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2015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 2015-08-27 14:14:5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民营研究    责任编辑: 戴丽丽

《宏观经济展望》第4期:

内容提要

上半年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分化加大,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美、英、法、德、南非上半年GDP分别同比增长7.0%、2.6%、2.75%、1.01%、1.41%、1.62%,日本同比下降0.08%,印度、巴西、俄罗斯一季度分别为7.5%、-1.6%、-2.2%(二季度数据尚未公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复苏步伐不一致的局面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面临的风险点。美国经济虽稳步复苏,但受近期国际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加息预期延后;日本面临日元贬值对巨额债务可持续性造成的影响;英国面临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经济复苏过度依赖资产价格上涨的风险;法国面临复苏基础薄弱,结构性改革不足问题;德国面临外需不足和希腊债务冲击的风险;巴西经济持续负增长,面临较大滞胀风险,资本流出压力不断增大;俄罗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外部冲击下未来经济负增长的局面难以改变;印度仍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政府偿债能力不强等问题;南非电力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制造业的萎缩将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

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第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应特别关注国内外风险叠加带来的冲击,及时研判、有效应对;第二,与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较大,应积极优化投资与消费的经济结构,加大内需对促进经济增长贡献;第三,我国居民消费端与工业生产端价格背离严重,应积极化解工业领域的通缩风险;第四,汇率上应选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加强跨境资本监管的政策组合;第五,关注金融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问题;第六,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2015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一、全球经济发展综述

2015年上半年,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分化加剧,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温和复苏,日本停滞不前,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较为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这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复苏步伐不一致的局面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一)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发展不均衡加剧

从经济增速来看,主要表现为两重分化。第一重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分化。发达经济体整体稳步增长,新兴经济体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第二重是新兴经济体内部的分化。“金砖国家”中印度与中国经济表现较好,巴西与南非或将陷入长期衰退,俄罗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增长动力来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更依赖投资,而发达经济体则更看重消费,特别是其私人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强于新兴经济体。出口方面,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出口贡献率相对较高。

从制造业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上半年,发达经济体大多处于扩张区间,尽管扩张速度仍相对较低,而新兴经济体大多处于荣枯线下方,经济动力相对偏弱。

从通胀情况来看,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在2015年上半年出现缓慢上升,但仍低于2%的目标水平,部分国家则仍处于通缩紧缩状态。相反,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着较高的通胀率。

从金融市场来看,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导致货币政策分化,这意味着国际资本大幅流动的格局将继续保持,可能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金融市场上的风险也相应扩大。

(二)发达国家整体处于缓慢复苏进程

美国家庭消费复苏、企业投资趋稳、房地产市场回暖等因素拉动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2.3%。欧洲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与低油价均有助于节省私人成本,因而能够拉动消费和投资,宽松的货币环境推高了资产价格,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一季度欧元区实现了1.1%的同比增长。

与上述两大经济体相比,日本复苏步伐较为艰难,截至一季度,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表现为同比收缩,通胀率大幅下行,制造业PMI一度逼近荣枯线,巨大的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在日元贬值背景下蕴藏着较大风险。二季度日本实现了0.7%的正增长,但主要源于同比基数过低,环比折年率增速则为-1.6%。

(三)“金砖国家”增长表现显著分化

美联储加息预期使新兴市场面临较大资本流出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为脆弱的国家而言,国内外风险的叠加明显扩大了国际资本流出的冲击效应。

2015年上半年,巴西、俄罗斯均已出现负增长,巴西还面临着高通胀、高利率、货币贬值等严峻问题,俄罗斯国内经济活动持续萎缩,制造业没有出现好转,南非经济增长乏力且经济基础较差,容易受到资本流动冲击。“金砖国家”中只有印度与中国表现较稳定,特别是印度凭借国内推行的投资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释放出巨大活力,通胀率也显著下降,目前已超越中国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大规模经济体。

二、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分析

(一)经济增长

2015年,我国经济继续处于缓慢下行通道,一季度与二季度GDP同比均增长7%。这一增速依然显著高于各发达国家和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但已被印度超越。

