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晓晶:供给侧改革需提高政府自身的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 2016-03-30 09:37:49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晓晶    责任编辑: 毅鸥

3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专题报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C座800会议室举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就供给侧结构性管理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应该置于统一框架下研究。新常态是根本性的统领性的最基本的概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为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提供的指导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发展模式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新常态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统领性更大,更深一步,从时间段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新常态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时间更长。

第二,供给侧重要并不意味着改革和调整结构不重要,供给侧重在确定改革的方面,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侧定义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但是供给侧,更重要的是政府,政府是最重要的提供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能供给最重要的东西,例如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创新环境、产业政策以及宏观稳定。重视供给的同时不能忽略需求,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政府供给可以扩大,例如全球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局限于生产方或生产函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超越生产函数的。

第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相关的是去杠杆的问题。去杠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去杠杆是局部去杠杆,不是社会总体去杠杆,主要是去企业的杠杆,企业的杠杆率很高,差不多是美国的两倍,因此要去杠杆。企业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但企业杠杆率依旧很高。我国是非金融企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非金融企业占的位置就不高,因此我国的杠杆率高。二,去杠杆的同时要稳定需求,因此在部分领域还需要加杠杆。杠杆率不上升就无法有效地刺激需求,与去杠杆相关的是转移杠杆,去年转移杠杆刺激股市,今年转移杠杆刺激房市。转移杠杆存在的问题是第一转化效率,在转换过程中杠杆转化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率的,即政府部门加的杠杆率会减掉去的杠杆率,杠杆率总体还是上升的。

目前中国讨论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实进行分析,千万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去杠杆一概而论。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意味着整个经济政策的核心是由央行转到发改委和财政部的观点,张晓晶表示观点可能是存在混淆问题,首先,供给和需求不是完全对立的在供给层面的结构性改革里,发改委、央行包括财政部本质都是政府部门,都能供给很多东西,央行除了能供给货币之外,还能供给与金融治理相关的东西。其次,发改委不是完全属于供给层面,发改委储备的很多投资项目是以拉动需求为目标的,它既是供给也是需求,投资是可以为未来例如竞争能力的提高或者创新能力的提高供给的东西,同时它也形成投资需求。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存在央行调控还是发改委调控之间的重要性的转换,宏观调控是三架马车,三架马车里是发改委带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最后,政府能提供的就是善治,只发行货币或者只提供财政补助的话是不够的,政府需要提高治理能力。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