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14 09:25:25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张艳国  |  责任编辑:申罡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认识和庄严承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的精神主线和实践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思想的高度凝练。这既是实现天蓝水清、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美丽中国的发展要求,也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迈向更高端发展层次的重要基础,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1、擘画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蓝图


放眼长江发展的壮伟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第一,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第二,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第三,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第四,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五,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这些思想奠定了长江流域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思想根基,在长江流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决定。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约占1/5国土面积,聚集的人口占全国40%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的大规模开发,造成局部水环境质量降低、水生态系统受损、水土流失加剧、重要湿地萎缩,环境污染风险加大。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内涵要求。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产业发展要体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


高瞻远瞩,深入阐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根本任务。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要共抓大保护,来刹住无序开发的情况。”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昌考察时强调:“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一脉相承、不断深化,将美丽中国建设具化到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这个关节点,全面擘画了长江经济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蓝图与科学路径。


2、“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内涵深刻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契合长江流域现状,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作出的重要要求,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流域区域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一个整体和实践指南,“共抓大保护”突出的是“保护”这一价值维度,“不搞大开发”强调的是禁止“滥砍滥伐、滥排滥倒、滥抢滥占”的治理底线。保护是基础,是前提;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是要求;协调各方、流域一盘棋,围绕水做文章,突出工作重点,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这是“总开关”,是“总阀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首要在生态保护。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体现了生态效益是长江最大效益的价值取向;蕴含着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构建良好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等要求;指明了治理突出环境问题、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实践进路;明确了首抓长江生态保护,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总体要求。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基础在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顺应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贯彻了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蕴含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坚持“共抓大保护”与“不搞大开发”两手抓、同步抓、一体抓,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变革,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点在有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实践上要求统筹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的开发建设与保护治理,在制度上要求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加强有序开发,强化统筹保护,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核心在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开发画了一道红线,在抓大保护基础上、在不大开发的前提下,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粗放式、污染型、破坏性发展的新路;在方向上要求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科学化、现代化、绿色化变革;在方法上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带。


3、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迈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核心理念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长江流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流域治理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思想动力和实践活力,必将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迈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流域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试验田,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实践,是破解新时代具体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创新性举措。古往今来,河流始终是一切文明兴盛繁荣的根基。泰晤士河横贯伦敦与沿河的十多座城市,孕育了发达的经济、科技、文化,被誉为“一部流动的历史”。莱茵河风景美丽,人文厚重,是欧洲重要的商贸大动脉。哈德逊河从过去工业污染还原为绿草茵茵、天蓝水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从根本上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要超越以往的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用新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实现绿色发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新发展理念的试验田,为流域发展提供中国样本,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形象。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流域打造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在全流域、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立足流域整体,着眼天地、水陆一体,加强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高标准、严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打造美丽中国生动范例、亮丽名片,保护中国母亲河的文明形象。这种前瞻布局立意高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流域抢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本质要求是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新路。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就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综合实力最强、战略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通过“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流域建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滞后,是制约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短板。推动区域之间资源、要素等的合理流动与协调配置,才能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当前,长江这条中国龙的“龙头”长江三角洲已经昂起,“龙尾”川、渝一体化加快发展,作为“龙身”的中部地区亟须奋起直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中部优势转化为创新上升优势,“舞起龙身”,力争打造世界级产业群、国际化城市群和世界一流的教育科技文化高地。这对实现国家阶段性、整体性战略部署,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


4、不断提升和巩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流域治理的底线和关键,突出化解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困局,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就是要科学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实质和科学方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合力,进一步提升和巩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


一要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大保护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存量消减慢、增量新增快,部分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长江航道危化品运输风险隐患多。对此,必须清醒认识、充分评估、积极应对。


二要严守底线,坚持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修复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牢牢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聚焦当前突出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以系统工程思维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以强化“河(湖)长制”为切入口,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等关系,落实岸线开发、河段利用、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禁止限制准入要求,加快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三要夯实基础,全面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品质。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要增强干线航运能力,改善支流通航条件,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智慧化水平,加强集疏体系建设,合理布局过江通道。比如,江西正加快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构建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港航体系。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加快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沿江各省市全面对接长江黄金水道,将大大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品质,推动建成世界先进航运水道。


四要把握重点,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生态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提升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比如,江西启动建设长江经济带九江绿色发展示范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沿江省市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真正做到“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实现流域、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


五要健全保障,深化流域区域协商合作机制。纵观国际流域开发保护治理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其中之一就是注重流域左右岸、上中下游和流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统筹协调。比如,莱茵河流域相关国家组成防治污染国际委员会;英国成立泰晤士河治理委员会,等等。要创新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深化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特别是作为中游地区,要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密切中游内部的协作,完善长效能动和联动合作机制。


(作者:张艳国,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