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智库热点新闻追踪:21世纪的核不扩散体系

发布时间: 2015-09-12 09:49:16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 戴丽丽

编者按:《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译和整理的一份全球智库观点集。自2014年11月起,不定期发送。期盼得到读者的支持、批评和建议。

有学者建议美国终止对台安全保证,换取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海上领土争端”的承诺,这种想法值得关注。最近,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备受批评,其表现出的矛盾性耐人寻味。日本学者认为,中日之间的竞争应尽快得以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结盟。同时,东亚形势的结构性变化将促使美日两国发展多层面的伙伴关系,重新审视既有的军事安排和地区合作机制,以塑造演变中的地区秩序。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和北约也在寻求突破,应对新威胁,迎接海洋世纪。与冷战时期相比,核威慑的全球背景发生了巨大转变,出现了多个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力量中心,世界“核”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2015年第9期总第13期(下)

欧盟与北约研究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改革欧盟与北约关系,应对新威胁2015.07.13

欧洲正面临同时来自东部和南部的安全威胁。俄罗斯干预乌克兰事务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东部边界的局势;普京发动的混合战争对欧洲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伊斯兰国已经把中东的圣战“玩弄”到极致,并将其羽翼扩展到非洲。这些新的威胁要求欧盟和北约尽快拿出新方案加以应对。鉴于俄罗斯最可能利用混合威胁挑战西方,但是目前我们并不太清楚,北约将如何应对混合威胁。除此之外,欧盟的睦邻政策已经过时,它必须尽快制定更加积极健康的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当然,新威胁也对欧盟与北约的关系提出了挑战,双方关系亟待改革。(赵建伟摘译)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北约海军联盟:迎接海洋世纪2015.07.13

海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富有争议,海洋同时也是地缘政治竞争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对欧洲东部的侵犯,地中海动荡对欧洲南部的影响都对欧洲的海洋安全构成了新挑战。作为国际超级高速公路,海洋对于跨大西洋和全球贸易至关重要,任何海上运输的中断都将严重危及经济安全。此外,新兴的亚洲大国和其他国家都通过增加海上力量表达扩张的野心并获得利益。虽然北约不是一个全球性的联盟,但它也必须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海洋竞争。该报告勾画了跨太西洋联盟在海洋领域的利益和优先事项,介绍了快速变化的海洋战略环境,并为北约如何迎接海洋世纪做战略和运营准备提出了建议。(洪叶摘译)

欧盟安全问题研究所:推进欧盟和印度的国防合作2015.07.09

2010至2014年间,印度跃居世界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军火市场15%的份额。自莫迪执政以来,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发展本国经济,改善国内军事产业发展环境。2015年6月1日起,印度取消对国有军事企业消费税和关税豁免的做法,将促使印度国内在军事采购方面形成竞争的局面,进一步吸引国际社会的目光。目前,印度与欧盟的军事合作呈现出分散化的局面,即印度与欧洲国家单方面展开合作,并未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

作者建议,建立一个基于欧洲层面的网络,用于提供和分享印度的国防产业发展情况,将有助于推进欧洲各政府和私有企业的双边合作。同时,还将为建立欧洲与印度的防务对话(类似于中国——欧盟安全与防务对话)提供良好基础,以便增进印度和欧洲在国防领域的磋商。(赵建伟摘译)

西亚与非洲研究

西班牙国际关系与外交对话基金会: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与民主2015.07.01

中东和北非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地缘政治重构。自2011年以来,该地区已从对民主持有巨大希望的高空坠落到暴力冲突、分裂和脆弱的漩涡。其结果是,呼吁进行政治改革的诉求逐渐被阿拉伯世界的权力斗争所取代。特别是,那些声称支持民主发展的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报告试图分析六个地区强国(埃及、伊朗、以色列、卡塔尔、沙特、土耳其)和七个外部行为体(中国、欧盟、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的地缘政治行为,评估这些国家通过获取地缘政治利益,如何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前景。(赵建伟摘译)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伊朗与海湾合作委员会不必互感不安2015.07.03