发达国家:美、英、法、德稳步复苏,日本负增长局势未改善

2015年上半年,发达经济体呈现稳步复苏的良好势头,特别是美、法两国经济加快复苏。

美国上半年GDP实际同比增长2.60%,较2014年同期加快0.44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2.88%,二季度增长2.32%,显示稳步复苏。英国上半年GDP实际同比增长2.75%,其中一季度增长2.86%,二季度增长2.64%,总体表现稳定。法国上半年GDP实际同比增长1.01%,其中一季度增长1.00%,二季度增长1.03%,二季度同比增长达到七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德国上半年GDP实际增长1.41%,其中一季度增长了1.22%,二季度增长1.61%。日本上半年GDP同比下降0.08%,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0.85%,二季度同比增长0.71%,但二季度季调环比折年下降了1.6%。

“金砖国家”:印度增长较快,巴西、俄罗斯堪忧

“金砖国家”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迹象,印度、中国经济增速仍要强于发达国家,但另一些“金砖国家”已经陷入衰退。

具体来看,巴西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依然不尽人意,实际GDP同比增速为-1.56%,已连续四个季度呈现负增长,且幅度已达到历史高位,较上一季度增速又回落了1.31个百分点。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一季度实际GDP继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并且2.24%的负增长水平已超越巴西成为本季度经济表现最差的金砖国家。印度一季度GDP增速达到7.51%,是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增幅较前一季度也扩大了近一个百分点,成为“金砖国家”中增速最快的国家。南非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1.62%,其中一季度为2.10%,二季度为1.16%。

(二)增长动力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显著,2015年上半年我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7%,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都是最高的。相比之下,我国的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仍然偏低,2015年上半年仅拉动了60%的经济增长,仍有上升空间。净出口方面,上半年为GDP增长贡献了4.3%。

投资:“金砖国家”总体高于发达国家

从发达国家来看,法国的投资对其GDP的拉动作用最大,今年一季度投资对法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2%。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小的是英国,仅17.6%,其余国家的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23.2%)、美国(20.8%)和德国(19.6%)。

从“金砖国家”来看,一季度印度的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0.2%,是除我国之外的“金砖国家”中最高的。其他“金砖国家”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均在20%左右(南非21.1%、俄罗斯20.7%、巴西19.3%),与主要发达国家大致持平。

消费:发达国家高于“金砖国家”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金砖国家”,消费(包括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三驾马车”中都是最强的。

在发达国家中,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英国(85%),最小的是德国(74.6%),其他发达国家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美国(82.7%)、法国(80.9%)和日本(77.3%)。

在“金砖国家”中,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最大的是巴西,达到84%,居于第二位的是南非,为83.2%,印度的消费给经济带来72.5%的增长,俄罗斯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低,仅65.7%。

出口: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出口贡献率较高

2015年一季度美国、英国、法国、巴西、印度和南非均出现了贸易赤字,净出口对经济形成拖累。而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与德国实现了贸易顺差,俄罗斯由于出口降速弱于进口降速也导致贸易出现大幅顺差。

发达国家中,德国的贸易顺差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为本国经济增长贡献了6.9%,美国的贸易逆差拖累经济的程度最显著,导致美国GDP下降3.3%。

“金砖国家”中,俄罗斯一季度的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幅度高达18.5%,其余三个“金砖国家”一季度均呈现贸易逆差。其中对经济拖累作用最大的是巴西,其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3.3%,印度的贸易逆差使本国经济下滑1.6%,南非的贸易逆差拖累了0.35%的GDP。

(三)制造业PMI

2015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PMI保持稳定并且在荣枯线附近徘徊,表明目前我国制造业活力较低,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

发达国家:美、日、英、德位于荣枯线之上,法国攀升至荣枯线

2015年上半年末,美、日、英、德四国的制造业PMI持续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上,不过四国的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美国与日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日本的制造业PMI在4月份逼近50的荣枯线,达到49.9,表明日本制造业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德国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月份达到最高点52.8;英国的制造业PMI在中期出现大幅下跌,由3月份的54迅速跌至4月份的51.8。

法国的制造业PMI一季度波动较大,年初的制造业PMI仅有49.2,2月份更是跌至47.6的低点,不过二季度开始出现明显攀升,由4月份的48提高至6月份的50.7,打破了过去13个月持续位于荣枯线之下的局面。

“金砖国家”:印度表现较好,南非、俄罗斯、巴西降至荣枯线之下

2015年上半年,“金砖国家”中只有印度的制造业PMI持续位于荣枯线之上,表明未来大部分“金砖国家”的制造业活动将持续走弱,特别是南非和巴西的制造业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俄罗斯制造业PMI在47-50的范围内不断波动。南非制造业PM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一季度由1月份的49.8上升至3月份的51.6,二季度由4月份的51.5回落至6月份的49.2。巴西的制造业PMI从荣枯线之上持续大幅下滑至荣枯线下,最低降至5月份的45.9。

