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历史使命 书写时代华章

发布时间: 2017-05-19 08:18:53  |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赵素萍  |  责任编辑: 王琳_观点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着眼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推动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更加自觉主动。过去一年的实践表明,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的巨大指导作用已经显现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凸显出来。一年来,河南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发展、指引实践,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主心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第一位要求。当今时代,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党要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就必须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新的深度,做到在思想上坚决看齐、在理论上深刻认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一年来,河南在切实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上狠下功夫。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龙头”示范作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理论学习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切实带动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举办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列专题培训班,引导全省社科理论工作者牢牢掌握“看家本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体现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确保不让马克思主义在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坚持服务大局,切实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大变革相伴随。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带来思想理论的进步,进而引领和推动实践发展。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重要的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落到研究改革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一年来,河南社科理论界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力从当前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河南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出台责任制实施细则,及时跟踪研判,严格阵地管理,主动发声亮剑,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组织全省社科理论界“五路大军”,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出了一批集创新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

  坚持立足实际,着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立足于时代,扎根于实践这块沃土才会根深叶茂、繁荣发展。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了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可多得的资源。近年来,河南坚持立足本省实际,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积极弘扬中原文化的优秀传统,加强具有中原特色的学科建设,着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高地。建设具有中原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加强了中原历史文化、河洛文化、老庄文化、姓氏文化等在全国有影响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塑造具有中原风格、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挖掘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推动甲骨文释读工作,使甲骨绝学有传承,冷门学科不再冷。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话语体系。依托嵩山论坛、经纬大讲堂、大豫论坛等平台,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的时代价值,塑造了具有中原风格、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推出一批中原品牌的学术成果。以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和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为导向,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国家战略等主题,紧密联系河南实际,推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原风格、河南气派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增强中原学术的社会影响力。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社科界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苍白无力。一年来,河南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切实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创新。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着力点,建立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鼓励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加强科研部门、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推动党报党刊党网理论版和理论网站建设,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信息的发布途径和转化渠道,通过不定期举办省领导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中原大讲堂等,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中的参考、实践中的指南;出台《关于加强中原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机构与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为研究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加强评价激励机制创新。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构建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特质的学术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试行将优秀网络理论成果作为职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为教学研究人员潜心钻研、铸造精品、网上发声“亮剑”营造了良好氛围。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广泛开展“百姓宣讲直通车”“大学生宣讲团”基层巡演暨网上展播活动,坚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大图景和小案例融合起来,采取“理论+文艺”“情景表现+专家点评”等形式,让广大群众喜欢听、愿意听,听得进、听得懂,真正打通了理论走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河南遵循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长远大计来抓,积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持续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青年文化英才工程和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等,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名家大家,力求解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高原”无“高峰”的突出问题。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定期举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加强对高校和社科理论界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着力造就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骨干。完善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学术交流、进修培训、项目评审和出版资助等形式,加大对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的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在社科理论界广泛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大力弘扬优良学风,造就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术上叫得响、作风上过得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构建了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