《伊核框架协议》的达成缓和了美伊双方的紧张关系。一般来讲,趋好的美伊关系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伊朗和海湾君主国之间的摩擦和对抗。然而,该地区的国家并不看好双方和解的前景。也门冲突的“国际化”便是这种紧张关系的最新表现。不过,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寻找共同利益促进和解。第一,从概念上把海湾地区的安全定义为“全球公共产品”,建立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第二,伊核谈判六国统一战线,避免核谈涉及地区政治议题。第三,特别建立一个讨论地区议题的外交谈判渠道,由持中立态度且未参与伊核谈判的北欧国家或者不结盟的崛起大国(巴西或南非)参与其中。同时,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需保证尊重该渠道的谈判结果。总之,伊朗与海湾国家的和解有利于解决地区冲突。相反,如果双方仍相持不下,具有历史意义的伊核框架协议之前景将面临中东地区冲突扩大的风险。(赵建伟摘译)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力量博弈还是宗教战争?2015.07.08

阿拉伯世界的内部争端往往被理解为由根植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造成的。然而事实上,民族和宗教更多地被视为力量博弈的工具。只有充分理解阿拉伯地区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该地区冲突的根源。

面对冲突,已有的解决方案呈两种指向。其一,将现有国家按民族宗教而内部划成不同国家。但是这一方针只可能通过军事冲突或外部施压来实现,阿拉伯世界对此接受度较低;其二,建立统一的伊斯兰体系,整合不同穆斯林派系。然而这未能平衡民主化与伊斯兰化,亦无法制约极端宗教势力。基于此,或可考虑以下方案:建立地方和中央协调的联邦国家,给予某些特定群体自治权,实行去除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协和式民主等。(张亮摘译)

核问题

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巴基斯坦核问题:模糊政策的危害2015.07.14

核国家之间通过相互威慑维持稳定关系,关键是基于“不应当为政治目标使用核武器”这样一种共同观念。当前,巴基斯坦政治深受其军方影响,后者则在核问题上实行模糊政策,认为奇袭等常规战争原则同样适用于战术核武器。考虑到巴基斯坦当前国家分裂和政局不稳的局势,这种模糊政策或许是巴军方利用民族主义强化其国内地位的一种表现。(孙文竹摘译)

美国胡佛研究所:21世纪的核不扩散体系2015.07.07

五月于纽约召开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会议未能取得任何共识。美、俄、中、英、法五个合法拥核国家一致坚持,缔造“无核世界”应逐步进行。然而,与冷战时期相比,核威慑的全球背景发生了巨大转变,出现了多个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力量中心,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在中东、南亚及东北亚等重点地区,如不进行有效谈判,合法拥核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区分“拥核国家”和“无核国家”的做法未能为后者提供充分保障。因此,各国应当建立一种新型机制,参照2010年奥巴马总统发起的“核安全峰会”,以无核世界为目标,立即采取行动,并将这一机制置于政府首脑的监督之下。此外,美俄等拥核国家应尽早切实削减核武器。(孙文竹摘译)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印核协议开启新时代2015.7.18

作者认为,不应低估十年前美印签署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对于两国关系的重大积极作用。

其一,签署核协议之后,印度一夜之间从美国防止核不扩散政策的重要应对对象成为了美国的地缘政治合作伙伴。其二,签署协议所带来的进口核燃料、相关零部件,甚至完整的核反应堆挽救了当时已经处于濒死状态的印度核计划。其三,核协议为改变美国针对印度的出口管制铺平了道路。如今,美国许多先进技术出口到印度已经不需要许可证,同时美国也从印度进口许多先进技术。只是向印度出售外国核反应堆这一进程比预期缓慢,但总体来说,美印核协议成效显著,是美印关系的重大变革。(洪叶摘译)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