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香港学者雷鼎鸣:中国股票与房地产投资将去往何处?

发布时间: 2015-04-18 17:27:48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责任编辑: 张林

2015年一季度,在地产新政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背后,我们不难感受到经济增长的一丝凉意。尽管稳守底线,但是决策者已经开始把管控下行风险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必须对一个核心问题做出判读——经济增速见底了吗?

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于418日举办的第二十三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就中国经济“见底了吗?”这一话题邀请众多专家共同探讨,碰撞思想的火花、分析问题的脉络,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针对股票与房地产领域,对于中国内地、香港、美国等地的投资情况做出分析。

香港股票与内地股票紧密相关

雷鼎鸣提出,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不可能做到永远盈利。众人所希望的是,平均上来说赚取一点就可以了。恒生指数的确上升得很厉害,但雷鼎鸣认为这是突然上升的,可以说是一个意外。

需要留意的是,究竟是什么在上升?雷鼎鸣认为,其实香港本身的股票并没有很大上升。恒生指数主要是内地的人通过“沪港通”跑到香港买H股,通过股票上升带动恒生指数上升。当然,恒生指数里面的成分股也不是完全没有上升。上升最厉害的是港交所,销售量大。有另一种情况是是买进股票,两方进行来回炒,所以还有很大的上升机会。现在就上升了不少,大概上升了280点左右。雷鼎鸣认为,香港经济本身不是特别好,所以股票也不是特别好。香港的H股上升得也差不多了,香港股票会不会继续上升,主要还是看内地的股票会不会上升。

对于内地的股票,雷鼎鸣表示不太能做到准确判断。2007年泡沫爆破的时候是6000点,现在是4000多点,比当时还低一些。与2007相比,中国的GDP总的体积大概扩大了一倍左右。而且在过去的七八年中,中国所积累的新增资本大概有90万亿到100万亿人民币。

回望中国的股票史,2007年的时候总量只有3637万亿左右,现在大概是40多万亿左右。所以基本上来说,股票并没有大量吸收新增资本,股票市场中也没有真正扮演资本投资的不同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并没有显著效果。

当前中国房地产是储值工具而非使用工具

雷鼎鸣提出,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已经变成了一种储值工具而不是使用工具。一线城市情况特殊,先不进行讨论。而很多二三线城市有过多空房子。投资房产却不进去居住,这就是储值的工具。

储值工具是有其效果的,雷鼎鸣表示。比如一元钞票也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但是为什么还要拿住它?因为它是可以用于结售的钞票。中国的房地产,就是这样的道理。

美国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值得投资

对于美国的情况,雷鼎鸣认为美国的股票具有风险,但是房地产则需要分地区对待。在加州买房子,雷鼎鸣就认为是不错的选择。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生活环境良好;第二在于高科技发达,能够不断吸引精英人才。

中国注重基础设施投资

在分析了中国内地、香港、美国等地的相关投资情况后,雷鼎鸣建议应该注重中国投资的去向。雷鼎鸣认为,投资在基础设施上会得到企业的回报和社会的回报,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企业的回报要比社会的回报低一些。如果在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改进。

从国家总体经济带来什么好处出发,雷鼎鸣认为国家多投资在基础建设里是正确的选择。当年投资基础建设仅仅是要求“不要胡乱投资”,现在需要尽可能多地投资在一些新的方向。比如大西北需要投资,提出“一带一路”并且实施后很可能带来不错的回报。

中国的投资量,也就是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于GDP的比重究竟有多大,才算是合理的?雷鼎鸣提出值得注意的又一问题,投资合理并不等同于每一项投资都是正确的。中国有“黄金投资法则”,当前的投资量大概是GDP45%左右。雷鼎鸣假设全要素生产率根据过去十年来的平均增长率判断,全要素生产率上涨则黄金法则往下调。

报酬递减率,雷鼎鸣认为也肯定会起作用。周教授用了中国总体生产函数来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假如能够保持过去十年来全要素上涨率45%的投资率,则平均增长8%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一上升空间的达到最关键还是在于体制改革,在于我们怎么做、做得好。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