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杨开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发布时间: 2016-12-27 12:55:26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毅鸥

2016年12月24日,由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政策与管理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年论坛(2017)”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隆重召开。

北京大学秘书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区域战略的脉络,指出京津冀区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资源环境与发展失衡最严重的区域。杨开忠教授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排序中排在首位,因为这个地区在应对我们国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紧密相关。

杨开忠教授把具体路径概括为“八方齐进:点、线、面、体、能、技、质、善”。

点:《纲要》提出来“一核双城多节点”,一核就是北京中心城,双城就是通州为首府的北京市、天津市,多节点分两个层次。

线: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做了一个规划,提出“构建四纵四横一环的构架”,可以预见将会形成“三轴加五线”的格局,五线叫五条新兴反磁力的轴线。即滨海反磁力轴线、环首都地区反磁力轴、京九反磁力轴线、津保反磁力轴线、石黄反磁力轴线。

面:圈域。双层圈线推进,第一层就是四个区一小时交通圈——“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北生态涵养区”,从后来交通规划,以及最近出台轨道交通规划来看,都是引导四区中其中开发性三个区域发展:京津保唐一小时交通圈;东部滨海发展,以天津为中心,相北相南都是一个小时;以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之间的相互来往不超过一个小时的交通圈。第二层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来的,基于通勤的都市圈,“十三五”把基于通勤的都市圈纳入《纲要》非常重要,京津冀当时提出形成三个“一小时通勤都市圈”,除此之外,还应该至少有三个:唐山通勤圈、邯郸都市圈、沧州都市圈。

体:密度。我们京津冀范围跟日本东京圈的规模、大小差不多,但是我们人口密度并不是低,所以密度已经相当高了,这些地区不宜做大规模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市化从人口角度来说应该动态平衡的内源式发展模式,而且未来人口应该着力向滨海地区。

能:功能。要坚持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区域分工,实现产业升级转移,关键的问题是要协调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技:国家也做了系统的部署,特别是把京津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唯一跨省试验区。

质:地方品质。这个问题最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关键的东西,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认识和考虑还不够全面。认为应着力聚焦四个方面,第一打造京津冀大旅游格局;第二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公共服务区域;第三修复生态、修补城乡,改善环境,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建设好美丽京津冀;第四建设敏捷的京津冀,打造智慧的京津冀或者京津冀城市群。

善:区域善治体系现代化首善区。下一步有重点几问题探讨:区域财政,区域治理必须有区域财政,只有京津冀发展基金是不够的,需要建立跨地区的横向财政制度;第二优化调整行政区划,现在有调整但是很局部;第三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法。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