整体来看,制造业PMI最高的“金砖国家”是印度,最低的是巴西。上半年制造业PMI值出现明显下滑的是南非和巴西。

(四)通货膨胀

2015年上半年,我国各月CPI同比增长率均在1.5%之下,通胀率高于各发达经济体,但同时显著低于新兴市场整体水平。

发达国家:美、英、法、德通胀率平稳提升,日本难逃通缩困境

2015年上半年,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有所上升,显示欧美经济体复苏步伐有缓慢提升的迹象。其中,美、法、德三国的CPI同比增幅均出现稳步攀升,英国的CPI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无差异。

日本方面,尽管2015年继续实行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但2015年上半年的通胀情况不容乐观,尤其CPI在3月份出现大幅下跌,CPI同比增长率从3月份的2.3%急速下跌至4月份的0.6%,年内可能难以走出通缩困境。

截至上半年末,五个发达国家的CPI同比增幅均落至0-0.5%的区间内,与2%的通胀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金砖国家”:通胀率高企,巴西的高通胀尤其值得关注

2015年上半年,南非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印度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俄罗斯通胀率的绝对水平在“金砖国家”中是最高的,尽管2015年初出现了通胀率进一步高企的迹象,但中期开始出现平稳回落的良好势头。

巴西的通货膨胀问题值得重点关注,2015年上半年,巴西是唯一一个通胀率上升的“金砖国家”,CPI同比增长率在上半年出现一路攀升,已经由2015年1月份的7.1%迅速攀升至2015年6月份的8.9%,创下近11年来的最高纪录。为了控制过快上涨的通胀率,巴西政府不得不加大货币收紧力度,将其国内利率提高至14.25%的历史高位,预计将对巴西的消费和投资造成进一步限制。

(五)汇率走势

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整体保持稳定的横向走势,其中一季度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但二季度开启了持续升值步伐,5月初进入近年来较少出现的窄幅波动状态,综合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0.18%。由于对美元保持坚挺,导致人民币对大部分非美货币持续升值,上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64%,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92%,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也使人民币短期积累了贬值压力,引发短期资本持续流出。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并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当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幅度达4.38%,一定程度上释放了贬值压力。

发达国家:英镑升值,美元、日元、欧元贬值

2015年上半年,受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有所扩大,欧元、日元及大部分“金砖国家”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从整个上半年来看,美元出现小幅贬值,6月末较1月初贬值幅度为0.18%,显示美元的升值步伐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显著放缓,然而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逐渐向好,美元的强势地位不会出现动摇。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唯一表现为升值的是英国英镑,对美元升值幅度达2.22%。日元继续贬值,截至6月末已比年初贬值了1.87%。欧元贬值幅度高达7.09%。

各发达国家的汇率走势有些许差异。欧元经历了第一季度持续贬值、二季度转为升值的过程。美元经历了第一季度持续升值、二季度持续贬值的过程。英镑一季度初期小幅震荡调整,末期大幅贬值,到二季度初期迅速转为大幅升值,二季度末期再次进入震荡调整期。日元在整个上半年持续保持着贬值态势。

“金砖国家”:卢布和人民币升值,雷亚尔、兰特、卢比均贬值

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金砖国家”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巴西雷亚尔贬值幅度最大,达到了15%以上,南非兰特贬值5.32%位列其后,另一个货币贬值的“金砖国家”是印度(卢比贬值0.68%)。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出现了货币升值,其中卢布升值幅度为1.27%,人民币升值幅度为0.18%。

具体来看,巴西雷亚尔在2015年第一季度持续贬值,美元兑雷亚尔汇率最高达到3.2677,3月末汇率出现小幅回落,并且整个二季度汇率在3.1左右不断调整。南非兰特在上半年保持震荡且持续贬值的态势。印度卢比在1月份出现大幅升值后,1月末期转为贬值趋势,并且持续至5月中旬,6月逐渐稳定,其中4月末5月初的贬值程度最大。

(六)国债收益率走势

在央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基调下,我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在2015年上半年出现微幅下降,6月末达到3.6%,较年初下降了0.025个百分点。横向对比来看,我国由于处于经济中高速发展期,潜在增长率与资本回报率较高,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标杆的国债收益率长期高于发达国家。但与“金砖国家”相比,又是最低的,这主要源于我国通胀水平要显著低于“金砖国家”。

