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专家学者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 李永杰 | 时间: 2017-11-24 | 责编: 毅鸥

——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

11月22日,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此届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开幕式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蒋斌主持。

推进经济一体与社会融合

张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在“经济一体与社会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瞻和路径”的主旨发言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业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更为强大的区域板块力量的营造,是贯彻“一国两制”,实现民族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进行的一次重大实践探索。

张江还指出,当前经济一体和社会融合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两个重要路径选择,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目标取向。粤港澳三地必须通过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多层次分工合作,突破单纯以行政区划自身利益为关注点的狭隘竞争观,从集聚、外溢理念出发,将竞争转化为联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他强调,经济的紧密合作还有赖于社会的融合,社会融合度越高,经济合作则越顺畅。社会融合是多维度的,包括生活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它不仅是制度性的,同时也是主观性的。

慎海雄在讲话中指出,此届论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主题,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又一扎实举措。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粤港澳合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广大社科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深入研究,拿出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广东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智力支持。

以发展服贸业为契机

湾区经济是以海港为依托,以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突出优点。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既是这一地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全面小康向全面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或融海经济形态,往往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全面创新的引领者,总是聚集着国际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城市。他建议,粤港澳三方要共同完善省区层面的协调机制,设立湾区日常工作机构,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联合打造多种合作平台,争取更多国际合作平台落户大湾区,搭建粤港澳民间交流合作平台,支持港澳青年人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键是广东能否尽快形成全面开放新优势。在他看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进程与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应把握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历史性交汇的新机遇,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开放转型。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形成广东开放新优势,而且也可以进一步突出广东在我国开放全局中的战略作用。

此届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参加此次论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