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全球城市产业新变革与上海未来产业思考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李帅 宋杰封 | 时间:2018-04-10 | 责编:李晓曼

一、全球城市产业发展新动向


  伦敦、纽约、东京等全球城市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趋势,适应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等发展,其城市产业发展正呈现出新一轮的变革。重点可概括为: 


  第一,数字经济。早在2009年,英国就推出了《数字英国》计划,伦敦借奥运会契机,提出“数字伦敦2012”,打造全球智慧城市范本;纽约同样如此,原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很早就提出“用数字管理纽约”的城市发展理念。当前,数字经济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更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的主导力量。


  第二,绿色经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大力推广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产业,并推动电子信息、时尚、金融、文化创意等与绿色经济的融合。


  第三,创意经济。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伦敦,是公认的文化之都和创意产业之都,伦敦提出建设一个英国和国际的创意产业和新的知识型经济中心。


  第四,高端服务经济。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进一步强化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经济的发展。这些高端服务活动包括4个组群:即金融和商业服务、权力和影响(国家政府、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创意和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


  第五,微型制造。城市发展空间面临瓶颈,为保证城市核心竞争力,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重点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微型制造产业,如纽约市正快速发展3D打印、电脑数据机床、小型无人机、软件设计等。


  第六,高品质公共服务业。以人为本,追求包容性发展,注重社会事业与产业发展融合,全球城市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体育、家庭服务等高品质公共服务业。


二、上海的产业变革趋势


  在深度全球化(自贸区、一带一路)、深度信息化(大云平移、互联网+)、深度市场化、深度城镇化、深度绿色化等背景下,当前,上海产业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征:(1)加速向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2)突出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3)产业融合促使产业组织变革与空间重构。


  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引领下,上海未来产业的变革方向主要表现为:全球服务+科技创新+文体时尚+智能制造。

  1. 全球服务。重点表现为上海参与全球化竞争合作中,服务全球,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能力,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服务、航运服务等的全球服务功能。


2. 科技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以应对全球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发挥上海制造业优势,推动创新链(原始创新)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应用推动产业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引领辐射全国。


3. 文化时尚。通过集聚整合各类文创要素,注重文化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有机联动,发展专业体育、医疗健康产业,积极推动时尚产业发展,集聚时尚品牌。


4. 智能制造。响应《中国制造2025》,通过制造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上海高端制造业的智能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品牌。


三、共同特点和启示


通过对全球城市和上海产业发展新动向的识别,可以看到:


  1.社会和经济形态总趋势:主要表现为低碳化、强创意、高智能、精生产、优服务、强链接、国际化和慢/漫生活。



  2. 城市产业的新形态:新生产、新生活和新交易方式。 (1)新生产方式,如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微型制造等,强调生产与科技、生产与创意、生产与生活等的融合。 (2)新生活方式,以人文本,关注人的体验和生活需求。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生活方式改变,如健康养老、体验消费等。 (3)新交易方式,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


  3. 城市新产业的推动力:科技、金融和时尚。 “科技”是城市产业变革和核心推动力;“金融”是助推科技成果化、成果产业化、产业商品化的催化剂;“时尚”是使科技成果被市场广泛接受的重要元素。


  4. 城市新产业的空间集聚特点:集聚化、复合化与网络化。


  (1)集聚化:表现为集中式、分布式(大分散、小集中)、随需响应式(流淌式)三大新特点。


  (2)复合化:表现为产业载体、创新空间、生活空间的多元融合,满足于工作生活的全方位服务。


  (3)网络化:特定空间范围内既有水平分工也有垂直分工,彼此紧密合作,并以产业、交通、信息、平台、人才等多元手段全方位、立体化链入上一层级或更高层级创新网络中。


发表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