整体来看,发达国家因长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国债收益率普遍偏低,而新兴市场由于通胀水平较高,且经济发展阶段的资本收益率一般较高,因此国债收益率普遍偏高。

发达国家:整体上浮趋势显著

从全球长期国债市场来看,2015年上半年随着欧元区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和油价阶段性上涨,市场对欧元区通缩的担忧有所缓解,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也愈来愈强,造成主要发达国家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在5月份之后,上升趋势更加显著。

2015年上半年,发达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始终位列前三的依次是美国、英国与法国,收益率最低的国家一季度是德国,二季度变为日本,这主要是由于德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二季度出现大幅攀升、而日本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趋势缓慢所致。长期国债收益率一向接近于零的德国在5月份出现了收益率大幅攀升的态势,最高点已经突破了1%。五个国家中,只有日本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最为缓慢。

“金砖国家”:俄罗斯从高位回落,其余国家平稳波动

2015年上半年,“金砖国家”(除中国外)中巴西的国债收益率最高,印度的国债收益率最低,波动最大的是俄罗斯,最大波幅达到3%,其次是巴西,最大波幅为1.7%,其余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波幅均在1%以内。

俄罗斯在去年年末因卢布大幅贬值危机,其国债收益率也经历了急剧上行的过程,2015年随着卢布转向升值,俄罗斯的国债收益率逐渐从高位回落。

(七)财政赤字情况

2015年上半年,我国财政出现2312亿元的盈余,财政盈余占GDP比重为0.78%,财政状况较为稳健,但也反映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够。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中只有德国的财政账户较为均衡,其余国家呈现常年赤字的状态。“金砖国家”中,巴西、印度和南非常年处于财政赤字状态,俄罗斯的财政收支在近年才开始出现小幅赤字。

发达国家:德国盈余,其余国家赤字

2015年上半年,财政出现盈余的国家为德国,上半年的总财政余额为8亿欧元。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财政表现均为赤字,上半年的总财政赤字分别为1396.90亿美元、80902亿日元、130.92亿英镑和2413.96亿欧元。

“金砖国家”:巴西、南非、俄罗斯赤字,印度和中国盈余

2015年上半年,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财政赤字扩大,俄罗斯与巴西的财政恶化状况加剧。具体来看,巴西、南非和俄罗斯均出现财政赤字,赤字规模分别为1985.786亿雷亚尔、665.389亿兰特和6260亿卢布。印度和中国表现为财政盈余,盈余规模分别是25619.4亿卢比和2312亿元。从赤字率来看,一季度巴西的赤字率最高,接近-10%,一季度赤字率最低的是印度,不到-1%。

(八)政府债务情况

2015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69.72%,尽管近年来政府债务上升速度较快,但横向看债务率低于各发达国家,在金砖国家中位列第三,显示我国债务规模总体可控。

发达国家:德国最低,日本最高

运用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这一指标对比分析可知,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水平普遍偏高,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在100%以下的是法国(90%-100%)、英国(80%-90%)和德国(70%-80%),而美国的政府债务常年保持在其GDP的一倍左右,日本的政府债务常年保持在其GDP的两倍还多。

2015年一季度政府债务率最高的发达国家是日本(210.73%),最低的是德国(74.4%),其余各国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102.99%)、法国(97.5%)和英国(88.5%)。

“金砖国家”:印度最高,巴西最低

2015年一季度政府债务率最高的“金砖国家”是印度(174.82%),南非一季度债务率是164.39%居于第二位,债务率最低的“金砖国家”是巴西,其一季度的债务率为34.6%,二季度为35.25%。

(九)财政与货币政策

我国在2015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在整体保持稳健的基础上,通过降准、降息及各类数量型、创新型工具,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同时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上半年累计降息3次,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年初的2.75%降至6月末的2%;降准3次,由20%降至18.5%,其中6月27日为定向降准。

近年来美国财政整顿取得显著成效,财政赤字明显收窄,未来财政政策的空间较大。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制定的就业和通胀目标逐渐达成,美国将适时启动加息进程,不过这种加息节奏将是温和的,美国在中期依然拥有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欧洲中央银行(ECB)于2015年3月份推出欧版量化宽松政策,以挽救再度恶化的欧洲经济,目前来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欧元区经济下滑风险依然存在,预计未来将持续宽松货币环境。为了达到欧盟规定的3%的赤字率目标,欧元区国家持续推进财政整顿计划,大力削减结构性赤字,其中,德国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面临放松财政的国际压力。

