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波兰前副总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的合作共赢

发布时间: 2016-11-14 11:43:1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郭素萍    责任编辑: 郭素萍

中国网11月14日讯(记者 郭素萍)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义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义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在浙江义乌举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坦桑尼亚前总统本杰明•威廉•姆卡帕,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葡萄牙前外交欧洲事务部部长布鲁诺•玛萨艾斯在内的多位国内外政要、外交使节、城市代表、专家学者、商界人士近400余人将出席本次论坛。

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科勒德克在致辞中表示,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一个长远的政治经济倡议。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是一个务实的、互利共赢的局面。

实录如下: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波兰,波兰国土面积并不大,但它却是东部欧洲最大的国家,从它的经济总量和人口都是如此;实际上也是OECD国家和东欧唯一的欧盟国家(20年之前加入了欧盟)。2008年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世界经济疲软,但是波兰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力,当然没有中国那么快,但这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经济现象。

每次我到中国来,中方都是非常的热情、友好,我感到非常的感谢。今年是我第三次来中国了,从上世纪90年代我就在关注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且我一直在问:为什么中国大部分时候是在取得成功?尽管它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挑战。从宏观经济发展上,为什么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成功一些呢?当然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好消息,包括在东盟国家、非洲、拉美,也是这样的,即便包括在东欧国家,他们也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学习,获得经验。哪些是大部分时候是奏效的,如果不奏效的话原因又何在。

我是波兰的前副总理和波兰前财政部长,我担任这两个职位是在波兰面临相当严峻形势的时候来担任的,包括波兰的开放。波兰力争赶上世界,波兰的GDP从人均来看,已经是欧盟人均水平的70%,而欧盟也已经是世界上很富裕的地区,而且我们在波兰希望能够在2030年就赶上欧盟的整体水平。

经济可以说是我的生活,是我的职业,我也做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也领导一个小的智库,叫做“小老虎”。同时我还在波兰著名的大学执教,并且就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等发表文章。还包括结构性的经济学、经济制度等等。在现代的经济学当中,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本上是很难,要理解微观经济的理论,很难回避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中国从很多角度来讲也是非常独特的。最近我参与到讨论当中,我也是担任重阳金融学院的高级研究员,所以我也担任中国公关外交协会名誉主席。

我就在想,现在整个世界处于变化和动荡当中,(PPT图示)这是我在中国出版的一本书,是同政治经济学相关的,里面谈到了很多中国的未来,中国所面临的挑战等等。

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新的丝绸之路会存在机遇,尽管也会有一些挑战,会有一些波折,有的时候是退一步进两步,有的时候是像高速公路。从义乌去杭州的高速铁路非常平坦,但是在倡议过程中存在一些波折。

中国要不断地朝前走,要不断地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而且正如我在我的著作当中所提到的,我们现在已经超越了所谓GDP的经济,所以对于GDP不要太高兴。有一些西方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的增长进行了一些分析和预测,中国并没有出现像他们预测的那样硬着陆,当然增速会放缓,但我不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已经超越GDP的这个经济。也就是说在经济GDP之外,还包括其他的经济学的理论,也就是包容性的增长。还有平衡的问题,也就是说社会的平衡或者说是社会的不平衡,这是面临的一个挑战。除此之外还有生态的平衡,生态平衡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当我们在谈论中国今后的发展、未来的发展,确实要更多的基于知识、更少的依赖重工业,更多依赖绿色发展,更少依赖资源的开掘、采掘和环境为代价。

与此同时就经济的发展而言,现在我想强调的就是到了2016年,现在在义乌,在浙江省确实有着这样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在发生。实际上也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生,但是在我们有生之年所发生的,也就是说到了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从购买力而言,我们在国际上采用购买力评价的标准。到了2018年中国的人口会达到14亿,而中国人均GDP将会赶上世界的平均水平,之后将会超越世界的人均GDP产值,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要两倍于其他国家。也就是说,在今后一二十年,世界的宏观经济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包括地方的政策。

但是我也想告诉各位我的一个思路,这是我在从事我的国家一个政策思路,这个思路也是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相关的。发展的战略、发展的道路要基于恰当的经济理论,王文院长把我们带到一起,要为丝绸之路建设一个全球的网络,我想他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和中国的发展。但是从我们研究当中也可以看到,有的时候它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它也是一个务实的、互利共赢的局面,可以看到在我发表的文章当中也有这样的观点。“一带一路”的倡议,我把它叫做新实用主义的经济理论,是相关联的。也就是说,超越GDP,不要把手段变为目的,因为目的是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而“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一个长远的政治经济倡议,而且它是同我的三重经济发展目标和我的新的实用主义经济理论相切合的。包括在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平衡问题,储蓄和消费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遇到的财政问题,中国没有这些问题,但是中国有一个公司债的问题,公司债占到GDP比重也比较高。所以这是一个关于社会平衡或者不平衡,没有社会的平衡经济的可持续性就会减弱。

所以在讨论“一带一路”的时候,也要关注贫富差距的问题,否则的话也会遇到困难,而且“一带一路”的方向是面向和平,因此也可以把中国所在地区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加以推动。同时还有生态发展的问题,也就是人类发展同大自然发展的问题,所以“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某种程度上要依靠新实用主义的经济理论,并且我是来自于东欧地区,来自于波兰,一直认为波兰是成功的,但我们只是世界上一个小的地区。中国是最成功的一个发展故事,在这两个成功的例子之间有很多的联系,我们也赞赏波兰的总统去年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就在五个月之前,习主席对波兰进行了重要的访问,而且还有成都的班列也抵达了波兰。因为丝绸之路的路程是非常长的,不光是从地理上而言,而且从时间来讲也是很长的。中国的领导人要实现和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而经济的合作是从不停止的,经济的合作在中国、在东欧、在非洲、在拉美都不会停止的。刚才有嘉宾谈到了通往吉布提的铁路,而现在把三天的时间缩短到16个小时,我曾经作为一个背包客做这样长途的旅行,所以我觉得把这个里程缩短缩短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中国领导人提出了非常好的倡议,有利于实现互利共盈,而不是说互相的赶超,而且我以为赶超中国是很困难的。

当然这个形势在不断地发展,亚洲整体都在发展,美国也是在发展,美国现在有了新的总统,我们对他有了解多少?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会协助普遍的、有利于全人类的全球化呢?美国的新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被避免视为排外主呢?这些问题都在观察。美国新政府上台以后它面临一些挑战,有人甚至讲美国是不是要脱离市场经济,这个真空不会被允许存在很长时间,也许这个真空会被中国填补,在亚洲也可以看到,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或者说东南亚地区,我也希望包括和波兰、中国能够互利共盈,实现互利共盈的合作。但正如我在书中讲到的,这不是一个亚洲的或者说是东盟的年代,所有世界的各个地区都面临共同的挑战,怎么样能够克服这些挑战就要通过合作。所以我想这也是基于我个人的经验和经历,也是想告诉大家这就是要合作,合作共赢。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