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欧亚地区形势年度评估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许涛 | 时间:2018-01-25 | 责编:王琳_观点

        总体观察  ,2017年欧亚地区形势基本平稳。影响地区安全形势的主要变量起伏不大,各国政治、经济向好过渡和逐渐恢复,成为平抑各种安全威胁因素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全球和周边地缘政治格局大动荡、大调整的背景下,一些原有变量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变量出现,并加入了对未来欧亚地区形势走向的综合影响力中。


        俄罗斯:外交突围成功,经济恢复缓慢


        2017年俄罗斯的亮点主要在外交方面:首先,在叙利亚的两年军事行动收效显著。一方面,保住了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和拉塔基亚的海、空军基地,维持了从沙俄帝国-苏联时代继承下来的地缘政治遗产,使俄罗斯深入地中海的军事支点能够在今后与美国-北约的战略博弈中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成功力挺巴沙尔政权扛住西方压力,硬是让美欧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运用军事手段、甚至极端手段推翻叙利亚现政权的计划落空,不仅维系和巩固了俄罗斯在中东的传统战略盟友,而且以敢在中东“趟浑水”的勇气在大国舞台上夺回话语权。


        其次,力推“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正式启动,除俄罗斯外,成员国还有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在2017年内务实发展,继正式条约于2015年生效后,在规则、标准、机制等重要方面取得进一步成果,在能源、商贸、金融、海关等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并以“欧亚经济联盟”的名义在亚太、欧洲、美洲拓展市场和伙伴,大大缓解了乌克兰危机以来遭受制裁严重打击的经济困境,201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1.6%,有望触底后缓慢回升。


        但是,俄罗斯与西方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因上述成功而缓和,一系列“反常规行动”反而令美欧对俄罗斯的“破坏性”和“危险性”担心上升。欧盟、尤其是新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威胁更是谈虎色变,北约针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和演习力度、频度加大。俄罗斯自冷战后融入国际社会的努力再次受挫,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失望感加重。


        中亚地区:平稳转型过渡,安全威胁外化


        中亚各国独立进入第26年,民族国家政体建设和社会发展模式转型进入关键期。一方面,由于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中亚各国抗风险能力已经逐渐构建起来;另一方面,又由于转型时期内外矛盾的积累和苏联解体后持续的能量释放,引发个别国家社会动荡的隐患也一直存在。


        首先,继续完成国家权力交接。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卡里莫夫去世,11月前总理米尔济约耶夫高票当选。2017年,米尔济约耶夫推出一系列新政,促进乌兹别克斯坦发生独立以来的最大变化。一是任免大批官员,几乎每月都会下达任免人数不等的总统令,从副总理、各部部长到各州州长,几乎全部换马。二是制定《2017-2021年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五大发展方向,提振国民信心,促进社会改革。三是积极主动调整与周边其他中亚国家的关系,改变此前在跨国水资源、跨国交通运输、边境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立场。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利用手中行政资源和俄罗斯的支持,在自己领导的政党中安排接班人,使前总理热恩别科夫顺利当选。虽然有支持另一候选人巴巴诺夫的反对派不满选举结果,并组织了游行示威,但阿坦巴耶夫运用司法手段摆平事态,这一结果有利于吉尔吉斯斯坦稳定。


        其次,中亚各国关系明显改善。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处于中亚地缘中心,苏联解体以来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因边界、河流多次发生纠纷和冲突,导致铁路运输和空中航线中断。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借能源立国快速崛起,乌兹别克斯坦一直将哈看作竞争对手。米尔济约耶夫当政后,主动出访周边各国,改变在水资源和边境领土纠纷问题上的立场。11月10日,米尔济约耶夫主持召开有上百外国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的《“中亚的过去与未来:加强安全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提出要在安全、边境、交通、贸易、水源、旅游等方面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并倡议建立“中亚领导人协会”这样一个定期的地区高层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带动下,中亚地区各国关系发生了苏联解体以来的最大幅度改善。


        第三,极端主义严重威胁犹存。中东“伊斯兰国”兴起时,部分中亚国家公民非法出境渗入伊拉克、叙利亚参加“圣战”。据西方安全评估机构披露,战乱后仍有1600乌兹别克斯坦人、1500塔吉克斯坦人、600哈萨克斯坦人、600吉尔吉斯斯坦人、500土库曼斯坦人滞留中东。目前,这些中亚国家公民去向不明,各国均担心其回流威胁本国安全,并分别采取不同措施,阻止和防范其渗入本国境内。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期,在土耳其支持下,“突厥斯坦伊斯兰党”(前身即“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数百人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集结,准备对库尔德武装采取军事行动。这一动向正引起中亚各国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亚问题专家、中安华盾高级顾问许涛1月20日在华盾沙龙会议上的发言)


发表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