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曹德旺:“走出去”首先要了解所在国的文化

发布时间: 2015-07-16 13:29:5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戴丽丽    责任编辑: 戴丽丽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新型智库的一个有益尝试。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在“圆桌论坛一:从本土公司到全球公司: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新路径”中发表以下演讲。本场议题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主持。

企业必须坚持“走出去”才能够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已经36年了,总结过去,改革开放一个不争的事实则是企业必须坚持走出去才能够做大做强。

以福耀玻璃为例,福耀集团在1987年组建,当时只是非常小的乡镇企业。而现在,福耀在15个省有企业,企业工厂占地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在9个国家有企业,包括了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瑞典等。从1989至今,福耀的国际合作已经有26年,这26年奠定了福耀品牌在国际汽车玻璃的知名地位,与宾利、宝马、奔驰、奥迪等知名车企均有合作,福耀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

此前我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美中论坛,会议结束后,《美国之音》发表了长篇报道,指出福耀对美投资有助于平衡中美关系,并且详细报道了福耀在美国的投资增长。能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令人愉悦。

企业“走出去”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走出去”的第一要务仍是盈利,而要盈利则需要加深对当地的了解。《美国之音》之所以发表长篇报道提及福耀,因为福耀在美国的投资原来计划是4亿,但分析后认为对美国投资很合算,相比在中国投资更为合算,所以第二期的投资金额追加到了5亿。

“走出去”应该首要弄清楚所在国的文化。比如我到美国投资,我需要跟他的工会处理好关系,我接受他们的条件,他们也就逐渐支持我。其实很多方面的文化中美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只要能够协商好条件合作还是很顺利的。我全盘接受了美国工会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我提出美国工人在工作上必须达到与中国工人同样的标准,这些条件都是可以协商调节的。我们在美国派驻的干部全部不担任职务,而是以顾问和董事的身份在美国,而美国方面也感到很新颖。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去国外投资,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文化,必须去尊重和爱上当地的文化。

互联网只是一种管理的工具,关键在于人

目前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更广泛的层面是国家对于进一步开放和“走出去”的信心,而不是说一定要去这个地方去投资。

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向全球,创新必不可少

福耀今天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加工企业,与创新分不开。比如产品开始安装,装完之后要进行调试,调试的时候就会遇到问题,如此反复,所以能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取得完美。日本人没有设立标准,他们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近年来,福耀曾面临挑战,包括成本上升、汇率贬值、劳工费上涨等困难,但其整体效益却不断上升,其中依靠的就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比如产品智能化方面,现在提出工业4.0,核心就是产品智能化,但在这方面福耀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并且有几个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产品,此外,福耀的信息集成制度建立很早,也推动了管理的智能化。

人类最早的时候发明了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这是工业1.0;第二步发明了电灯,之后带来的电动机和发电机,这是工业2.0,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步,发明了计算机,发展了信息集成和数据集成,促进了生产的半自动化和自动化,这是工业3.0;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则是工业4.0时代的典型特征。包括现在提倡的个性化,发达的物联网等等。以福耀为例,电话会议、数据汇总和新平台的运用等,都是工业4.0的雏形。工业4.0并不是说工厂无人化,而关键在于将技术运用于何种领域,做芯片可以全自动化代替人工,做玻璃却不行。什么是互联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利于便利沟通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一种管理的工具,关键在于人,在于如何创新地运用科技、运用工具。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