。针对埃博拉投入过多精力,去研发疗法、疫苗和特效药,需要的黑非洲患者买不起,“文明人”买得起却不需要,这样的赔本生意,又何必去做?

     

    然而人们偏偏就这么健忘。最新一次疫情自今年3月起便在西非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地暴发,迄今已造成672人死亡,逾1200人被确诊感染,WHO等已多次发出警告、召开联席会议,呼吁国际社会给予应有的关注、帮助,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乏人回应。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然这是一种看起来和自己相距遥远的“野蛮的”瘟疫,和“文明世界”无关痛痒,对“文明人”的生命威胁不大,又何必太在意呢?

     

    “地球村”时代人们的足迹遍布全球,感染和交叉感染上“天涯海角”的疫病,并非不可能的事。如前所述,此前埃博拉的传播范围之所以较小,和其高致死率及病毒寿命周期短有关,但病毒是变异极快的微生物,一旦出现传播能力更强的变异品种,而人们尚未做好准备,后果将不堪设想。【详情

     

     

     

结束语

别以为时至今日,瘟疫只是“不文明世界”的专利,别以为他人的不幸总是离自己很远。今天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贫困、落后,无力单独对抗病魔,国际组织、志愿者的力量也相当有限,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帮助和投入。这不仅是为了救当地人,也同样是为了自救——曾几何时,“文明世界”也将同样源于非洲的艾滋病当作他人之痛痒,最终自己却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一幕,绝不应在埃博拉或其他“文明瘟疫”上重演。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