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缺“干货”属于应付式假作为

发布时间:2018-01-22 07:10:38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杨开华  |  责任编辑:申罡

随着我国政务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公众的期待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不过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政务公开没跟上群众节拍,许多与群众关系紧密的政务信息虽然“上墙进栏”,有的还“晒”在了网上,但内容不翔实、或时间滞后、或只见结果不见过程,看似该公开的都公开了,群众想知道的却没多少,即使看了也如雾里看花。(1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建立透明阳光政府,不断将政务公开推到高位,把群众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事情公布出来,满足知情权、参与权,已是时代所趋、政务发展的大方向。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秉承这颗初心,老老实实更新政务,让群众愿意看、喜欢看。然而,个别地方却把政务公开视为儿戏,公开的渠道多了,但“干货”内容却少得可怜,群众喜欢的“菜”太少,不感兴趣的太多,表面上是未对接群众的“胃口”,实质上却是应付式思维作怪。


随着打击“僵尸”网站的力度升级,政务信息俯拾皆是,随便在网站一搜索,大量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但经验型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包含“四举措”、“五强化”、“多措并举”等词汇的标题铺天盖地,但群众却并不喜欢这些,也不会认真浏览,等于政府部门在干“无用功”。投入大量人财物,却并不受群众待见,原因何在?


其实,政务公开让群众不满意,并非群众要求太高、过于苛刻,而是公开的内容未讲到群众的心坎上,未谈及群众关心的重点,属于放错位置的“垃圾信息”。群众想法很简单,就想关注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比如今年的医保标准是多少,城区学校的片区如何划分,购房贷款的程序怎样、需要缴纳什么税费等等。至于政府部门如何干工作,用了什么方法,显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也没有兴趣想知道。


既然群众不满意,为何相关部门还在一意孤行?主要还是应付上级任务的心态作怪。只要上级考核过了关,群众满意度并不关联自身核心利益。政务公开通常不是“为了做什么菜而准备食料”,而是“有什么现成食料就做什么菜”,并未站在群众的立场,基于群众的需求做事情。


如此一来,打“海量战术”更新政务内容的并不少,但群众满意的并不多。个别单位以完成信息数量为标准,就必然陷入“应付式”极端,不管有没有用、群众喜不喜欢,把公开的渠道当成“垃圾站”,啥都往里放。


近年来,网站、APP、微博、微信等各类政务平台也层出不穷,成为信息公开的新渠道。但要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至少需注意三点:一是平台要有信息内容,不能沦为“僵尸”;二是信息内容要去粗存精,把关键、重要的内容展示出来;三是以群众需要为导向,多提供群众喜欢的“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