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智库解析开放十大举措⑧|放开股比,中国汽车产业迎接入世后的“成人礼”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军民 | 时间:2018-04-19 | 责编:王琳_观点

       周军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编者按: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宣布,将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个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网智库中国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基金会将针对新一轮开放的十大措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系列解读评论,敬请关注。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中表示,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把制造业开放作为一项重点。比如,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至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全开放新时代正在到来。面对新开放,机遇在招手,挑战在翻腾,中国汽车产业准备好了吗?
       1、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初衷是有取舍地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保障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成长。
       1983年,第一辆大众桑塔纳在上海下线,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峥嵘岁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登上全球大舞台。那个年代的中国引进外资的新兴制造业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这些90后都感陌生的劳动力密集行业。汽车,作为高大上的产品,在中国投资生产,是难能可贵的。国家需要确定汽车生产、消费和后续服务提供一整套的制度和规范。既要保护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取得应有的投资效益,又要保护中国的汽车企业,还要保护中国的消费者。因此,必要的汽车产业政策应运而生。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延续了这一规定,同时规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将不限制外资在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合资生产企业的股比,汽车关税也从入世前的70-80%降到25%,零部件关税税率从18-65%降至10%。从WTO至今整整18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18岁成人礼,新的步伐必须迈开。
       2、本次汽车产业政策调整酝酿已久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和制胜法宝,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产业政策放开是近年的重点。2016年4月,工信部部长苗圩称,汽车合资股比放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长则8年,短则3-5年就会放开。2017年初中央出台《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2017年8月出台《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一年之内出台了两个重要的利用外资政策文件。2018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记者会上透露,我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在一些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或取消经营范围的限制。
       3、汽车产业已具备开放的扎实基础
       中国“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的基础设施,正在把幅员辽阔的中国带入汽车社会,21世纪的中国汽车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中国的汽车销量138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2017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迅速逼近3000万辆大关。
       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084.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吉利、长城品牌乘用车年销量均超10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车年销量过10万辆,自主品牌系列轿车“农村包围城市”、“城市硬拼合资”,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在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培育出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和制造能力、汽车4S标准服务体系、高速公路网络服务体系等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应当有充足的自信携手共进创造汽车产业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产业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开放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倒逼企业创新、集聚国内外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全开放政策,不会导致汽车产业方寸大乱,中国自主品牌更不会因此失去市场。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牵引力拉动、万众期待的技术创新空间有待填充、厚积薄发的创新能力有待释放,还有很多政策可作为的空间。
       1、迅速地、系统性地制定汽车产业国家战略。《财富》500强子行业榜单表明,汽车行业长期是世界500强最多的行业之一,2016年更是跃升到了行业第二位,略少于银行业。因此,汽车产业是大国大企业必争之地。另一方面,汽车又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民用消费品,要借鉴高铁经验,实施国家战略,把汽车产业推升到新高度。
       2、迅速对内资开放所有汽车产业领域。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还有5年过渡期,要用好这宝贵的5年,对内资放开所有汽车产业,包括对2016年10月暂停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政策做出调整。燃油汽车发动机是我国汽车产业的瓶颈,然而发动机技术是制造业的“皇冠”,绕是绕不过去的。应当让有志于汽车产业的中国企业、中国人、中国资本,以“零限制”自由地进出汽车产业,让市场、汽车消费者对技术和产品做出选择。
       3、激励汽车技术创新。当今中国,GDP已是世界第二,人才济济、高新技术企业云集,R&D媲美全球先进国家的城市已然不少,应当鼓励发达城市,先进国企和民营、海内外人才投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中国人的事情还得靠中国人办,中国汽车产业不仅要大,而且要强,必须把汽车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仅有几家世界级规模的汽车企业是远远不够的。
       4、全面提升汽车产业和产品监管水平。在放宽汽车产业准入的同时,要迅速建立起以保护汽车产品消费者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对于进场的汽车投资商、厂家要严监管,对于诸如故意隐瞒和篡改尾气排放数据、产品质量不合格却又拒不召回、产品设计歧视中国消费者的国际汽车企业应当实施最严厉的惩罚。只有制定实施世界最严的汽车行业监管标准,才能防止投机分子涌入中国汽车市场,才能规范即将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众多的汽车企业和产品。

 

发表评论