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传媒发展基金香港区主管梁海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小企业怎样走出去

发布时间: 2015-08-14 10:33:46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王琳互动    责任编辑: 王琳_观点

中国网讯 (记者 王琳 实习生 王瑟)8月8日,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作为主要发起人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在京拉开帷幕,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出席并做主旨发言,200余位专家、企业、媒体代表齐聚论坛,共议“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论坛旨在通过思想观点的碰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早期成果与标志性项目及时落地,协力打造“一带一路”智慧共同体。

中国传媒发展基金香港区主管梁海明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六大难关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其主要内容如下: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小企业“走出去”遇到了许多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国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侵权的情况非常严重。国外企业一般会提前把中国企业的商标注册好,等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它们就站出来指控中国企业侵犯了它们的知识产权,提出要中国企业对它们进行赔偿。这看似没有什么道理,但在它们国家这样做是合法的,不少中国企业的商标就是这样被抢注的,并且被迫向抢注商标的人进行赔偿。中小企业走出去需要警惕商标抢注问题。第二是人才紧缺的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紧缺的不仅仅是外语人才,更缺那些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背景和国际金融专业能力的领导人才。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一大批懂外语、懂管理、懂金融、懂国际市场的领导性人才,没有这种人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就会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遇到问题。一家企业准备“走出去”,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企业核心团队,如果缺乏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思维和国际化的工作历练,那么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就可能会交许多不必要的学费。第三个是缺乏信息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它们的风土人情、投资环境、政治情况以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千差万别。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难掌握相关的信息,而缺乏相关的信息,就会使企业作出判断时缺乏准确性,从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一些国家可能只适合央企或者大型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而中国的中小企业过去进行投资则需要非常谨慎。以巴基斯坦为例,首先是用电问题。巴基斯坦的电价分几种,风力发电电费每度14美分,相当于人民币九毛钱,水力发电每度8美分,相当于人民币五毛钱,煤炭发电每度12美分,相当于人民币七毛钱,如此高昂的电费是那些主营制造业和加工业的中国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承受的。更为严重的是巴基斯坦停电情况非常严重,基本上每天每隔两三个小时停电。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就会面临高昂的电费和经常出现的电荒,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难跨过去的问题。巴基斯坦的另一个问题是工业用钢的问题,其年均钢产量每年仅有85万吨,产能只有110万吨,这一数字低到只相当于广东、深圳一年的人均用钢量。因此巴基斯坦的钢铁大多依赖进口,而进口的钢成本就较高,这种成本国内的中小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像这种信息国内是比较缺乏的,国内的很多学者做国别研究,更多的是研究一些宏观的课题,比如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对华关系的整体情况等。这些研究虽然也很重要,但对企业和普通人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些更加微观的和细节的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第四个问题是缺乏深度的问题,很多中国企业虽然实现了“走出去”,但并没有做到“走进去”和“走上去。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包工头或是工程承包商,它们没有转入到境外经营者的角色上。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扎根于所投资的国家,没有通过长期的经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中国企业也就比较难以融入到所在国的社会当中。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和民众对中国企业的认同度都不高。

第五个问题是缺乏保障的问题。以美国作为对比,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来保障美国企业,因为美国企业无论去到世界上哪个国家,它们所挣的钱都要给美国政府交税。只要美国企业在他们所投资国家受到不平等待遇,美国驻当地大使馆的大使就会去维护美国企业的利益,大使无法维护利益就让国务卿来维护,国务卿也无法维护就总统亲自上阵。而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保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还不是非常充足,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第六个问题是缺乏发展模式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内发展的很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说要发展什么、努力发展什么,这些企业就发展什么,由政府和党主导企业发展。然而中小企业到了海外进行投资之后,大多数外国政府实施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它们不会告诉这些企业它们未来要重点发展什么。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走出去”之后要面临美国、日本和欧洲企业的一些竞争,很多中国企业不知道该如何与它们竞争,所以很难经营下去。除了这六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目前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谈起“一带一路”时探讨的都是如何做好规划,更好地“走出去”。然而除了向外看之外,向内看也十分重要,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思考一下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对当地的经济、产业和就业会有什么影响,是否应该推动中小企业走向丝路国家。企业盲目地“走出去”有可能导致地方制造业出现空壳化的现象,这是因为“走出去”的企业比较有实力,如果这些企业在海外发展的顺利,它们就会把更多的资源、生产线和产业链带到国外,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思考如果很多企业走出去,会不会造成地方就业结构出现变化,导致地方中低层就业岗位大量流失。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是曲折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虽然面临许多难题,但只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都是可以顺利得到解决的。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