2015年,日本继续推行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但短期内通胀率并没有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为应对巨额政府债务,日本不断推出缩减赤字率和增加税收收入的财政措施,日本国会参议院于3月31日通过一项税制修改法案,明确提出2017年4月上调消费税。

新兴市场上各国的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印度、俄罗斯等大多数国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选择降息,而巴西、南非等少数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选择加息。

三、启示与建议

(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需关注各国风险点

一是关注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和与资本流动。尽管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但随着美国经济稳健复苏,美国仍有较大可能在12月或明年3月加息,成为首个步入加息进程的发达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也最终将实现正常化。美联储加息将对全球各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国家的经济形成冲击,需密切关注由此带来的全球资本流动压力。

二是关注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的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风险。日本面临日元贬值对巨额债务可持续性造成的影响;英国的风险在于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经济复苏过度依赖资产价格的上涨;法国面临复苏基础薄弱、结构性改革不足问题;德国面临外需不足和希腊债务冲击的风险。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将主要影响我国的外需,进而拖累我国的出口复苏。

三是关注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滞胀和资本流出风险。巴西经济基础脆弱,预计紧缩的货币政策将长期存在,高利率水平将大大限制其消费和投资,资本流出压力不断增大;俄罗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制造业有进一步走弱的趋势,经济负增长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印度仍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政府偿债能力不强等问题;南非电力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制造业的萎缩将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巴西、南非等经济基础较为脆弱的新兴经济体更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应警惕陷入衰退危机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贸易渠道传导至国内的经济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当前济增长疲弱的背景下,应特别关注国内外风险叠加带来的一系列冲击。

(二)优化投资与消费的经济结构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偏高,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偏低,这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较快的经济增速有关。然而,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抑制投资和促进消费。

一方面,我国现有投资主要以土地、能源等粗放式的要素投入为主,未来应当以优化投资结构为主,如通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以提高投资产出效率,通过金融制度改革拓宽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性企业的融资渠道以促进创新性投资等。

另一方面,我国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源于收入分配不公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未来应当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且通过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

(三)积极化解工业领域的通缩风险

与新兴市场普遍面临滞胀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通缩问题不同,我国目前仍处在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不到2%的通胀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工业生产领域,PPI已连续40个月负增长,显示工业端产能过剩的严重性。居民价格端与工业价格端出现背离,反映的是供需两端结构性不匹配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我国在主要产业领域产能过剩和投资需求低迷的现象同时存在,另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则呈现一定刚性,尤其是服务性消费需求要更强于商品性消费需求。

化解通缩压力可以下方面入手。从供给端来看,应当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利用差别化定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兼并和重组产能过剩行业,并积极引导这些行业“走出去”。从需求端来看,应当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扩大需求。此外,还应加快税制改革力度,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农业、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

(四)选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加强跨境资本监管的政策组合

从2014年至2015年一季度,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受低汇率弹性的限制被迫跟随美元升值,这一趋势从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来看更为明显。与此同时,其他国货币(如欧元、日元及金砖国家货币)大多呈现大幅贬值趋势。前期人民币升值不仅给出口造成巨大压力,还积累了大量贬值压力,并且从中长期来看,美联储加息更将加剧这一贬值压力。随着央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此前积累的贬值压力已得到一定释放,但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面临贬值压力。

当前应选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加强跨境资本监管的政策组合。一方面,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决定均衡水平靠拢,另一方面,加强跨境资本监管将有效防范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出风险。

(五)关注金融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问题

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上半年我国国债收益率整体保持低位且呈下降趋势,显示出在经济增速放缓、通胀率保持低位,以及货币整体宽松的情况下,我国金融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下降的格局。但目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宽松的局面在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仍然受到诸多干扰,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来,金融市场利率如何向信贷市场传导、短期利率如何向中长期利率传导仍是政策重点。

(六)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总体状况良好,上半年财政实现盈余,下半年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较大。但从债务规模看,我国依然存在着债务规模增长较快、经济下行背景下政府偿债能力降低、债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尤其沉重。

未来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一是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方式缓解近年来的偿债压力;二是加快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加地方政府举债的自主性和透明度;四是积极推进PPP项目落地,加快投资促进经济回稳。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